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自由平等的真谛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尊重自由平等》的第一课时内容,本框围绕自由与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内涵展开,让学生意识到自由和平等的真正含义,纠正以前的错误观念。生活在法治社会,学生需要明白自由也是法治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促使学生正确行使自由的权利,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体现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还体现在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上,从而让学生从法治层面去理解平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自由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
2.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3.了解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内涵。
4.掌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认识自由,行使自由,践行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努力做到法眼看平等,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三、教学重点
掌握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理解平等的两个含义。
四、教学难点
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我国的宪法,了解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我国的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的认识再进行升华,去体会自由与平等的法治内涵,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再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歌曲《蓝莲花》为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思考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通过歌曲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调查:你自由吗?
学生分享,从现实生活中谈谈自己是否自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分享,初步了解学生对于自由概念的理解是否有误。
曾经有一位诗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他看来,自由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同学们,如果你们自由了,想去做什么?
学生分享,畅想对自由的向往。
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分享让学生体会自由生活的美好,从而引出自由的价值。
西游记五十回中,唐僧师徒过了通天河,饥饿难耐,于是命孙悟空前去化缘,孙悟空临走前给唐僧画了个圈,思考:1.孙悟空画圈的目的是什么?2.这时候唐僧失去自由了吗?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西游记的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典故引发对自由是有限制的思考。
出示问题:网络世界是否需要自由?
呈现案例:外国女孩遭受八年的网络恶意批判。
学生谈论:虚拟世界的自由是否也需要限制。
通过现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网络世界的自由的思考,体会到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图片展示:教育平等和残疾人窗口。
?学生通过图片回答平等的两个内涵是什么。
学生对平等的理解局限在任何事情是绝对平等的,通过两个图片的对比,还需要认识到不同情况需要差别对待。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结合身边的例子加以说明。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通过举例讨论可以加深理解。
播放视频:妇女解放宣传片
通过影片感悟我国妇女在平等权利方面所获得的保障。
男女平等一直是国家所重视和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影片,学生可以更加体会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张中生因受贿罪判处死刑。
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到虽然张中生是国家的官员,但是同样平等的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案说法,让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课堂总结
学生与教学一起进行课堂总结
通过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有了清晰的思路。
七、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故事引入、案例分析、探究分享为主要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现实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课堂故事依法学生的思考,推动学生去归纳知识,夹生对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设计
?
评价内容学生姓名评价日期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态度知识掌握综合评价寄语
九、板书设计
(
个人
)
(
自由的含义
)
(
自由的价值
)
(
无法治
不自由
)
(
自由平等的真谛
)
(
社会
)
(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
(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
(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
平等的含义
)
(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
(
法眼看
平等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