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综合探究七《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综合探究七《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综合探究七《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一、单选题
1.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是(????
)
A.?欧盟??????????????????????????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D.?世界卫生组织
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以下对经济全球化理解正确的有(???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②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③经济全球化导致地区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应该抵制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重大机遇。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提升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该举措的背景有(???

①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②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规律
③“走出去”是杭州发展的根本基点??
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2018年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习近平主席连续六次出席或主持金砖同家领导人会晤;12月6日习近平结束对西班牙等国的访问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对此认识正确的足(???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这有利于建设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④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达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B.?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多年以来,联合国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保护环境、缓解发展中国家长期的饥饿和贫穷现象,促进妇女儿童权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说明了联合国(????
)
①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④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解决了地区冲突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④④
7.二战结束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两极格局→多级趋势→一超多强?????????????????????????B.?一超多强→两极格局→多级趋势
C.?多级趋势→两极格局→一超多强?????????????????????????D.?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级趋势
8.联合国徽记上的世界地图(见下图)象征(
???)
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安全问题???????????????????????????D.?整个世界
9.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刺史
二、材料分析题
10.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针对查找到的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研究提出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力求药到病除。
一一摘自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讲话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2018年7月余姚市政府出台《余姚市生20%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在社区设智能回收箱,应用物联网技术,居民在完成垃圾投放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积分兑换商品。
(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所指的“病”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垃圾分类有害垃圾的必要性。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余姚为推进垃圾分类开出了什么“药方”?(不得摘抄材料原话)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戍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1919年那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则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材料三: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毛泽东也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众之中。”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变”而那场学生运动则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从1924年开始并由国共两党决定的?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毛泽东“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什么路线?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14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列举两例)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走向共和
材料二:跨越66年的握手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时隔66年的首次会面。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材料三:国共关系
(1)历史永远铭记;结合材料一从政治、思想两个层面谈谈国民党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贡献?
(2)国共关系史上基于共同的目标曾经两度“携手”,根据材料谈谈两次“携手”的目的与结果。
(3)造成两岸66年分离的事件是什么?我们期待着尽快实现两党间的第三次“携手”,这将有助于哪一伟大梦想的实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此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欧盟是欧洲国家参加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不是世界各国都能参加并制定规则的;C是制定世界市场上规则的地方;D属于联合国里的一个组织,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联合国的相关知识。
2.
C
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经济全球化理解不正确的是③经济全球化导致地区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应该抵制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我们要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的重难点是结合题干信息对备选项的理解识记。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和备选项,造成回答错误。
3.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所以③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发展的了解。
4.
C
分析:材料中说明的是中国国家主席参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访问并出席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体现出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些行为有利于建设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①③正确。我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不处于主导地位,②④是错误的。
C项①③认识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5.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为解决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所以说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国两制的识记。
6.
A
分析:本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知识。“多年以来,联合国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保护环境、缓解发展中国家长期的饥饿和贫穷现象,促进妇女儿童权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说明联合国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发展;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但不能表明联合国走过曲折的道路。联合国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但未能解决了地区冲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点评】理解联合国的作用。
7.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结束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二战结束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大致为: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标志其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答案选D。??
【点评】掌握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概况。?
8.
D
分析:联合国的正式徽记是一个从北极看上去的世界图,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整个世界是联合国徽记上的世界地图的象征意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联合国国徽的理解能力。要知道联合国国徽的含义。联合国会徽含义: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9.
D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故D符合题意;ACD属于秦朝的官职,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0.
(1)指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2)必要性:垃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分类处理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垃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分类处理垃圾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出台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管理条例,加强制度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有技术支持;积分兑换商品奖励,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指的“病”是指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2)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
垃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分类处理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垃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分类处理垃圾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政府出台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管理条例,加强制度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有技术支持;积分兑换商品奖励,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1.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杨靖宇到东北组建抗日联军进行抗日;领导“一二九运动”;全民族抗战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等。
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而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变”。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战线。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经过北伐,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后因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北伐结束。
(3)由材料三“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毛泽东也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众之中’”可知,国共两党都认识到要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杨靖宇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全民族抗战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
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杨靖宇到东北组建抗日联军进行抗日;领导“一二九运动”;全民族抗战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12.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2)第一次携手: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携手:目的: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胜利。结果: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3)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是孙中山所创建的一个中国政党,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政治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在思想上三民主的提出、辛亥革命的冲击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2)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国共两党曾经两度合作:第一次携手是在1924—1927年,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或蒋介石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第二次携手是在1937——1945年,目的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合作一直维持到抗战结束,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3)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败逃台湾。实现两党间的第三次“携手”,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故答案为:(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2)第一次携手: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携手:目的: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胜利。结果: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3)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相关知识。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