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一、单选题
1.近几十年,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都发现了15世纪初期中国的青花瓷。这些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
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2.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3.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文明区域间和平交往的史实是(???
)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罗马征服地中海沿岸?????????????????D.?马可·波罗来华
4.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②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黄金为目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马镫见证了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
B.?战国时期的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
C.?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萨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欧、西欧→东欧、东罗马帝国
D.?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
6.15世纪先后出现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两大航海壮举,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宣扬中国的国威???????????B.?促进资本的积累???????????C.?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D.?加快美洲的发展
7.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人“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伽马到达印度???????????????C.?麦哲伦环球航行???????????????D.?郑和下西洋
8.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海的目的几乎相同???????????????????????????????????????????B.?甲的航海规模远小于乙的规模
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D.?都使世界的经济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变化
9.下面对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B.?访问了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最远航行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比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0.中世纪欧亚各区域的文明在碰撞中交融,对以后的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个说法的是(???
)
①阿拉伯人把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等发明传人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马镫传人欧洲,将骑士与马融为一体,使他们成为纵横中世纪的封建骑士
③西欧的国王、贵族和教会掌握了农村土地后.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④古代两河流域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为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有关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明了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0—9十个数字符号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
③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他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他奇异的经历和广博的见闻,生动地留在了一部脍炙人口的著作中。他是(

A.?张骞????????????????????????????????B.?马可?波罗????????????????????????????????C.?哥伦布????????????????????????????????D.?麦哲伦
13.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B.?由阿拉伯人发明,先传入欧洲后又传遍全世界
C.?最早被印度人称为“阿拉伯数字”?????????????????????D.?由印度人发明,被阿拉伯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14.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与下图相关的宗教是(??
?)
《圣经·福音书》封面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5.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心灵手巧,能征善战,是世界最优秀的人种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
16.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古代巴比伦人????????????????????????????????B.?古代阿拉伯人、古代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古代阿拉伯人????????????????????????????????D.?古代阿拉伯人、古代埃及人
17.751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所率唐军与阿拉伯军队在怛罗斯发生大战,激战五日后,唐军败北,被俘的中国士兵中有会造纸术的,……不久,阿拉伯帝国范围内的巴格达、开罗等地都陆续出现了一批造纸工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是通过和平方式外传的?????????????????????????????B.?材料主要反映亚欧之间的文明交流
C.?材料主要叙述了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D.?阿拉伯人推动了造纸术的传播
18.“春节”“中秋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但现在有许多西方节日传入我国。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你知道这些节日与那一宗教有关吗(??
?)
A.?伊斯兰教?????????????????????????????????B.?道教?????????????????????????????????C.?基督教?????????????????????????????????D.?佛教
二、问答题
19.观察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造纸术发明的国家
B.阿拉伯数字发明的国家
据图指出,阿拉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
20.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路线图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图1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图2四条航线中哪一条属于
麦哲伦船队的航线(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航线完成的重要价值。
(2)指出材料二中“重要分水岭”的含义及推动该“分水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
(3)你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航海目的和社会经济因素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A.张骞通西域,不符合题意;
?B.玄奘西游,不符合题意;
?C.鉴真东渡,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都发现了15世纪初期中国的青花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把中国的瓷器等物品带到那里,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
D
分析:A.印度洋沿岸,不符合题意;
?B.红海沿岸,不符合题意;
?C.非洲东海岸,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非洲和亚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但是没有到达地中海沿岸,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郑和下西洋到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识记来分析,注意理解识记地中海沿岸,抓住题干中的“不可能”字样分析回答。
3.
D
分析: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可?波罗来华是古代文明区域间和平交往。
ABC三项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沿岸属于暴力冲撞,不符合题意;
D项马可·波罗来华属于古代文明区域间和平交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区域间和平交往的史实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以及典型事例。
4.
