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透镜 【自主预习探新知】 【新知初探】 一、透镜 1.分类 (1)凸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的透镜。 2.主光轴:如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________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3.光心:如图所示,主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________,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用点O表示。 4.焦点:如下图所示,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________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作主光轴的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凸透镜有________焦点,左右各一个。 5.焦距:如上图所示,________到凸透镜________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________表示。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____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做________透镜。 【预习自测】 1.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2.让太阳光垂直射到透镜上,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一张白纸,若能在白纸上得到很小很亮的一个光点或光斑,则这个透镜是________透镜;若能在白纸上只能得到一个比透镜更大的光斑,则这个透镜就是________透镜。 【合作探究破疑难】 【要点突破】 知识点1 透镜 自学教材第90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内容,通过小组内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否根据透镜表面的凹凸来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应该根据什么来判定? 2.无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光线通过光心时,光的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 【归纳总结】 透镜的类型 分类 凸透镜 凹透镜 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生活中 的透镜 老花镜镜片、放大镜等 近视镜片等 对光线 的作用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例图 【典例】 如图所示,几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 (1) (2) (3) (4) (5) (6) A.(1)(2)(3) B.(4)(5)(6) C.(2)(3)(4) D.(2)(6) 【针对训练】 在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 A B C D E F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 如图所示,让一束跟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透镜,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甲 乙 1.通过观察甲、乙图片中的实验现象,说明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在甲、乙两个演示实验中,如果逆着折射光的方向入射,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右边射向凸透镜,能不能在左边会聚于一点?由此你猜想一下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凹透镜也有焦点吗? 4.透过透镜的光线有三条较特殊的,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总结出是哪三条,并利用光路图对比表达出来。 【归纳总结】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内容 项 目 透镜 种类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图例 凸 透 镜 平行于主光轴 经过另一侧的实焦点 经过焦点或从焦点发出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经过光心 不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 凹 透 镜 平行于主 光轴 反向延长线经过另一侧虚焦点 斜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经过光心 不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 【典例】 完成下列图中的光路图。 甲 乙 丙 想一想: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凸透镜后,光线会变成会聚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光线会变成发散光线,这种说法对吗? 【针对训练】 下列四幅光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达标检测】 (10分钟) 1.图所示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 A B C D 2.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 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 3.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测焦距,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 A.7.5 cm B.15 cm C.30 cm D.60 cm 4.暑假,小强帮助妈妈在地里干活,将稻草晒干堆成垛。天要下雨了,小强为了防止干草被淋湿急忙用塑料薄膜给稻草垛子搭了一个棚子,如图所示。大雨停后,太阳出来了,烈日炎炎,小强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急急忙忙跑到草垛旁,设法把塑料薄膜上的水排掉。小强的妈妈不明白小强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强说这里面有物理道理。想一想,小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里面有什么物理道理? 5.请完成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或后的光路。 【分层演练提素能】 【基础巩固练】 1.把一块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方式以球形割面切开,成为2个薄透镜,然后沿主轴分开一定的距离,如果1束平行光沿主轴投射到1个透镜上,则 ( ) A.无论平行光是从哪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仍是平行光 B.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束 C.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 D.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 2.图所示光路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3.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灯泡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为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以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灯泡中,灯丝应位于 ( )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凸透镜的焦点处 D.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 4.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不同凸透镜后会聚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长 B.凸透镜焦距长短与表面凸起的程度无关 C.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与表面的凸起程度无关 D.凸透镜表面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明显 5.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 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l 6.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____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________位置。 7.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射,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______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小明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其中形成甲光斑的________(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________是凹透镜(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 【提能综合练】 9.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10.完成下列图中的光路图。 甲 乙 丙 11.如图所示,透明玻璃瓶内有一细棉线,细线下端系有一个泡沫塑料小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使瓶内的细棉线断掉。(器材可根据需要自选) 【拓展创新练】 12.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在阳光下用刻度尺来测量,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探索凸透镜的焦距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实验,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凸透镜 厚度 1 cm 0.5 cm 0.5 cm 0.5 cm 直径 4 cm 4 cm 6 cm 4 cm 材料 玻璃 玻璃 玻璃 塑料 焦距 3 cm 5 cm 8 cm 6 cm (1)此实验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的。 (2)比较实验________与________,得出同材料、同直径、凸透镜厚度越厚、凸透镜焦距越小。 (3)比较实验________与________,得出同材料、同厚度、凸透镜直径越大、凸透镜焦距越大。 (4)比较实验2与4,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节 透镜 【自主预习·探新知】 [新知初探] 一、1.(1)厚 薄 (2)薄 厚 2.球心 3.不变 4.平行 焦点 F 两个 5.焦点 光心 f 二、1.会聚 会聚 2.发散 发散 [预习自测] 1.D 2.凸;凹 【合作探究·破疑难】 [要点突破] 知识点1 1.不能。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要根据中间与边缘的厚度来判断,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凸透镜也可能有一个面是凹面。 2.无论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线,光的传播方向都不发生改变。 [典例]D 解析: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是2、6,属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1、4、5,凹透镜;中间和边缘厚度相同的是3,是透明的玻璃砖。故选D。 [针对训练] B、C、E、F;A、D 解析:根据透镜的概念,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故图中B、C、E、F为凸透镜,A、D为凹透镜。 知识点2 1.实验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如果逆着折射光的方向入射,则会观察到折射光线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3.能会聚于一点。凸透镜有一对关于光心对称的焦点,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且这些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由于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也叫虚焦点。 4.(1)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3)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来说,是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光路图如答图所示。 [典例]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解析:甲是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乙是凹透镜: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丙是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想一想] 这种说法错误。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从凸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即光经过凸透镜后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了;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从凹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加大了发散程度,即光经过凹透镜后并不一定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了。 (2)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也是不同的,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图甲、乙是会聚作用,图丙、丁是发散作用;图乙、丙的出射光线是会聚光线,图甲、丁的出射光线是发散光线。 甲 乙 丙 丁 [针对训练] A 解析: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正确,B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错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故选A。 [达标检测] 1.A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2.A 解析:凸透镜、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A正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错误;两种透镜都有焦点,C错误;薄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D错误。故选A。 3.B 解析:由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可知,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测焦距,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焦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故选B。 4.大雨停后塑料薄膜与上面的积水共同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特点是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可能会把太阳光会聚到干稻草上的某点,导致该点的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5.如答图所示。 解析:对于凸透镜来说,如果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一定是过焦点的;对凹透镜来说,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则其对应的折射光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分层演练·提素能】 1.C 解析:当两个透镜的位置不合适时,平行光不管从哪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都不能得到平行光,故A错误;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第一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当位置合适时,经过第二个凹透镜后,光线也会发散,故B错误;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由于两个透镜的距离不能确定,所以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故C正确;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束,故D错误。 2.A 解析: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所以A选项正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焦点,而B选项中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了,所以B选项错误;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应更加发散,而C选项中凹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了,所以C选项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而D选项中折射光线过焦点了,所以D选项错误。 3.C 解析:在使用手电筒时,为了照射到较远的位置,应使其发出的光线接近于平行光,要使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光源必须放在焦点处。 4.D 解析: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短,A不符合题意;凸透镜焦距的长短跟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凸起越大,焦距越短,B不符合题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与表面的凸起程度有关,表面越凸起,会聚作用越强,C不符合题意;凸透镜表面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明显,D符合题意。故选D。 5.A 解析: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时,即像距为1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1。故B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 6.凸透;焦点 解析:要取火需要将光线会聚,所以应该将冰块制成凸透镜,透镜会把光线集中在焦点上时,所以当把艾放在焦点上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燃点时即可燃烧。 7.凸 凹 先变细再变粗 解析:圆柱形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亮线最细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会聚的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而发散开来。 8.一定;可能 解析: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形成放大的实像,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 9.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解析:第一个图中入射光线是平行的,而折射光线是发散的,光线实际被发散了,所以是凹透镜,第二个图中入射光线是平行的,而折射光线是会聚的,光线实际被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第三个图中入射光线是会聚的,而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光线实际被发散了,所以是凹透镜,第四个图中入射光线是发散的,而折射光线是会聚的,光线实际被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 10. 解析:甲是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乙是凹透镜: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丙是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11.实验方法:可以用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到瓶中棉线上。 实验原理:因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把太阳光会聚在棉线上,当其温度达到棉线的着火点时,即可烧断棉线。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将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此处的太阳光强、温度高,如果能够达到棉线的着火点,即可烧断棉线。 12.(1)控制变量法;(2)1;2;(3)2;3;(4)同厚度、同直径、组成凸透镜的材料不同、凸透镜焦距不同 解析:(1)凸透镜的焦距可能跟凸透镜的厚度、直径、材料有关,探究凸透镜焦距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实验1和2得出,同材料、同直径、凸透镜厚度越厚、凸透镜焦距越小。 实验2和3得出,同材料、同厚度、凸透镜直径越大、凸透镜焦距越大。(4)实验2和4得出,同厚度、同直径、材料不同,凸透镜焦距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