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综合探究六《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一、选择题1.造成父母和子女两代人隔阂的原凶主要有(???)?①生活经历不同?②角色身份不同?③兴趣爱好不同?④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不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昝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A.?朱德????????????????????????????????????B.?叶挺????????????????????????????????????C.?蔡锷????????????????????????????????????D.?刘伯承3.小丽一家人都喜欢看电视。爷爷喜欢看京剧,妈妈喜欢看电视连续剧,小丽喜欢看歌星演唱会。造成这种不同兴趣爱好的原因可能是(???)A.?不同时代的人不会有共同的爱好?????????????????????????B.?不同时代的人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C.?电视连续剧特别精彩???????????????????????????????????????????D.?小丽一家人都有健康的自我意识4.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5.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6.“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公私合营???????????????B.?经济特区的建立???????????????C.?国有企业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如图漫画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A.?50年代的外交成就????????B.?70年代外交新突破????????C.?取得的科技新成就????????D.?外交状况陷人困境8.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决定开放哪一地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A.?上海浦东新区???????????????????????????????B.?海南岛???????????????????????????????C.?厦门???????????????????????????????D.?深圳9.“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对该条约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中英平等贸易的发展B.?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甘当螺丝钉的崇高理想,对社会主义的无限忠诚和敬业态度被称为(??)A.?“铁人精神”????????????????B.?“雷锋精神”????????????????C.?“两弹一星精神”????????????????D.?“深圳精神”二、材料分析题11.历史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是面多棱镜]。(1950)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超过三八线。美国似平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评,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20世纪大博览》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葛罗米村、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历史是面透视镜]这一战,粉碎了侵略者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的图谋;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一战,震慑了侵略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行径,彰显了新中国这一维护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崛起。——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历史是面望远镜]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持续至今。——徐焰《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1)在朝鲜战争起因问题上,两则材料反映的观点有何不同?结合当时国际格局特点,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和新中国面临的形势,阐释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新生政权的重大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对当今世界各国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何警示?12.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摘自康有为《立宪会议》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剪辫子,放足之风席卷全国,先生的称呼代替老爷,人们的精神得到解放……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成民国了。----摘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三: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风起云涌。----摘自《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说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他参与的改良运动的名称。(2)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起事是受到什么思想的指引?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辛亥年起事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李大钊宣传的思想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哪些成功实践?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2)你认为材料二中邓小平倡导的“深圳精神”的实质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代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际差异造成了父母和子女两代人隔阂,即代沟。所谓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代沟的理解。2.B分析:在题干中找到关键信息:“北伐战争、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铁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最终基本消灭了吴佩孚主力。作为北伐军的主力先锋,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叶挺因此成为北伐名将。故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叶挺在北伐战争中的历史事迹的了解和掌握。3.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1964年10月”“蘑菇云”,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防建设和科技方面的重大发展,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B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5.A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中国八大的内容和作用即可作答。6.D分析:根据“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7.B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中内容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70年代外交新突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图片中的“回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是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8.A分析:1990年,党和国家决定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还要知道,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9.D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可以分析出,这是《南京条约》中的内容,《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大门被打开,独立自主的地位丧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南京条约》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10.B分析:党的好战士雷锋,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甘当革命的“螺丝钉”。他的崇高思想、对社会主义的无限忠诚和敬业态度被称为“雷锋精神”。B项“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甘当螺丝钉的崇高理想,对社会主义的无限忠诚和敬业态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准确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识记雷锋精神。二、材料分析题11.(1))不同:前者认为是苏联策划发动了战争,后者认为是南朝鲜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发动了战争。原因:美苏“冷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2)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新生政权,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世界各国应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用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应坚持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与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美国似平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评,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可见美国认为苏联策划发动了战争;根据材料中的“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可见认为是南朝鲜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发动了战争。联系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的同盟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立的局面。(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世界各国应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用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应坚持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与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故答案为:(1)不同:前者认为是苏联策划发动了战争,后者认为是南朝鲜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发动了战争。原因:美苏“冷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2)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新生政权,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世界各国应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用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应坚持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与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朝鲜战争、冷战、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2.(1)实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2)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阀门。(3)变化:从宣传民主和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成功实践: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立新中国等。分析:(1)本题考查梁启超思想、戊戌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可以得出实行君主立宪。第二小问,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可知,这是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影响,可以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等层面,逐条解答即可。要求言之有理,条理清楚。(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材料表达了两层意思: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第二小问,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伟大力量,就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实践,即成立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道路、抗战胜利、解放战争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故答案为:(1)实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2)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阀门。(3)变化:从宣传民主和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成功实践: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立新中国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梁启超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3.(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敢闯敢干、勇于探索。分析:(1)本题考查对外开放中经济特区的具体名称。1980年,我国正式确立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共设置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采取多种形式,吸收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2)本题考查深圳精神的实质,旨在考查分析归纳的能力。回顾深圳特区的发展历程,邓小平倡导的深圳精神的实质是开拓创新、敢闯敢干、勇于进取。故答案为:(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敢闯敢干、勇于探索。【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经济特区和深圳精神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