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一、单选题1.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一组大事表。这组大事表可用于研究()?A.?明太祖强化皇权?????????????B.?顺治帝初定天下?????????????C.?康熙帝巩固统一?????????????D.?乾隆帝抵御侵略2.清人关以来,西藏一直是个不稳定的因素,隔三差五就起纷争、叛乱以及分裂事件。乾隆时期,国力强盛,为了西藏的安定,创立了“金瓶掣签”的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的实质是()???????????A.?维护西藏宗教领袖的权威????????????????????????????????????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C.?有效地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D.?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3.奠定现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朝代是(??)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4.就民间丝织业,清政府有“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五十金,织造批准给文凭,然后敢织”的规定。至光绪二十年,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明末大概1500台),赖以生活者达十余万人。下列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清代苏州工商业陷于停滞困境②清代苏州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③清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④清政府奉行“工贾皆末”思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④平定准噶尔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清代中国的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相比,正确的有(???)①基本版图相似?????②东北的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已经不在疆域范围内③现在疆域更为辽阔,广大?????④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相符的是(??)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②修建避署山庄,接见少数民族首领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赐子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关于歌谣中的“朱皇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明朝??????????????????????????B.?定都长安??????????????????????????C.?设立东厂??????????????????????????D.?营建北京城9.如表是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某主题列出的四个学习材料,你认为这些材料最适合的主题应为(??)A.?专制王权的加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最后的盛世?????????D.?来自海上的挑战10.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1.84735.224.0017842.86760.572.6618223.73756.212.03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B.???????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11.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A.?唐宋时期??????????????????????????B.?明清时期??????????????????????????C.?秦汉时期?????????????????????????????D.?元明时期12.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________,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江南地区????????????????????????????????B.?广州????????????????????????????????C.?北京????????????????????????????????D.?中原地区13.青花瓷产于我国的(???)A.?北京????????????????????????????????????B.?南京????????????????????????????????????C.?苏州????????????????????????????????????D.?景德镇14.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在今河北承德市,有一座避暑山庄。清朝皇帝除了在这里避暑外,还进行政治活动。下列关于清朝在此进行的政治活动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接见蒙古王公??????????????????B.?接见西藏政教首领??????????????????C.?举行金瓶掣签??????????????????D.?修建寺庙16.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A.?中国古代改革家????????????????B.?和外国友好交往???????????????C.?抗击外来侵略????????????????D.?发展民族经济1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戚爷”?的主要事迹是(???)A.?统一了女真各部????????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18.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努尔哈赤有关系的是(???)A.?建立后金政权?????????????B.?迁都沈阳,改名盛京?????????????C.?改女真族名为满州?????????????D.?改国号为清二、问答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一个人,他曾经为生活所迫,当过和尚、乞丐,最后他却神奇地当上了皇帝,他是谁?材料二:他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材料三:“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怎样才能让大明王朝历经万代,长治久安呢?(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2)材料二表达了“他”怎样的观点?为此“他”和“他”的继承者执政时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为实现“家给人足”“斯民小康”,让“他”执政的朝代长治久安,在经济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三、材料分析题20.康乾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清朝版图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1)[读图识史]观察上面《清朝疆域图》,指出清朝疆域四至。???(2)[史料实证]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填写下面表格空白处的史实,并写出其对应的交往方式。人物画像史料人物事迹交往方式郑和像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①③戚继光像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分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④郑成功像赤莰楼②(3)[家国情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主线之一,从上述史实中,你能感受到哪些民族精神????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C分析:A?.明太祖强化皇权,上述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康熙帝时期,故?A?错误;?B?.顺治帝初定天下,上述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康熙帝时期,故?B?错误;?C?.康熙帝巩固统一,材料中涉及的是清朝康熙帝时期对民族的管理和对外的战争,其目的是维护政权的统一和巩固,故?C?正确;?D?.乾隆帝抵御侵略上述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康熙帝时期,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关内容。2.C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可知,清朝的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监督和任授权力。故?C?符合题意;?选项ABD表述正确,但并非题干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加强西藏管理的措施,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清朝通过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控制。3.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59年清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及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极盛时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奠定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朝代。4.C分析:题干材料“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五十金,织造批准给文凭,然后敢织”“至光绪二十年,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说明清代苏州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对“机户”的限制及“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明末大概1500台),赖以生活者达十余万人”可见清政府奉行“工贾皆末”思想。C项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并灵活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5.C分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①符合题意;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③符合题意;康熙年间,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④符合题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是清乾隆帝,故②不符合题意。