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单选题1.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A.?东欧剧变???????????????????????????B.?华约建立???????????????????????????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2.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同名应是(???)A.?沙皇俄同??????????????????B.?俄罗斯??????????????????C.?苏维埃俄国??????????????????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问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马乔夫的改革??????????B.?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C.?八一九事件??????????D.?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4.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局????????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5.“敢于冲击体制先,小修小补难挽天。”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首先形成冲击的历史事件是(???)A.?赫鲁晓夫改革????????????????B.?俄国二月革命????????????????C.?勃列日涅夫改革????????????????D.?列宁新经济政策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原因是(???)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赫鲁晓夫改革?????????????????????????D.?美苏争霸7.“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仅仅10个月之后,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材料反映的是(???)A.?匈牙利的改革??????????????????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重新统一??????????????????D.?两极格局结束9.“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A.?冷战开始???????????????????????????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经济危机10.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这种看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东欧巨变,苏联解体???????????B.?欧盟成立???????????C.?科索沃战争爆发???????????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1.随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一共维持了多少年(???)A.?68年????????????????????????????????????B.?69年????????????????????????????????????C.?70年????????????????????????????????????D.?71年12.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海湾战争??????????????????????????D.?科索沃战争13.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国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为(???)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14.“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大厦“倒塌”的主要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改革B.?西方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C.?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D.?“八一九事件”使苏共失去领导权15.1991年8月19日,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权,结果失败。此后,控制了苏联局势的是(???)A.?戈尔巴乔夫?????????????????????????????B.?叶利钦?????????????????????????????C.?赫鲁晓夫?????????????????????????????D.?斯大林16.历史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20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实质理解正确的是(???)A.?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B.?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C.?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17.“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A.?经济日益强大??????????????????B.?国家走向解体??????????????????C.?社会政局安定??????????????????D.?各种矛盾缓和18.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对此,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二、填空题19.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________??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________?。???三、问答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1917年诞生。他的母亲虚弱不堪,他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他。但是在他20岁后,奇迹般地成为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40岁后开始患病,在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1991年,不治身亡。(1)这个“新生儿”指的是哪个国家?(2)1985年这场手术指的是什么事件?(3)1991年不治身亡指的是什么事件?他对当时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4)这个新生儿的短暂一生,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四、材料分析题21.?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的最南部,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克里米亚半岛犹如一只伸展开的巨型章鱼,将触角从东欧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早已成为军事家们的共识。【溯源克里米亚】材料一:1853年,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使俄国惨改,对于战争的结果,也早就有人做出过这样的预言:“……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寻访克里米亚】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法、美三国在克里米亚半岛召开了一个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一致行动,加速二战进程有及其重大意义,并对战后世界格局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克里米亚】材料三:2014年3月21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公投决定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条约,西方国家随即发表声明,宣称克里米亚全民公决没有“法律效力”,将不承认公决结果。俄方则表示,将尊重并支持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两种不同态度针峰相对,所以普京如果最终从法律上确认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立并归属于俄罗斯,那么将成为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国际政治事件,俄罗斯与西方将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形成新的接近于冷战的格局。对于美欧来说,乌克兰亦是必争之地。从远期战略来看,遏制普京的超级大国梦,乌克兰作为毗邻俄罗斯的大国,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因此,战争也是美欧的可能选项。??????????????????????——《搜狐新闻网》【感悟克里米亚】材料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规模投入使用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这次战争可以说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一次检验和应用。使战争火力得以增强,造成更加严重的伤亡。????????????????????——《搜狐网》(1)材料一中提到的“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俄国痛定思痛,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它将来发展有用?这一措施在俄国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2)请问这次会议的名称?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世界格局又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3)材料中“冷战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目的是什么?(4)有人认为克里米亚公投不是结束而是大国博奕的开始,“克里米亚”地区会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半岛,引发战争爆发。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5)根据材料四,谈谈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A分析: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困难、社会危机、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1989年,东欧剧变,各国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发生变化。?A项东欧剧变是该同学学习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笔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东欧剧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B分析:据所学知,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位,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解体后新成立的俄罗斯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沙皇俄国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就被推翻了,苏俄是十月革命之后至1922年苏联成立之前所用的国名,1992年苏联解体后的新国名应是俄罗斯。A项沙皇俄国是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名称,不符合题意;B项俄罗斯应是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符合题意;C项苏维埃俄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名称,不符合题意;D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1991年的名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解体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俄国(苏联)历史上国名的变化。3.D分析:据题干“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A项戈尔马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题,不符合题意;D项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4.C分析:1991年,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苏联解体,国家四分五裂,各加盟国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丧失了政权,解体后的各加盟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苏联解体实质上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不仅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项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是苏联解体的实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5.A分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也进行“手术”;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个人崇拜,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等,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击。