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8.3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练习:8.3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一、单选题
1.尽管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但它批判封建专制和君权神授的理论,提倡民权,使人们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熏陶下,突破君主立宪制的限制而继续前进,走上推翻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
)???????????
A.?推动了近代化探索的进一步发展?????????????????????????B.?推翻了我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民族企业家,你最赞同下列哪项变法诏令(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D.?训练新式军队:
3.康有为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由此可知他主张(
)???????????
A.?解放思想、平分土地???????????????????????????????????????????B.?学习西方、维护专制
C.?变法维新、救亡图存???????????????????????????????????????????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A.?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道
B.?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5.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主张发展农、工、商业???????????????????????????????????????D.?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6.当今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世纪(
)???????????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D.?90年代
7.下列人物中宣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B.?梁启超?????????????????????????????????C.?邹容?????????????????????????????????D.?陈独秀
8.下表摘录了清末三次重要的“民间上书”事件,表格中“?”处应该填写(

上书时间
上书事件
上书主要内容
上书结果
后续发展
1888年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请求变法图强
遭到顽固派阻挠
回到广州著书讲学、宣传变法
1894年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
遭到拒绝

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A.?成立兴中会???????????????????B.?进行戊戌变法???????????????????C.?开始洋务运动???????????????????D.?建立中华民国
9.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林则徐????????????????B.?李大钊、胡适????????????????C.?康有为、梁启超????????????????D.?曾国藩、奕訢
10.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发展农工商业???????????????B.?训练新式军队???????????????C.?开办新式学堂???????????????D.?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11.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说明梁启超主张(
)???????????
A.?自强求富???????????????????????????B.?维新变法???????????????????????????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12.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之前使用的旧名。它创办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与它的创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13.有人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4.某年某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材料中清政府决定创办的学堂是(
)???????????
A.?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创办)????????????????????????????B.?北洋西学堂(1895年创办)
C.?京师同文馆(1862年创办)???????????????????????????????D.?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
15.1895年春,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16.“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宣传了欧洲启蒙思想
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17.“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径略势力
B.?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18.北京大学教授房德邻在评价戊戌变法时指出:“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由此可见,作者认为戊戌变法(
)???????????
A.?实现了中国政治现代化???????????????????????????????????????B.?改变了中国政治体制
C.?与中国历次革命均有关???????????????????????????????????????D.?有益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二:《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2)综合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其主张是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近代化探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B:推翻了我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指的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非戊戌变法,排除B项。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
?D:戊戌变法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解读能力。试题较为简单,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2.
A
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在经济上鼓励私人新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在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在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作为企业家,最应赞同的是经济措施。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的措施即可作答。
3.
C
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通过变法来挽救民族危机。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即可作答。
4.
B
分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A项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道错误,错在“开辟了”,不符合题意;
?B项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与题干说法吻合,符合题意;
?C项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错误,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不符合题意;
?D项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错误,这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
5.
B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主张发展农、工、商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ACD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戊戌变法最后在顽固派的打击下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注重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6.
D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以“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为主。故应该选择90年代。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7.
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故正确答案为B。
?A是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自强求富;CD提出革命主张,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所给选项内容依次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的代表人物。
8.
A
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成立兴中会。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难度不大,掌握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即可作答。
9.
C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故C符合题意。
?李鸿章、林则徐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前期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胡适宣传民主和科学,曾国藩、奕訢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代表人物、内容和影响。
10.
D
分析:A.
发展农工商业,不符合题意;
?B.?
训练新式军队,不符合题意;
?C.
开办新式学堂?,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实行的,戊戌变法时期没有这一内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属于”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1.
B
分析:A.自强求富,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以看出,
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三民主义,不符合题意;
?D.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
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的内容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京师大学堂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京师大学堂的相关史实。
13.
D
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戊戌变法的意义即可作答。
14.
D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其创办于维新变法时期,D符合题意;
?ABC三所学堂创立时,维新变法都还未开始,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明定国是”诏书是重要的答题提示。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其创办于维新变法时期。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15.
B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康有为联合考试的举子一百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意味着维新派由原来的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展到政治运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原因,不是揭开序幕,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强学会是宣传维新思想的组织,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不是揭开序幕,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公车上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戊戌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兴起、发展、结果等相关史实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6.
B
分析:A.
宣传了欧洲启蒙思想,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符合题意;
?D.
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样的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
C
分析:
A.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A错误。
?B.洋务运动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B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正确。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理解和识记戊戌变法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8.
D
分析:依据题干材料“‘百日维新’……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可知,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触动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以后的革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有益于中国政治民主化,D项符合题意;ABC项表述不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有益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二、材料分析题
19.
(1)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①维新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②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分析:(1)据材料一“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可知,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2)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据材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可知,维新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故答案为:(1)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①维新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②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结合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识记。易错点是不依据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材料,细心读材料,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找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