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一、单选题
1.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买卖交易俱用中国历代铜钱……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磁(瓷)器……则用铜钱买卖。”材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提高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2.“(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A.?出使西域???????????????????????????B.?西游天竺???????????????????????????C.?东渡日本???????????????????????????D.?七下西洋
3.十五世纪前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一个世纪以后,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共同意义是(
??)
A.?加快了殖民扩张的速度???????????????????????????????????????B.?刺激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D.?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
5.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B.?乙的航海规模大于甲的规模
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D.?都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6.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是(??
?)
A.?古罗马人????????????????????????B.?古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阿拉伯人
7.某人欲旅游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地,建议她应该去的国家是(???

A.?埃及????????????????????????????????????B.?阿拉伯????????????????????????????????????C.?印度????????????????????????????????????D.?罗马
8.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700多年前曾有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来到中国,反映他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这部著作是(???

A.?《大唐西域记》?????????????B.?《马可·波罗行纪》?????????????C.?《荷马史诗》?????????????D.?《威尼斯商人》
9.郑和和哥伦布是15世纪以来东西方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的远航活动的共同点是(
???)
A.?为了获取商业利益??????????????????????????????????????????????B.?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C.?途径非洲的好望角??????????????????????????????????????????????D.?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交流
10.“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1.唐朝的对外开发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马可·波罗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古代文明在冲撞与交流中融合,下列关于人类文明的交融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文明使者????????????????????????????????????B.?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
C.?古代文明交流方向只是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东西方交流杰出代表
13.13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17年,他认真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一书中,此书是(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战争与和平》??????????????D.?《马可?波罗行纪》
14.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这三样传到西方的是(

A.?阿拉伯人???????????????????????????????B.?埃及人???????????????????????????????C.?波斯人???????????????????????????????D.?印度人
15.《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写道:“意大利人只是借用了指南针,它是从中国经穆斯林传到落后的欧洲的。”这里的“穆斯林”是指(

