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幻灯片23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幻灯片23张)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陋室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提笔写了《陋室铭》。
作品背景:
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
读出感情。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xīn
hén


shǔ
读准下列字音: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
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金经:
指佛经。
丝竹: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惟:只。
看谁解释得好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动词,出名
动词,长到,蔓到
这里指品德高尚
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有什么简陋的呢
动词,映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葱,映入帘内。
看谁翻译的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
有?”
看谁翻译的好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
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看谁分得准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范围




以山水类比引出对象陋室
描写对象陋室的特点,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8—9句
总结全文陋室不陋
1—3句
4—7句
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品读研讨
铺垫
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那么你能说说原因吗?
自然环境清幽;往来人物不俗;主人德馨高并且生活情趣高雅。
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句话中,你能读出怎样的言外之意

作者并不真的觉得陋室简陋。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客观事物,寄托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
通过类比手法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什么叫铭?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找出课文中押韵的字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作业
1.背诵并准备默写《陋室铭》。
2.完成两张幻灯片的练习。
3.完成《作业本》关于《陋室铭》的相关作业。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哲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
??????????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课后加练
5.从文中找出3句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_______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