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练习: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镇压农民运动?????????????????????????????????????????????????????D.?推动维新变法
2.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下列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有(???
)
①《农政全书》②《天工开物》③《四洲志》④《海国图志》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以下著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天演论》
?②《海国图志》
?③《四洲志》
?④《使西纪程》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
4.“他在唾骂声中出使,又在唾骂声中回国”,“他不融于时代的主流,他也不肯随俗浮沉”,面对个人命运的坎坷,他依然自信“流传百代千秋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他就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
?)
A.?魏源??????????????????????????????????B.?郭嵩焘??????????????????????????????????C.?林则徐??????????????????????????????????D.?容闳
5.鸦片战争以来一部分先进中国人逐步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开始“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启蒙????????????????????????????????B.?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
C.?旧有“华夷观念”的转变????????????????????????????????????D.?早期留学生和外交使臣的奔走宣传
6.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与其功绩对应正确的是(
?)
A.?林则徐——举办近代民族工业????????????????????????????B.?康有为——建立民主共和国
C.?洪秀全——建立君主立宪制????????????????????????????????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7.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

A.?严复????????????????????????????????????B.?容闳????????????????????????????????????C.?魏源????????????????????????????????????D.?康有为
8.下列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C.?他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
D.?林则徐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
9.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它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著作是(
??)
A.?《四洲志》????????????????????B.?《使西纪程》????????????????????C.?《天演论》????????????????????D.?《海国图志》
10.为了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你认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张的是(??
?)
A.?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的教训,提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
B.?认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来称呼西方文明发达国家。
C.?认为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已经落后于欧洲。
D.?主张学习西方,开办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
11.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作者与其著作是(???

A.?郭嵩焘——《使西纪程》???????????????????????????????????B.?林则徐——《四洲志》
C.?严复——《天演论》??????????????????????????????????????????D.?魏源——《海国图志》
12.在浩瀚的太空中有一颗小行星,它是以中国的一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这个人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曾在1839年主持虎门销烟,他是(???

A.?邓世昌????????????????????????????????B.?关天培????????????????????????????????C.?林则徐????????????????????????????????D.?左宗棠
13.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孙中山????????????????????????????????D.?李大钊
1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报?????????????????????????????????????B.?电影?????????????????????????????????????C.?报纸?????????????????????????????????????D.?轮船
1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与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D.?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16.晚清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的序中写到:“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实践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行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7.李克强总理在参观严复故居时赞誉他“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严复译著的哪本书在当时影响最大?(???

A.?《海国图志》????????????????????B.?《物种起源》????????????????????C.?《四洲志》????????????????????D.?《天演论》
18.“在这些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认识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的命运是文化滞后所造成的??????????????????B.?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值得肯定
C.?如果缺乏外部挑战中国将永远无法有变革???????????D.?战争失利是促使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19.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________”的主张。
三、问答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唯一媒介。而在清末的西学新冲击中,传播渠道和媒介已多样化了,有翻译的书籍、新式学堂中的外聘教师、新式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出洋考察的政府官员、派遣的留洋学生等,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近代西方思想的新知识分子。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限在天主教义、“质测之学”和数学、语言方面。而清末西学的内容更广泛,层次更丰富,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
明末清初仅有徐光启、方以智等少数人接触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识。清末西学传播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受西学影响的阶层和群体不断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清末的西学传播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四、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大人缴获鸦片后不肯作罢,随即上演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即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
——《袁腾飞说中国史》(下)
材料二: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挑战,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长江下关江面,清廷派人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无敌初中历史年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3)鸦片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
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进技术、
优势发展中国,使中国富强。
A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
2.
D
分析: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以便了解世界,当时他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该书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林则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项③④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及代表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3.
C
分析:①《天演论》是严复1896年在天津译成,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②《海国图志》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③《四洲志》1839年由林则徐主持编译;④《使西纪程》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
C项③②④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相关著作,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4.
B
分析:郭嵩焘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郭嵩焘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相关知识。知道郭嵩焘的事迹。
5.
B
分析:与明朝以来以往的“西学东渐”不同的是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通过武力伴随着血腥强势进入中国的,客观上迫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ACD三项都不是“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是开始“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相关知识。知道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6.
D
分析:魏源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写了《海国图志》,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
A项林则徐——举办近代民族工业对应错误,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举办近代民族工业是洋务派的作为,与林则徐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康有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对应错误,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领导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是孙中山,不符合题意;
C项洪秀全——建立君主立宪制对应错误,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起义最后失败,并未建立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D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的重大史实,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7.
C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识记能力。要求准确识记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8.
C
分析: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
ABD三项描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他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林则徐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
D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对日本也有很大影响。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海国图志》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魏源思想主张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要熟记《海国图志》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10.
A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魏源是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认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来称呼西方文明发达国家。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A项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的教训,提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不是魏源的思想主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魏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准确识记是魏源的思想主张。
11.
D
分析:魏源在《海国图志》明确地提出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根据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著而成的。这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科技知识的著作,在当时堪称中国人编著的介绍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
D项魏源——《海国图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魏源的及其思想著作的识记能力。
12.
C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1939年到广州主持虎门销烟,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期组织翻译外国书报,购买外国船只和大炮,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项符合题意。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的英雄人物;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收复新疆。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记忆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得出答案。
13.
A
分析:鸦片战争前夕,主张严厉禁烟、派人调查外国动态、防御外敌入侵、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林则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14.
B
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可以看,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是电影,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社会生活变化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近代电影出现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15.
B
分析:根据题干中体西用“与进而自由、平等、博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器物,使清朝富强起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是“中体西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中体西用’与进而自由、平等、博爱”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联想到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6.
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实践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行动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7.
D
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故D项正确;
《海国图志》是魏源编著的一步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严复的相关事迹。解题关键是对严复译著《天演论》的掌握。
18.
D
分析:题干材料说明伴随着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传播到了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D项战争失利是促使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催化剂认识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填空题
19.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三子目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中的内容:“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可知,故填师夷长技以制夷。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海国图志》的背景、思想和影响。
三、问答题
20.①传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传教士,后者多样化;②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义、“质测之学”、数学和语言,后者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③影响的阶层群体不同,前者只是少数人,后者人数众多。
分析:本题考查清末的西学传播和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相关史实,并要求学生能够比较两者的不同。两者不同点有①传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传教士,后者多样化;②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义、“质测之学”、数学和语言,后者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③影响的阶层群体不同,前者只是少数人,后者人数众多。
【点评】掌握清末的西学传播和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相关史实,并能够比较两者的不同
四、材料分析题
21.
(1)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3)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答案不唯一答对一点可得分)
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在1839年虎门硝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故答案为:(1)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3)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