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课标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课是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爱心的传递者。主要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2、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学情分析:三年级小朋友喜欢结交朋友,但在与人交往关爱同学的事情上却不知道该怎么正确的去做。尤其是对于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恰当适宜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教学准备:小笑脸2、课件3、学生了解到的雷锋故事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感受爱心伴着歌曲《爱的奉献》,课件播放公益献血活动、抗震救灾活动、给贫困地区捐物等奉献爱心的图片。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同学们,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希望同学们学完之后都能做爱心的传递者。(板书课题:10爱心的传递者)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分享观看图片后的感想。3、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了什么样的关心和帮助?4、学生在班级内跟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师:听了大家的讲述,我能感受到大家在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动和感激之情,那大家有没有主动帮助过别人呢?5、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6、全班投票评选爱心大使,给帮助别人最多的同学送上小笑脸。(设计意图:运用大事件图片激发孩子们的爱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的经历,使学生学会感恩和奉献)三、自主行动,传承雷锋精神1、师:刚才我们把小笑脸送给了爱心大使,其实关爱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6页的一组图片,他展现了雷锋叔叔“雨中送母子”的事迹,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2、学生积极发言,讲述雷锋事迹。3、教师课件播放雷锋事迹。4、学生代表谈观后感并倡议同学们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设计意图:运用雷锋这一人物教导学生助人为乐,奉献爱心)5、全体学生朗诵雷锋语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课件出示)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1、学生自由组成爱心小队,如: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尊老爱幼小队……并讨论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我们现在来阅读教材67页,并思考: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3、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演一演。(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并适时点评)4、那你遇到过帮助人不领情的情况吗?学生讲述具体事例。(生答)5、师:小组讨论一下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6、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7、师:看来,集体的力量就是大,大家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没错,就是态度问题,我们在帮助别人之前,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以友善和热忱的态度帮助他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产生的烦恼,分析烦恼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使学生意识到帮助他人要注意方式方法)8、齐读教材68页小贴士。(课件出示)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我们也懂得了帮助他人不仅温暖了他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也学会了在今后如何正确的去关心、帮助他人。六、板书设计10爱心的传递者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收获快乐七、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