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一、单选题1.以下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能反映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的是(????)A.?册封“达赖”“班禅”???????????????B.?收复台湾???????????????C.?平定噶尔丹叛乱???????????????D.?抗击沙俄侵略2.“一天,明朝大臣宋濂在家里请客,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请了哪些客人,做了什么菜,是否喝酒了。宋濂一一作答,朱元璋笑着说:“很好,没有骗我。”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A.?皇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C.?君臣关系紧张???????????????????D.?皇帝关心大臣3.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时间事件作用1684年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D.?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4.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这种现象()???????????A.?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B.?得益于阶级矛盾的消除C.?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导致耕地面积迅速减少5.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时对某目内容的整理,该目的标题应该为()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B.?清朝巩固西北边疆??????C.?清朝对台湾的治理??????D.?清朝对全国的统治6.图片是历史的载体。阅读下列图片,可以了解清朝()A.?政治腐败现象??????????????????B.?有效管辖西藏??????????????????C.?巩固西北边疆??????????????????D.?社会经济繁荣7.明朝洪武初年(1393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有()???????????A.?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C.?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D.?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人中国8.明至清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外来侵略,北采取了有力措施管理边疆地区。下列选项中,序号与右侧图示地区发生的重大史实相符的是(???)A.?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②——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C.?③——抗击倭寇侵扰??????????????????????????????????????????D.?④——郑成功收复台湾9.明朝后期,嘉兴某镇己有20家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钱)而赢”,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明后期商品经济较为活跃????????????????????????????????????B.?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C.?明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D.?明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10.雍正帝要求“僧格(驻藏大臣)与达赖等和衷办事,参与西藏日常管理”,其主要作用是(??)A.?维护统一名民族国家????????????B.?强化皇权????????????C.?加强文化专制????????????D.?促进民族之间经济交流11.根据“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内容,可以归纳的学习主题是(??)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2.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史实能有效地见证清朝对西藏地区加强管理的有(???)A.?图1,图2,图3???????????????B.?图1,图2,图4???????????????C.?图1,图3,图4???????????????D.?图2,图3,图413.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五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废除丞相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④设立军机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东南:1648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西南: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西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A.?侵略与反抗?????????B.?中央放松对地方的管理?????????C.?君主集权的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5.南浔是微商落户浙江的地方,又是他们作为蚕商的鹊起之地。徽商兴起于(???)A.?宋朝????????????????????????????????B.?汉唐时期????????????????????????????????C.?明清时期????????????????????????????????D.?元朝16.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下图书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设置西域都护府???????????B.?设立宣政院???????????C.?戚继光抗击倭寇???????????D.?册封达赖、班禅额尔德尼17.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举措有(????)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设立宣政院??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④设置伊犁将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有(???)①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问答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中书省”,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x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3)为有效管辖x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三、材料分析题20.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团结一心抗击外来侵略,加强边疆管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塵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戚继光《韬钤深处》材料二: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明]郑成功《复台》材料三: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此战的胜利,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不屈服于外国侵略反抗的英勇精神。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是中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战的胜利为中俄边界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1)材料一、二分别表现了两位民族英雄的什么历史功绩????(2)材料一、二展现了两位民族英雄怎样的精神品质????(3)根据材料三,中俄雅克萨之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以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4)分析以上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如何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A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因其教不易其俗”指的是册封达赖、班禅。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A项册封“达赖”“班禅”能反映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能反映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A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皇帝对臣子的言行完全掌握,这是通过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这说明皇帝通过特务机构完全掌握了臣子的言行,实质上是皇权不断加强,故选项A符合题意;?B.君臣关系亲善,不符合题意;?C.君臣关系紧张,不符合题意;?D.皇帝关心大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象呈现的实质,注意题干显示的是现象,这里强调的是实质,要注意区别。3.B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4.A分析: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故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前期人口增加的原因的相关史实。5.A分析: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啊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单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望签制度,稳定了西藏的政局,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A符合题意,故选A;?西北边疆指的是新疆,B错误;?C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材料主要是加强对西藏管理,D标题太广泛,不能准确表达材料的意思,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6.C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可以了解清朝巩固西北边疆。清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这一时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设置哨所,驻扎军队,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信息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7.D分析:A?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而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实行“海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都不属于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故?A?错误;?B?根据所学可知,占城稻在宋朝时期就已经进入中国,与材料强调的“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没有必然关系,故?B?错误;?C?明清时期农民起义和周边政权的骚扰不断出现,所以“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不符合历史事实,故?C?错误;?D?根据所学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玉米等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故?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8.D分析:联系所学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台湾在我国的东南区域,④位置相符。ABC三项错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西北地区,①在东北;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是在东北,②在西北;抗击倭寇骚扰是在东南海域,③在西南地区;不符合题意;D项④——郑成功收复台湾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的能力。9.C分析:“明代万历年间”说明这个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在明代,明清两代是典型的“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政府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另外“油工”“佣”反映的是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明后期商品经济较为活跃、明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在材料中也有很明确地反映。AB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明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0.A分析: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项维护统一名民族国家是雍正帝要求“僧格(驻藏大臣)与达赖等和衷办事,参与西藏日常管理的主要作用,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雍正帝要求“僧格(驻藏大臣)与达赖等和衷办事,参与西藏日常管理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管辖西藏的作用。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11.C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时对西藏的管理,台湾府是清朝时期设立的对台湾的管理,驻藏大臣是清朝时期对西藏的管理,伊犁将军是清朝对新疆的管理,这些内容属于元朝和清朝时期对边疆的管辖,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解答时,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依据题干信息,来分析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提炼主题这类题目,所选择的选项必须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切记。12.A分析: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项图1,图2,图3能有效地见证清朝对西藏地区加强管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统治者对西藏地区管理的相关史实。需要熟知清朝前期,清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知识。易混,学生需熟记。13.A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西南: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在东北: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①③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②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④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②④和康熙帝不符。A项①③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帝的主要活动。识记与灵活掌握康熙帝的相关知识,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巩固国家统一。14.D分析: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据题干图片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ABC三项和题干资料卡片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他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15.C分析:明清商业兴盛,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明清时期兴起徽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清时期商帮,要求识记重要史实。16.D分析:题目图上有驻藏大臣字样,联系所学知识,清朝时期,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A项设置西域都护府发生在西汉,不符合题意;B项设立宣政院发生在元朝,不符合题意;C项戚继光抗击倭寇发生在明朝,不符合题意;D项册封达赖、班禅额尔德尼与题干图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驻藏大臣的相关史实。17.C分析:清朝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册封达赖和班禅,①正确;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②错误;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③正确;清朝还在西藏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④正确,故属于清朝的举措是①③④。C项①③④属于清朝的举措,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要求具备识记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18.B分析: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清两朝皇帝与王朝灭亡直接相关。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B项①②④是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内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内容的相关史实。二、问答题19.(1)唐朝(2)班禅 康熙皇帝(3)驻藏大臣(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分析:本题考察中原王朝与西藏的交往及对西藏管理的史实。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去超市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点评】掌握中原王朝与西藏的交往及对西藏管理的史实三、材料分析题20.(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2)爱国主义。(3)《尼布楚条约》。(4)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坚决反对和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分析:⑴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应指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⑵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都体现了爱国主义。⑶根据材料“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⑷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坚决反对和打击藏独、台独、港独、疆独等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点评】本题以材料为切入点,以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尼布楚条约》,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