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世界的海洋和陆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一、大洲和大洋1.大洲地球表面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面积仅占球表面积的29%。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地球可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半球的中心位于经度0°、北纬38°;水半球的中心位于经度180°,南纬38°。在任一个半球上,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大陆与附近岛屿合称为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与欧洲陆地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乌里大黑土】。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是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中部赤道穿过。北美洲最南部临近赤道,最北部在北极圈之内。南美洲北部有赤道横穿,最南部接近南极圈。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也是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环海,像一个大的半岛,边缘破碎曲折,多港湾。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2.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叫做洋,边缘部分称为海。地球表面海洋由大到小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冰】太平洋是面积最大、平均深度最深的大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达11034米。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南北方向近似“S”,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4。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北部封闭,南部敞开。北冰洋是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也是纬度最高,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常年覆盖3至4米的冰层。二、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势地形特色亚洲中间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为主,四周平原、丘陵地势起伏最大的大洲欧洲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非洲东南高、西北低高原为主北美洲东西高,中间低山地、高原为主南美洲西高东低西部高大山脉,东部高原、平原交错大洋洲东西高,中间低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南极洲地势低、海拔高高原为主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海底地形(选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海洋和陆地的变迁海陆变迁1.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以及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2.海陆变迁的证据: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址和古河道;华北平原的形成(华北平原7000多年前是一个大海湾,山东丘陵原为海中一个大岛)。二、大陆漂移学说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即:大约2亿年前,各个大陆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周围是一片海洋,其后大陆分裂成几块,并向着不同方向漂移分离。2.论据:南美洲东北部和非洲西南部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南美洲东南部和非洲南部发现了2.3亿年前的相似的植物化石。三、板块构造学说1.定义: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内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3.认为:一些裂谷是板块分离而形成的,一些山脉是板块相向移动并碰撞挤压形成的。运动方式结果现象成因碰撞挤压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弧链,海底形成海沟喜马拉雅山脉升高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红海面积扩大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张裂作用4.火山地震带(1)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世界的气候第一节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一、气温的分布与变化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都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1月份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0℃以下,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极洲、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平均气温最低,大洋洲大地内部平均气温最高。7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0℃以上,南极洲平均气温最低,非洲北部和西洲西部平均气温最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多;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量较多,大陆西岸降水量较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量一般多于内陆地区;两极地区降水量少。第二节主要的气候类型一、热带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各月降水量更加均匀。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干、湿季之分,干季降水少草原一片枯黄,湿季降水多,草原一片葱绿。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地区,全年高温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小,而且年际变化大。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降水集中在雨季。二、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四季分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三、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大陆西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月降水量比较均匀。温带大陆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较少。由于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量多少不同,自然景观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的变化。四、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南极大陆,长冬无夏或终年严寒,降水量少,蒸发弱,地面常被冰雪覆盖,植物难以存活,只有少部分地区有苔藓、地衣和小灌木生长。五、高原、高山气候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一些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高原地区,气候和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纬度位置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热带、温带、寒带获得太阳热量多少不同。热带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平均气温较高;寒带获得太阳的热量最少,平均气温较低;温带获得的太阳温度少于热带、多于寒带,平均气温比热带低、比寒带高。赤道附近地区终年高温,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两极地区终年寒冷,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海陆分布一般说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比内陆多。(3)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的迎风坡往往比背风坡降水量大。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气候对生产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光照的多少和气温的变化,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对工业、城镇和交通建设影响建筑物的朝向、门窗大小、地基的深浅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必须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维吾尔族土坯房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少雨,木材较为缺乏,但是土质较好,因此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农家还建有用于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晾房。高脚屋在热带和亚热带,气温高,降水多的地区,高脚屋是一种常见的民族民居,它通风防潮低,利于排水。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春节期间哈尔滨市民制作和观赏冰灯,而广州市民则流连于花市。欧洲人喜欢马铃薯,因为欧洲的气候很适宜马铃薯的生长,而且产量特别高。印度人离不开咖喱,这是因为印度大部分地区气候湿热,以咖喱佐餐可以刺激味觉增加食欲,并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三、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人类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并大量砍伐森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造成气候气候异常变化。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有害的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产生臭氧层空洞和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氧层空洞的危险:人类大量使用氯氟化合物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使得大气中的臭氧层逐年变薄,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邻近南极的智利,羊群多患有白内障疾病甚至全盲,人们皮肤就会被晒成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现象。】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热量难以散发,使得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局部气候恶化,必须通过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地面水系来改善城市的局部气候。世界的居民人口和人种一、人口增长与分布联合国定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达到70亿。世界上约90%的人口分布在北半球。北纬20°—北纬60°分布着世界上约80%的人口。世界上人口的70%分布在亚洲和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三大洲的总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50%,但人口总数不到世界人口的30%。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带人口稠密,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沿海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原、山地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人口稀疏。注:本框重点是读图表,分析人口增长趋势等。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的危害:(1)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粮食短缺等。(2)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3)社会问题:就业困难、饥饿、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教育医疗困难难以解决等。2.人口增长过慢的危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种及其分布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黄种人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黑种人分布在: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部分地区。语言和宗教主要语言联合国使用的6种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分布:汉语——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等(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法语——法国、比利时、瑞士、非洲中部和西部俄语——俄罗斯及其临近的一些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和美国以南的一些美洲国家阿拉伯语——阿拉伯人聚居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二、三大宗教聚落一、城市和乡村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具有一定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居民点,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乡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居住的场所。乡村有农村和渔村的区别。聚落与环境聚落多建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地形、水源、气候等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等。世界不同地域的发展差异分布特点二、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称为南方;发达国家都在北半球的北部,称为北方。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多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国家,许多国家出产矿产品和农产品,但价格低,生产的产品为初级加工品,教育水平低。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都很高,工业自动化程度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教育水平高。国际经济合作一、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世界各国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生产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国家需要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有些国家需要进口原料和初级产品,有些国家则需要引进人才和劳动力,因此,需要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合作、发展援助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合作参与者之间是合作关系,应当相互尊重主权和坚持平等互利。二、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第三节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亚洲话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个地区。大洋洲除了一小部分划到东南亚,其他部划化为一个地区。欧洲划分为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两个地区。非洲划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两个地区。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及格陵兰划分为北美地区,北美洲的其他部分和南美洲划分为拉丁美洲地区。南极洲划为一个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