C项①③④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康熙帝的主要历史功绩的掌握,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6.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①基本版图相似正确,②东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已经不在现在疆域范围内正确,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中就包括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③现在疆域更为辽阔、广大叙述错误,现在的疆域不如清代大,④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正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项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我国现在疆域和清代疆域的对比。需要准确识记清朝疆域四至。7.D分析: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这属于武力平叛,不属于安抚政策,①③错误,三项都包含错误项①③,故排除ABC。对于境内少数民族采用封王,赐爵,经济扶助,连亲等手段使其对已归附。用政治手段笼络其他的民族或国家,使归附自己的一种政策。②④是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D项②④与此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民族政策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注意题干直接设问考查不属于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的选项。8.A分析:歌谣中的“朱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A项建立明朝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项定都长安与明朝无关,不符合题意;CD两项建立东厂和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人是明成祖朱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凤阳花鼓词为切入点,考查明朝建立的相关知识。掌握明朝建立的史实。9.B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重要史实包括:明朝改土归流、清朝修承德避暑山庄、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金瓶掣签制度等。题干表格材料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CD三项所述与题干表格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应为最适合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10.A分析: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人多地少问题突出。?A项人多地少问题突出是题干表格反映的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明清时期的经济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11.B分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到鼎盛。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B项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准确识记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12.A分析: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A项江南地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经济发展状况。13.D分析: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我国的瓷器历史悠久,闻名世界。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华传统名瓷之一,青花瓷作为特色江西的产物在景德镇它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景德镇青花瓷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D项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青花瓷产了解。知道景德镇是我国的“瓷都”。14.B分析:我国明清时期,仍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了解。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15.C分析: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是清朝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也是他们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加强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联系,实行“怀柔”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地方。金瓶掣签制度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稳定西藏政局。AB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举行金瓶掣签是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措施,和承德避暑山庄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承德避暑山庄功能的了解。需要准确识记承德避暑山庄的相关知识。16.C分析:通过分析题干可知,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赶出了台湾,雅克萨之战,是康熙武力反击沙俄入侵者。三副图片的共同点都是探究外来侵略AB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抗击外来侵略是题干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识记明清时期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相关史实。17.B分析: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可知。此事件是戚继光抗倭。“戚爷”是戚继光。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B项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是歌谣中“戚爷”的主要事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历史歌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注意掌握戚继光抗倭的史实。18.A分析: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A项建立后金政权的是努尔哈赤,不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为皇太极的行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努尔哈赤的事迹。需要准确识记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二、问答题19.(1)朱元璋(2)他认为元朝的灭亡在于皇帝权力削弱、下移,导致天下大乱。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加强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经济上: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及明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生卑微,曾经当过和尚、乞丐。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朱元璋认为元朝忙的原因在于“主荒臣专,威服下移”,即君主权威不够,导致法度不行,天下大乱。所以明初统治者在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加强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经济上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点评】本题掌握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及明初的统治政策三、材料分析题20.(1)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2)①从1405年到1433年,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创造了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发展了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②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峽,抵达台湾,1662年击败荷兰驻军,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③和平交往,增进交流,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④暴力冲突或抗击外来侵略。(3)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和平交流;坚韧勇敢,不畏强暴;勤劳仁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分析:⑴依据材料中《清朝疆域图》和所学可知,清朝的疆域是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⑵依据材料二中郑和和所学可知,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创造了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发展了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依据郑成功的图像和所学可知,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1662年击败荷兰驻军,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依据郑和下西洋可知,交往方式是和平交往,增进交流,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依据戚继光和郑成功的事迹可知,他们是抗击外来侵略。⑶依据材料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措施和所学可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和平交流;坚韧勇敢,不畏强暴以及勤劳仁爱,艰苦奋斗等回答。【点评】本题以图片、文字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疆域、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知识,体会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