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二课时公平正义的守护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个人维护公平;制度保障公平;个人守护正义;司法维护正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如何守护坚守公平,如何守护正义;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能够做到见义“智”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积极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观念。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维护公平正义的策略和方法。教学难点: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社会需要公平,因为: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调动个人积极性,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公平,会带来人际问题、经济问题、影响社会长久治安。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相对,是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是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假如你遇到下列事情,应该怎么做?假如你遇到下列事情,应该怎么做?①当班级同学交不起学费时……②当同学遭遇不公平对待时……③当社区存在不公平现象时……④当有人恃强凌弱时……⑤当有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时……⑥当老师处事不公时……⑦当你处于困境,孤立无援时……⑧当你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经历的“不公平”的事,并说说当时的内心感受。小组成员交流,讨论遇到不公平情形应该怎么做。每小组推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主要观点。一、坚守公平:1、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公平: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探究与分享:八年级(2)班以“中学生在学校如何坚守公平”为主题举办讨论会,同学们各抒己见。请你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在考试时遵守“不作弊,不协助他人作弊”的约定,考出自己的真实成绩,这样才公平(2)、班干部竞选时,我们要采取竞选演讲、民主投票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公平的。2、个人维护公平最近,我班班委要改选,班主任公布了两个班长的候选人名单,其中一个是我的好朋友,另一个是一个我不太喜欢的同学。说实话,我的好朋友在班级管理能力上不如那个同学。他们两个我该选谁呢?我陷入了沉思。(1)、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材料:在广东一家电器公司工作的女职工,因为休生育奖励假,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双方闹上法院后,涉案公司被判违法,应向钟某支付产假、奖励假、哺乳假工资损失以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思考:该案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公正待遇时要怎么做?(2)、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阅读感悟:刨木、打磨、包钢管、定刀口……经过十多道工序,一杆秤才算初步制作完成。之后还要反复校准,一天最多只能做两杆。江家姐弟做秤秉承“准确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训,几十年坚持做公平秤。在当地菜市场称重,卖方说句“这是江家的秤”,买者都会放心;遇到称量偏差,人们往往也用江家的秤解决争端。常有不法商贩找到江家姐弟,愿出大价钱让他们做缺斤少两的“短秤”,都被他们严词拒绝。他们说,秤虽不大,但称的是良心,守的是道义!3、制度保障公平:总则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章 自然人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思考:从民法典的内容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1)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2)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阅读感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案件因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或赔偿能力不足,导致受害人及其近亲属不能依法得到有效赔偿,生活陷入困境。为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公安部、司法部等在2015年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的对象包括:刑事案件被害人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等等。二、守护正义:1、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③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探究与分享:某市曾经发生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醉驾车辆冲岗拖行交警,三名互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驾车迅速冲上去,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单向很危险。于是,三辆出租车相互配合,形成默契,分别从前、左、后将肇事轿车全力逼停,挽救了交警的生命。在增援而来的交警控制住肇事司机后,三名出租车司机却不留姓名,悄然消失在夜幕中。经过众多市民的努力,终于找到他们。该市警方及客运出租车管理处给他们送来”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锦旗和奖金。从三名司机的行为中学到了什么?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既要勇于斗争还有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2、个人守护正义:材料:近日,山东金乡初一学生王恒烨试飞无人机时,发现一名落水老人。王恒烨跑过去后没有贸然下水施救,而是先让老人抓住河边排水管,再迅速找来一名成年男性帮忙,用绳子将老人救上岸。孩子没贸然下水,说明安全意识很强。既救了老人,自己也平安无事。思考:少年的做法启示我们如何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方法与技能:当非正义行为在身边发生时,当看见别人身处险境需要帮助时,当自身遭遇困难时……请记住及时拨打以下常用热线电话。探究与分享:图中的审判员是否需要回避?为什么?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了三种情况可作为回避事由: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是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的。需要,因为审判员与被告是亲属关系,可能会影响司法公正,因此需要回避。审判员回避正是体现了司法公正。3、司法维护正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司法活动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习主席严肃指出,“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阅读感悟: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为主题开展集体学习。学习中强调法治要承载道德理念,弘扬美德义行,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道德教育中要突出法治内涵,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探究与分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惩罚日本法西斯战犯,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国际正义,国际社会组建了专门法庭,进行了著名的“东京审判”。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甲级战犯进行国际审判,这些战犯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了累累罪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美国、中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等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经过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对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武藤章等7人处以绞刑,其他战犯也分别受到应有的惩罚。查阅资料,了解反映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俄类似审判。4、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守护公平正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做公平的践行者。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同时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三)、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如何坚守公平,这需要人民追求公平,捍卫公平,个人维护公平,制度保障公平;如何守护正义,个人守护正义,司法维护正义,公平和正义是人类追求永恒目标,是全体公民的责任。(四)、课堂练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施救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求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条款(B )A.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B.有利于维护正义,匡正社会风气C.不适用于自我保护能力弱的未成年人D.体现了以保护生命第一原则2.、下列关于公平正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D)A.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追求绝对公平B.社会公平需要有正义感的人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C.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是为维护多数人的利益而制定的D.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3、中学生小强在公交车上发现小偷行窃,机智提醒并协助其他乘客抓获了一同作案的两名小偷。小强的行为是( B )①正义的行为,代表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②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③多管闲事,不利于保护自己④既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做到了见义巧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面对种种不公平现象,我们应当(C)①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②坚守原则立场,崇尚公平、主持公道③认识公平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做到公平④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放学路上,初中生李明看到一个小学生被几个不良青年敲诈并殴打,遂上前与之搏斗,结果被打成重伤。这启示我们(C)A.要传递社会正能量,不顾一切勇斗歹徒B.遇到歹徒行凶,避而远之C.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D.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是相矛盾的(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公平正义的守护一、坚守公平:1、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公平:2、个人维护公平3、制度保障公平:二、守护正义:1、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2、个人守护正义:3、司法维护正义:4、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