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击的是赫鲁晓夫改革。?A项赫鲁晓夫改革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首先形成冲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的相关知识。6.A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随后,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解体。A项苏联解体是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原因,符合题意;BCD三项和“红旗悄然落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苏联解体的有关内容。7.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苏联解体,主要原因是没有改变苏联模式,这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苏联解体,也说明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挫折,但是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解答此题,就是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重大事件的启示,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8.C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90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90年10月3日,柏林墙倒,东西德重新统一,这是继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第二次统一。C项德国重新统一符合题干材料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的重新统一。9.B分析:题干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东欧剧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由于苏联的影响,它们都照搬了苏联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各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欧剧变。B项苏联解体是题干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需要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10.A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推行霸权主义,企图称霸世界。材料所指的就是这一事件。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此题,要首先抓住题干中时间点“20世纪最后10年”,然后依据题干信息分析理解。解答时,一定要扣住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11.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于1922年12月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成立了苏联。它是一个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1991年9月9日,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独立,标志着苏联解体。苏联从1922年到1991年,共存在了69年。B项69年是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维持的时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面历史时间的计算和识记能力。12.A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结束,A项符合题意;B项东欧剧变是从1989年开始,没有使苏联解体;CD两项与题干“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结束”无关。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美苏两级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需要学生掌握。13.D分析:①是1991年苏联解题体后的版图;②是1918年之前的版图;③是1922年后的版图,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③①,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欧洲政治版图变迁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4.C分析:根据题干“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即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A项,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西方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是题干中大厦“倒塌”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D项,“八一九事件”使苏共失去领导权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5.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准备将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试图维护苏联本来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而于8月19日发动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后,国家大权转移到了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手中,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共和国的分离势力也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最终促使苏联解体。A项,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开始实行改革,由于首先进行的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不符合题意;B项,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后掌握政权,符合题意;C项,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不符合题意;D项,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16.B分析:本题以历史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依托,考查东欧剧变的实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0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实质是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17.B分析:从材料“他摆弄这个国家——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一直到剥光为止”可知,这是指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底,苏联解体。B项国家走向解体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终结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解体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18.D分析: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A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不是东欧剧变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欧剧变的原因。二、填空题19.经济管理体制;社会危机???????????????????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初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二子目东欧剧变中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可知,填经济管理体制社会危机。【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东欧剧变的原因、时间、概况、性质、影响。???三、问答题20.(1)苏联;(2)戈尔巴乔夫改革;(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4)改革要符合国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深化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顽,要坚定改革信念,遇到困境要进行有效调整。(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本题考查苏联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大事及特点。1985年指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指苏联解体。另外,要学以致用,通过对苏联解体的认识,汲取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横纵联系历史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点评】?本题是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历史发展的认识。四、材料分析题21.(1)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雅尔塔会议;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4)不会;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各国联系加强;联合国的协调作用;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等。会;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不断;偶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等(5)战争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加快战争进程。???????????????????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材料一中提到的“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俄国痛定思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本题考查的是雅尔塔会议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1945年,在美、英、苏三国主导下,召开了雅尔塔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一致行动,加速二战进程有及其重大意义,并对战后世界格局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随着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当今世界,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相关内容。材料中“冷战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4)本题考查的是对当今乌克兰危机的看法。观点一,“克里米亚”地区不会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半岛,引发战争爆发。原因: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各国联系加强;联合国的协调作用;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等。观点二,“克里米亚”地区会成为第二个巴尔干半岛,引发战争爆发。原因: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不断;偶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等。(5)本题考查的是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战争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加快战争进程。【点评】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冷战和热战·杜鲁门主义;·告别“雅尔塔”·多极化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