A
分析: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共同之处表现在: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①②说法正确。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不是和平交往的方式;④都以黄金为目的说法错误,郑和下西洋不是以黄金为目的。
A项①②是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5.
D
分析:A大约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了,故A错误;
B战国乃至汉初的骑兵马具中没有马镫,故B错误;
C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萨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东欧和东罗马——北欧、西欧,故C错误。
D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根据教材把握即可。
6.
C
分析:本题的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哥伦布航海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进程。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使世界开始整体。新航路开辟的消极意义:欧洲的殖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贩卖黑奴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所以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是两者的共同意义。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
7.
D
分析:1405—1433年,郑和从江苏的刘家港出发,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项哥伦布发现美洲与题干中的“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达·伽马到达印度与题干中的“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麦哲伦环球航行与题干中的“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郑和下西洋和题干中的“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
8.
C
分析:
A选项错误,因为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相差了半个多世纪,并没有一个多世纪;B选项也错误,因为从规模上看郑和的航海规模要远远大于哥伦布的航海规模;D选项也是错的,因为郑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国有来往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来往,并不能说他的远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使原本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开始与外界有联系了.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那就是他们的远航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相关内容,属于一般难度。
9.
B
分析:
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没有到达过欧洲.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对于我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0.
A
分析:①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故①正确;马镫传入欧洲,将骑手与马融为一体,?这些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的封建骑士,故②正确。
③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农村的土地主要掌握在国王、贵族和教会手中,以封建庄园的形式经营,它在经济上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因此,③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故④表述错误。
A项①②能佐证题干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欧亚各区域文明在碰撞中交融,要求具备知识识记及迁移运用的能力。
?
11.
C
分析: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通过战争或是贸易传入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西方人也将中世纪的科学形象地比作:“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可见阿拉伯人对文化的传播功不可没。古印度人发明了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0-9十个数字符号。很显然①是错的,含①的不选。ABD都含①只有C符合。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人的历史贡献。
12.
B
分析: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三年多,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马可?波罗。
13.
D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数字。???
14.
C
分析: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的经典著作是《圣经》,故此题选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是基督教。
15.
C
分析:“中国人的头”是指中国人发明创造出来的;“阿拉伯人的口”是指中国人发明创造出来的科技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欧洲;“法兰克人的手”是指这些发明创造通过欧洲人的改造发展为近代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B符合题意,而A、B、D的表述均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16.
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创造的,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创造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把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传到了欧洲,所以习惯上成为阿拉伯数字。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
17.
D
分析:从材料中的“阿拉伯帝国范围内的巴格达、开罗等地都陆续出现了一批造纸工场。”获得的信息是阿拉伯人推动了造纸术的传播,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
C
分析:“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与基督教有关。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圣灰节等,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有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命名日等节日。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基督教。
二、问答题
19.

A填写在最右边方框里,B填写在中间方框里
②阿拉伯帝国西边和欧洲相连,东边和中国相连,这样阿拉伯人把唐朝的文明文化传到欧洲,又把欧洲的一些文明传到中国。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促进文化的传播。(1)造纸术发明的国家是中国,图中中国的位置是在右边往左数的第一个方框,所以右边往左数的第一个方框应该填A。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阿拉伯数字,在图中印度处于左数第二个方框,故应在此填B。(2)由图可知,绿色部分为阿拉伯帝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东北和唐朝的边境连在一起,当时唐朝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阿拉伯帝国的最西边境和欧洲的法国相连,这样阿拉伯人把唐朝的文明文化传到欧洲,又把欧洲的一些文明传到中国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故答案为:(2)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中介等。意思相近的都可以。
【点评】掌握阿拉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
20.
(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④。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
(3)同意。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开支巨大,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郑和率领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图中④是麦哲伦的航线。
(2)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炫耀国威,不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目的。后果是不计成本,加重财政负担。因此随着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弱后,远洋航行被当作弊政废止。
故答案为:(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④。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
(3)同意。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开支巨大,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