A.?古印度人???????????????????????????B.?阿拉伯人???????????????????????????C.?马其顿人???????????????????????????D.?古罗马人
16.下边示意图描述的是(
???)
A.?佛教传播的路线??????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D.?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
17.龙老师教三岁的女儿写“0、1、2、3、4”等数字,女儿问:“妈妈,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啊?”妈妈告诉她数字的发明者是(  )
A.?阿拉伯人??????????????????????????????B.?中国人??????????????????????????????C.?波斯人??????????????????????????????D.?古印度人
18.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对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古代印度人??????????????????????B.?古代阿拉伯人??????????????????????C.?古代罗马人??????????????????????D.?古代希腊人
二、填空题
19.下面的叙述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马可·波罗是13世纪阿拉伯商人。他随叔父来到中国唐朝的上都,唐太宗很喜欢他。他在中国做了17年的官,回国后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部书,叫做《西方见闻录》,也叫《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他主要介绍了自己在中国做官的感受,使西方人对东方充满了向往。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三、问答题
20.请把下列材料和得出的结论一一对应,并完成下表。
材料一?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布到达古巴和海地后,用玻璃碎片、用过的扑克牌换取了印第安人的大量的金银等财物。他在那里建立据点,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使得东南亚各国朝贡中国的使节纷至沓来,来者中有一些是国王,如满剌加国国王率妻子、陪臣五百多人来华。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远航
佐证的材料
得到的结论
佐证的材料
得出的结论
目的
材料一
获得财富和地位
手段
友好交往
扮演的角色
外交使团
材料二
四、材料分析题
21.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两次远航(示意图)
材料二:对于同样的航海者,东南亚对此却有不同的态度
有一块墓碑这样篆刻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当地部落首领)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
有许多寺庙、港口和城市:以“三宝”命名。
材料三:许多历史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观点二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厚远薄来”,导致“库藏为虚”,被视为耗民伤财之举。——摘编自[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
观点三
“三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1)图中甲,乙航线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东南亚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3)选择一个你赞同的观点,并用所学史实加以论证。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分析:A.
明朝国威的提高
,不符合题意;
?B.
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经过爪哇国”“
买卖交易俱用中国历代铜钱……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磁(瓷)器……则用铜钱买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爪哇国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郑和船队和他们做生意,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注意这里“
爪哇国
”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2.
D
分析:
依据材料“(他)把明朝的铁锚拋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的事迹是七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规模以及作用。
3.
C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择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A和B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排除。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两者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各地交往的相关内容,属于容易题。明确题干信息“共同意义”。
4.
D
分析:根据图片中的航海路线可知,甲远洋航海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乙远洋航海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路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追逐黄金的梦想推动欧洲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而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A项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选项错误,因为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相差了半个多世纪,并没有一个多世纪,不符合题意;
B项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错误,因为郑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国有来往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来往,并不能说他的远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使原本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开始与外界有联系了,不符合题意;
C项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错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与哥伦布远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D项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需要准确识记和区别郑和下西洋及哥伦布航海的内容。
5.
C
分析:A项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表述错误,甲是郑和于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乙是哥伦布于1492发现了美洲大陆,两次航海时间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乙的航海规模大于甲的规模表述错误,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大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海规模,不符合题意;
C项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都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郑和下西洋没有使世界走向整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先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主要是让学生会区别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6.
D
分析: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古代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ABC三项和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古代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民族在不同文明中的桥梁作用。
7.
C
分析: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印度人,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它成为了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C项印度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阿拉伯数字的相关内容。
8.
B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意大利”“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1271年来到中国,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把西方文化传到了东方,也把东方的见闻写成《马可·波罗行记》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由此可知,题干中的这部著作是《马可·波罗行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马可·波罗行纪》的出版大致时间和影响。
9.
D
分析:哥伦布发现美洲,加强了与美洲的联系。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的联系。
A项为了获取商业利益是哥伦布的远航活动,不符合题意;
B项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是郑和的远航活动,不符合题意;
C项途径非洲的好望角和郑和和哥伦布的远航活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交流是郑和和哥伦布的远航活动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和哥伦布的远航活动的共同点。需要掌握郑和和哥伦布的远航活动的史实。
10.
C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第一个达到现在的美洲.迪亚士第一个到达了好望角,达?伽马最早到达了亚洲印度,郑和是明朝时期下西洋。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哥伦布的主要贡献.识记哥伦布是第一个达到现在的美洲的航海家。
11.
A
分析: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①②是唐朝“开放”的表现;③马可·波罗来华在元朝;④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史实。?
A项①②是唐朝“开放”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12.
C
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文明的冲撞,一种是文明的融合,阿拉伯人传播了东西方的文明,把东方文明传到西方,把西方文明传到东方,充当了文明使者;古代战争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马可·波罗是东西方交流的杰出代表,古代文明交流方向不只是西方向东方学习,东方也向西方学习,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13.
D
分析:题目给出13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17年,他认真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一书中,设问考查这本书的名称。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马可?波罗的传奇经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马可?波罗的相关史实。
14.
A
分析:据所学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科技和发明的外传。除识记中国科技的外传主要是阿拉伯人外,还要识记中国科技特别是材料中提到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15.
B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其中包括中国的罗盘针等四大发明。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阿拉伯人的主要贡献。注意阿拉伯人的主要贡献的识记。
16.
A
分析: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诞生了佛教。佛教的传播方向: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故此题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认识。
17.
D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文明代表——阿拉伯数字。
18.
B
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
二、填空题
19.阿拉伯商人;意大利商人;唐太宗;元世祖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13世纪时,一些意大利商人往来于东西方商路上做生意。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到达中国以后,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在元朝朝廷中中任职。马可·波罗等在中国生活了17年后,从海路意大利,根据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著有《马可·波罗行记》一书。故阿拉伯商人改为意大利商人,唐太宗改为元世祖。
三、问答题
20.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远航
佐证的材料
得到的结论
佐证的材料
得出的结论
目的
材料一
宣扬国威
材料二
获得财富和地位
手段
材料三
友好交往
材料二
暴力掠夺
扮演的角色
材料三
外交使团
材料二
殖民者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以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分析材料三可知郑和船队的手段是友好交往,扮演的角色是外交使团。分析材料二可知,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和地位,手段是暴力掠夺,扮演的角色是殖民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
21.
(1)甲:郑和下西洋;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或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因为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3)示例一:赞同观点一。因为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示例二:赞同观点三。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远航消耗大量的国力财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示例三:赞同观点二。理由示例一和示例二综合。
分析:(1)根据材料一“15世纪两次远航”图中的“刘家港”“大西洋”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甲,乙航线分别指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交流。
(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是和平交往,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只要写出航海的目的、影响不同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运用所学史实论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甲:郑和下西洋;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或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因为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3)示例一:赞同观点一。因为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示例二:赞同观点三。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远航消耗大量的国力财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示例三:赞同观点二。理由示例一和示例二综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