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世上有一种花,在盛开之前,它会用很长的时间酝酿力量,在绽放时用尽所有能量,绚烂至极。但却转瞬即逝,留给人们无限的感慨!它叫 花。有人将秦朝不足20年的统治比作“昙花一现”。为何强盛的大秦帝国会如此短命呢?昙焚书坑儒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儒林列传》第一篇官逼民反——析一段官逼民反的暴政史实30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0万南攻越族,戍守五岭70万建阿房宫,修骊山墓修驰道,运粮饷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结合相关材料和课本知识,想一想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选自教材结合相关材料和课本知识,想一想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秦朝法律告示束颈的铁钳铁桎(zhì脚镣)结合相关材料和课本知识,想一想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结合相关材料和课本知识,想一想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相关材料和课本知识,想一想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劳役赋税繁重严刑峻法统治者昏庸残暴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第二篇揭竿为旗——讲一段敢为天下先的首义传奇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安徽大泽乡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起义军遭到镇压,吴广、陈胜相继被杀害。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朝暴政大雨误期时间:地点:领导人:原因:结果:地位:失败大泽乡渔阳陈函谷关×咸阳大泽乡渔阳陈函谷关×咸阳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拓展延伸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咸阳巨鹿之战巨鹿项羽以少胜多灭秦的决定性战役刘邦进军咸阳,秦朝灭亡(前207)成功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第三篇楚河汉界——探一段争夺帝位的英雄悲歌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前206—前202年 争夺帝位刘邦项羽VS这场战争谁胜谁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霸王别姬十面埋伏前202年垓下之战(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四面楚歌汉王西楚霸王PK大擂台.家庭出身 个人性格 军政谋略VS项羽刘邦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贵族后代,拥有军队40万。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长小官,拥有军队不足10万。PK第一回合1:0PK大擂台项羽刘邦项羽进入咸阳,自恃功高,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制。刘邦抢先占领了咸阳。不杀秦王。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PK第二回合1:1PK大擂台项羽刘邦 亡秦后,项羽有心以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刘邦自知不敌,便一面拉拢项伯,请为调解,一面亲赴鸿门表示诚意。项羽是个缺乏战略头脑的人,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在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邦的决心。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刘邦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PK第三回合1:2PK大擂台项羽刘邦 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人可用,但又对范增猜疑。PK第四回合1:3PK大擂台 刘邦称帝后在庆功宴上,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战争目的代表阶级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战争性质反抗秦的暴政农民阶级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农民战争思维提升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前期后期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失败胜利刘邦战胜项羽颗粒归仓楚汉之争秦朝大事年表时间重大事件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开始楚汉争霸结束,刘邦获胜算一算从统一到灭亡,秦朝只经过了多少年?颗粒归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 从秦王朝昙花一现,到楚汉之争刘邦的获胜,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以史为鉴民心借古鉴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指鹿为马斩木为兵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看谁找的多!合作探究族诛连坐十面埋伏揭竿为旗(共15张PPT)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内容和作用学情分析重点难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内容和作用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情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得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历史成语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情分析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平台学习新知归纳小结情感升华1.欣赏美丽昙花。操作点2.有人将秦朝不足20年的统治比作“昙花一现”。为何强盛的大秦帝国会如此短命呢?1.激趣,渲染气氛,调动学习情绪。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平台学习新知归纳小结情感升华1.讲述焚书坑儒故事。操作点2.探究: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通过历史故事,拉近时空距,引入“秦的暴政”。2.结合图片与课本,探究“秦的暴政”,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互助互学的习惯,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设计意图构建平台学习新知3.分析:我家有三子。平台一、焚书坑儒——析一段官逼民反的暴政史实3.通过民谣,再次总结秦的暴政,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下一篇章作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平台学习新知归纳小结情感升华1.播放视频、阅读教材。操作点2.合作:采撷“陈胜吴广起义”知识要点。1.调节气氛,丰富教学资源,直观感受风起云涌,引入“揭竿为旗”。2.结合课本,培养看图、阅读、归纳能力,培养历史时空观。设计意图构建平台学习新知4.地图:图说历史。3.拓展:历史必然性。平台二、揭竿为旗——讲一段敢为天下先的首义传奇3.培养思维能力,认识到战争的必然性。4.通过历史地图,直观再现历史,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培养读图能力,也为下一篇章作过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平台学习新知归纳小结情感升华1.简介:楚汉之争。操作点2.探究:项羽PK刘邦。1.快速明确历史概念,了解更多成语故事,引发学生思考。2.创新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设计意图构建平台学习新知3.思维提升:战争性质比较。平台三、楚河汉界——探一段争夺帝位的英雄悲歌3.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突破难点,也让学生认识战争目的对战争性质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平台学习新知归纳小结情感升华1.归纳:知识要点。操作点2.列表:大事年表。1.巩固基础知识、注重历史时序、培养归纳能力。2.强化重要事件、构建历史时空、培养学生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设计意图归纳小结情感升华3.借古鉴今:“昙花一现”的启示。3.获得启示,以史为鉴,情感升华,培养家国情怀。