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一、单选题1.“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际地位提高???????????????B.?综合国力提高???????????????C.?军事力量强大???????????????D.?“一国两制”的构想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B.?1987年4月,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写了百年国耻3.为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中国银行发行了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钞。下列方针政策与澳门回归祖国密切相关的是()??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钞设计稿A.?依法治国????????????????????????B.?“一国两制”????????????????????????C.?人才强国????????????????????????D.?可持续发展4.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时指出,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习近平旨在强调()???????????A.?两岸在政治上完全达成共识B.?台湾可拥有高度自治权C.?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D.?一国两制方针实践成功5.关于“九二共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问题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台湾保持高度自治6.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是()???????????A.?“一个中国”原则?????????B.?两种制度共存?????????C.?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D.?两岸开展政治对话7.习近平强调,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肯定____的原则。()A.?一个中国??????????????????????????B.?和平统一??????????????????????????C.?经济合作??????????????????????????D.?两岸一家亲8.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A.?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9.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阅读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据表可知()?年度台湾向大陆出口大陆向台湾出口台湾的顺差19871226.35288.94937.5919882242.22478.691763.5319892896.49586.902309.5919903278.25765.362512.8919914667.151125.853541.3019926397.931118.975168.96A.?海峡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D.?海运、空运直航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11.1988年,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去世,中共中央向台北发去了唁电,并肯定了蒋经国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了一定的努力。蒋经国主政的台湾当局()???????????A.?提出和平统一八项主张B.?坚持落实“九二共识”C.?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D.?实现两岸直接“三通”12.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开展广泛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13.两岸直到,……终能秉持九二共识…汪道涵唁辜振普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14.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企业数量合同金额(亿美元)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1991173513.99.521992643055.4321.7819931094599.0365.6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15.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2016年以来第4个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的“友邦”。以上史实说明()???????????A.?台湾地区经济逐年下滑???????????????????????????????????????B.?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C.?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D.?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16.1992年两岸民间团体“海基会”和“海协会”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7.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A.?经济领域密切合作????????B.?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C.?两岸直接“三通”????????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区域自治?????????????????????????B.?外交发展?????????????????????????C.?对外开放?????????????????????????D.?祖国统一二、问答题19.我要回家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山东菏泽人。他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想念。……结合教材“共同的愿望”的知识,为他们“回家的路”不再艰难提几点建议。?三、材料分析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已二十年,但回归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和两个地区走过的不寻常之路仍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吧!【沉重的记忆】歌曲一: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歌曲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歌曲一和歌曲二分别与哪两个地区有关?(2)“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指的是什么事件?(3)上述两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怎样理解这一构想?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分析:为更好地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运用这一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分别在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实现港澳回归,是建立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之上的,军事力量增强是综合国力的一个方面,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也就提高了。?ACD三项也是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国际地位提高是香港、澳门回归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港澳回归的最主要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本题的关键词“最主要的因素”。2.D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因此:?ABC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D是对香港、澳门回归的评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解释的理解。难度不大,理解历史解释的含义即可作答。3.B分析:澳门能够回归祖国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澳门回归祖国,中华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分别于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ACD三项与澳门回归祖国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一国两制”与澳门回归祖国密切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澳门回归祖国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保证他们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港澳回归后只是主权归属发生了变化。4.C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共同政治基础。没有……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可知,两岸和平的政治基础是九二共识,在这个基础上,两岸会和平发展,故?C?符合题意;?两岸在政治上完全达成共识,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不符合题意;?台湾可拥有高度自治权,这是一国两制的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方针没有成功推动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5.C分析:A.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问题,不符合题意;?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符合题意;?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项C符合题意;?D.台湾保持高度自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6.A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由此可见,其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故选项A符合题意;?B.两种制度共存,不符合题意;?C.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D.两岸开展政治对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九二共识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来回答,注意理解其核心。7.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九二共识的有关史实。理解和识记两岸关系的阶段特征(逐步走向缓和——历史性的变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两岸关系的新情况——新发展)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8.D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与海基会”,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①②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交往。只要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内容有所了解即可。9.B分析: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项B符合题意;?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10.A分析:由表格可知,台湾和大陆的经济交流频繁,这也说明了两岸三地之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A符合题意;?由表格不能得出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牺牲,排除B;?1987-1992年台湾和大陆的贸易是通过香港进行的,但不能由此说明香港在这中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能说香港对两地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C说法不准确;?1987-1992年台湾和大陆的贸易是通过香港进行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时,要紧扣材料内容,结合所学,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11.C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项主张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由海基会和海协会共同提出的;两岸“三通”是在2008年实现的;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大陆和台湾开始民间往来。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台湾问题。难度不大,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即可作答。12.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理解和识记两岸交往的阶段特征是答题关键。13.B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九二共识的内容。此知识点出题几率较高,学生应理解和识记它。14.D分析: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不符合题意;?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不符合题意;?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92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猛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为两岸经济交流注入了新动力,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注意变化的时间,再结合对改时间点发生的事件的理解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5.B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台湾地区经济逐年下滑,材料中未体现;??B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从与台湾断交可以说明它们不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反之它们承认一个中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符合题意;?C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材料中未体现;?D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材料中未体现;?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台湾问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6.D分析:依材料“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通过对话达成一些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和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ABC三项都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不符合题意;?D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九二共识”的核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二共识”内容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D分析:A.经济领域密切合作,不符合题意;?B.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不符合题意;?C.两岸直接“三通”,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由此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九二共识的内容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18.D分析:题干中“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分裂国家法》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及海峡两岸的高层交往,都有利于祖国统一。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A项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民族政策,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外交发展错误,不符合题意,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两岸交往不是外交;?C项对外开放错误,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海峡两岸关系,与对外开放无关;?D项祖国统一是题干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海峡两岸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二、问答题19.(1)作为国家,要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两岸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共识和感情,大力发展“三通”;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2)作为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团结全世界中国人(包括台湾人民),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台政策,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分析:要理解材料中“共同的愿望”的含义是早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从这一着眼点出发,在坚持“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的前提下,要求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既要调动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又要调动关于公民义务的相关知识,展开综合分析。【点评】?本题是综合运用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相关知识的综合探究题,体现了课标“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的要求。三、材料分析题20.(1)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2)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3)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渴望。(4)“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可知,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2)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歌曲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渴望。(4)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答案为:(1)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2)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3)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渴望。(4)“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的相关知识。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识记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