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练习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一、单选题
1.“……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2.我国共有5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西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举措。下列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范例借鉴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一国两制”的构想??????D.?香港、澳门的回归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多少个民族组成(
)???????????
A.?50?????????????????????????????????????????B.?56?????????????????????????????????????????C.?49?????????????????????????????????????????D.?75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是()?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此政策下,民族自治区享有(
)???????????
A.?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B.?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的权利
C.?外交权利????????????????????????????????????????????????????????????D.?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权利
7.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8.全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5个???????????????????????????????????????B.?6个???????????????????????????????????????C.?7个???????????????????????????????????????D.?8个
9.“……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科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城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的外变政策?????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愿望
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体现了民族间的平等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2.河池市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它们的设置与我国一项政治制度有关,这项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按劳分配制度
1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
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了自治??????????????????????B.?民族区域自治逐渐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C.?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为我国民族分布格局是(
)???????????
A.?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B.?少数民族都住在一起
C.?各民族分区域居住互相不杂居?????????????????????????????D.?汉族人口少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
1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7.“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为了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促进区发展,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管理??????????????????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区域独立??????????????????D.?民族区域自主
18.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这说明我国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填空题
19.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主要有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
20.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由于恶劣的交通状况,直至20世纪初,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难以进入之地。20世纪50年代中国修通了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党和人民政府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某铁路工程计划投资约262亿元。这条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该工程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1)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已建立几个省级自治区?本项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2)20世纪50年代中国修通了哪几条西藏公路?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条铁路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建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
根据“命令和指标,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选项A符合题意;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属于外交政策,排除B;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是针对经济特区,排除C;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针对港澳台,排除D;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2.
C
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诞生,?C?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自治区不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3.
B
分析:
A: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错误。
?B:根据题干“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范例借鉴”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范例借鉴,故B正确。
?C: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错误。
?D: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
B
分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已经识别和认定的民族共有56个。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是平等。故B符合题意;
?A、C和D数字不符合事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5.
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辨别题脂,注意细心辨别微笑的差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6.
B
分析:A.
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此政策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外交权利,不符合史实;
?D.
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权利,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7.
C
分析:由材料可知,这一过程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C符合题意;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B排除;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解题时,紧扣题干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
8.
A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比较简单。
9.
A
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可以看出,这是民族自治地区实行的政策,这体现出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和平共处的外变政策,不符合题意;
?C.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不符合题意;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
D
分析: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正确;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只要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所了解即可。
11.
A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愿望,
体现了民族间的平等,
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
;“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问题,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记得准记得牢的。
12.
C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筹建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得到了各民族的热烈欢迎。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河池市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
,它们的设置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制度有关,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自治县”,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13.
D
分析:A.
村民选举“海选”制度,不符合题意;
?B.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不符合题意;
?C.
“一国两制”的构想,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这其实答案就在材料中,比较简单。
14.
B
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提出建议,到1952年纲要的公布实施;到1954年被写入《宪法》。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
A
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民族分布格局。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了解制定此制度的背景、确立,理解和识记此制度的含义、实施、地位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16.
B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共同纲领》中即作出明确规定,建国后即开始实施,所以B项表述错误,A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
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下来。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故正确答案为B。ACD说法均不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需要理解并识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18.
D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确保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力,故D符合题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一国两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统一事业,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此制度建立的背景、确立、含义、实施、地位、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9.
兴边富民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故答案为:兴边富民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分析题
20.
(1)五个。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
(3)名称:青藏铁路。意义: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到的是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是在“一五”计划期间修筑的。在一五计划时期,川藏、新藏、青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到的是青藏铁路。它的建成,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故答案为:(1)五个。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
(3)名称:青藏铁路。意义: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