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板书设计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大起义前期后期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失败胜利刘邦战胜项羽楚汉之争 这样的板书,简洁、直观、概括性强,具有较强的历史时序性,事件因果关系清晰,重要内容一目了然。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反思1.挖掘教材,整合创新,借古鉴今;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3.以思想启迪为纲,以历史事件为经,以成语故事为纬,以情景平台为眼,将本课进行有效串联,编织了一张高效教育的网,此网精密细致、疏而不漏,结构完整,成效显著。 本设计内容、环节较多,如果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可能在时间分配上不易把握。《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2)过程与方法:??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四.教法、学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原则,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一个追梦的舞台。1.说教法:以情景体验历史,以探究认知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2.说学法:通过构建知识平台,展示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组内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五.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县近几年正在推行的“EEPO”有效教育模式,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构建平台,学习新知。3.归纳小结,情感升华。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激趣是很重要的。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首先我组织学生欣赏美丽的昙花,问:有人把秦王朝的统治比作昙花一现,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第二个环节:构建平台,学习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构建了三个教学平台,并运用三个成语故事,把本课的三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让学生在一种耳目一新的氛围中探究新知。平台一:焚书坑儒——析一段官逼民反的暴政史实教学流程:1.出示有关秦的暴政的图片文字材料2.学生分成4人组,阅读教材47-48页内容结合老师给出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提醒学生在书上做好笔记,抽1-2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说明,教师点评。【设计意图】交出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利于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互相补充与完善,也利于同伴互学,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全班内分享学习成果,使这些基础知识再次得到了强化与巩固,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知识。3.多媒体展示反映秦暴政民谣,全班阅读。【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再次感受秦的暴政带来的影响,再次强化对秦暴政的认识——“天下苦秦久矣”“天下愁怨,溃而败之”激发学生情感,有压迫就有反抗自然过渡到第二平台学台二:揭竿为旗——讲一段敢为天下先的首义传奇教学流程:1.播放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视频2.展示秦末农民大起义形势图和学习要点3.学生结合视频和地图以及阅读教材48-49页完成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的归纳,同桌间交互检查,并在书上做好笔记,选1-2名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再现历史,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历史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同时掌握战争问题的学习及探究方法,并使基础知识得到多次强化。教师合理利用历史地图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4.拓展延伸:假如陈胜、吴广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误期,秦末农民大起义还会发生吗?学生结合前面的探究,自然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到秦末农民战争的必然性。同时也为刘邦、项羽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与秦作战的学习做铺垫。5.图说历史:多媒体展示项羽、刘邦进军形势图,让学生结合地图讲述秦朝的灭亡的经过。【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渡:一个王朝的灭亡意味着一个新王朝的崛起,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新王朝的开拓者,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平台三:楚河汉界——探一场争夺帝位的英雄悲歌1.多媒体展示楚汉之争形势图,这场战争是谁和谁争战?为什么争战?结果如何?【设计意图】落实基础知识,明确历史概念。2.材料呈现:项羽在自刎前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同学们认为他说得对吗?引导学生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我采取擂台PK的方式,通过教师出示材料再现当年楚汉之争的四个历史情景,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老师进行适时点评和引导,自然得出项羽必败,刘邦必胜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进行创新处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心灵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3.组织学生比较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性质有什么变化?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战争目的对战争性质的影响,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突破难点。第三个环节:归纳小结,情感升华。通过板书小结本课内容,直观再现本课知识内在联系,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通过大事年表,计算秦存在时间得出秦王朝“昙花一现”的结论,首尾呼应。3.呈现今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的图片与秦的暴政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在情感上再次升华,为今天的生活,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自豪。【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个人认为本课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挖掘教材,整合创新,借古鉴今;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3.以思想启迪为纲,以历史事件为经,以成语故事为纬,以情景平台为眼,将本课进行有效串联,编织了一张高效教育的网,此网精密细致、疏而不漏,结构完整,成效显著。本设计内容、环节较多,如果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可能在时间分配上不易把握。以上是我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说课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泽乡.wmv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说课稿.doc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pptx 陈胜、吴广起义.wmv (说课)历史七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马华说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