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7.1自由平等的真谛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0103自由的含义及意义?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020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平等的含义及意义?05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习目标:一、无法治不自由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1.自由:①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一.自由是什么思考:小区解封居民跳着走出来说明了什么?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36岁男子周某,因盗窃四次入狱。在服刑4年半后,周某于4月18日出狱。出狱后的周某坦言,获得了自由,肯定要珍惜,“不会去偷车了”。周某感慨外面的世界变化大,镇子上到村里都新修了水泥路,感慨“自由真好”。思考:周某为什么会发出“自由真好”的感慨?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个人)。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2、自由的意义/作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自由?没有限制的“自由”有限制的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探究与分享2021年4月2日上午,台湾铁路“太鲁阁号”408次列车,在从新北市树林区车站发车驶往台东市的途中,行至花莲县大清水隧道时发生出轨事故,造成车辆擦撞隧道壁,多节车厢严重变形。截至2日晚上9时30分,根据台湾媒体更新的数据,事故已造成50人罹难。挣脱了铁轨约束的火车为什么会“倾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轨道对火车的限制红绿灯对车辆的限制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一天,车轮质问方向盘说:“你为啥总是限制我的自由?”方向盘回答说:“随心所欲,是要滚到邪路上去的。”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受了哪些限制。火车有轨道的限制学生有校纪校规的限制车辆有红绿灯的限制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P98为什么说自由要受必要的限制?(P97-98)3、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思考一:网络大V“辣笔小球”有没有言论自由权?“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网络大V“辣笔小球”恶意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江苏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适用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批准逮捕,并在军事检察机关支持配合下,开展公益诉讼调查。有言论自由权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他的行为违反了刑法修正案,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因此被逮捕。思考二:为什么他会被逮捕?思考四:从以下两部法律中探讨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思考三:蜡笔小球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提示: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自由法治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思考:从两部法律体会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自由标定保障法治法治有限制的、相对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自由平等的真谛(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一句话:享受自由须守法治底线,法治规范、保障自由。笔记区:笔记区:二、法眼看平等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什么是平等(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笔记区:(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平等)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平等)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思考:结合上图谈谈你对平等的认识。城乡同票同权同工同酬教育公平城乡平等提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思考: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平等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平等受保护平等违法平等予以追究你知道上述历史故事吗?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提到: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平等的重要性:(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夕女性对比平等得来不易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从种族歧视到种族平等,从“三纲五常”到人人平等,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这样强调的意义是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平等有什么重要意义?(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的含义)(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思考: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2980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代表总数的33.93%,降低了0.95个百分点。提示: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代表,妇女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比例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下降,这些都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思考:《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思考:《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违法犯罪者,一律得到法律的惩处思考:对张中生的宣判说明了什么?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自由的含义及意义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平等的含义及意义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标定自由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宪法规定课堂小结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平等追究责任1【2020?遵义】如图漫画《后果》启示我们( )①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自由就是不受限制、随心所欲③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课堂练习本课小测2【2020?西宁】高铁霸座、拒绝查票等不文明行为一再冲击着人性底线。这警示我们( )A.查票限制人们的自由B.规则靠强制力保证实施C.有了规则就失去了自由D.做人做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D3【2020?广州】“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这一法律格言蕴含的道理有(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相同的③不同情况不得差别对待④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4材料:公交车上,因坐过站硬要中途下车,纠缠司机,造成事故;高铁上,不肯对号入座,公然“霸座”,扰乱秩序;小区里,遛狗不栓绳,惊吓路人,甚至恶犬伤人……此类发生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公众和媒体的普遍谴责,这些社会舆论反映了对公民文明素质的期待;法治也及时作出了回应,触犯法律的行为受到了法律制裁,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自由与规则的关系。(2)这个事例启示我们应如何维护和遵守社会规则?(1)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秩序运行。(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维护社会规则,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和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43张).pptx [东方时空]中国外交部美借新闻自由抹黑中国是亵渎民主.mp4 [今日环球]时间自由收入增加2亿人选择灵活就业.mp4 小区解封居民跳着走出来.mp4 平等.mp4 第十一页.mp4 贪污被判死刑.mp4 赖小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