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爱心传递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2.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了解雷锋的故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同学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希望同学们学完后,都能做“爱心的传递者”。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课件出示图片)师: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观看图片.分享感想。3.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4.学生在班级内跟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5.师:听了大家的讲述,我能感受到大家在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动和感激之情。那大家有没有主动帮助过别人呢?6.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三、请大家快速的读课文65页的阅读角,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四、自主行动,传承雷锋精神1.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6页的-组图片,它展现了雷锋叔叔“雨中送母子”的事迹,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2.学生积极发言。五、设置情境,奉献爱心1.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些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大家有遇到过这些情况吗?有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吗?2.教师课件出示课本插图,讨论为什么图中的小朋友遇到困难,却不愿意被帮助呢?3.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4.师:看来集体的力量就是大。大家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没错,就是态度问题。我们在帮助别人之前,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以友善和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六、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了正确关心,帮助他人。2.学完本课,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自由组成爱心小队,分别命名为“助残小队”“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敬老小队”去帮助他人。七、板书设计10爱心的传递者快乐乐于助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