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石家庄市二模)道阻且长,吾辈共征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一次战略大转移。历时740多天,红军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数字,尽显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难、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话对长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他认为,走任何一条长征路,都离不开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复兴中学要举办毕业典礼,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以“感悟长征魂,开启新征程”为主题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审题】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复兴中学要举办毕业典礼,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以“感悟长征魂,开启新征程”为主题的发言稿。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分析材料,获得启示:材料中叙述了红军长征的经历,并引用习近平的话,对长征作出了高度概括——“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他总结并肯定了长征精神,即“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从中,可以获得的启示是,无论是红军长征,还是我们今天所建设的伟大事业,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想要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强国,都必须要具备这些精神品质。或者说,大到国家事业,小到个人发展,没有这些精神品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2)“感悟长征魂,开启新征程”为主题,明确了写作的中心。首先,“长征魂”,即是长征精神。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不惧艰难、无坚不摧、善于团结等精神,红军战员在长征途中还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牺牲小我、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等。写作的时候,要明确自己“感悟”到的长征精神,可以选择两三种长征精神来进行论述。其次,“开启新征程”,是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时代使命的展望。虽然长征已经过去了80多年,但长征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尤其是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文化喧嚣繁杂的信息时代,继承红军的长征精神,以同样勃发昂扬的面貌投身到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去,更是承担新使命、创造新成果的必备品质。写作时,可以根据所论述的长征精神,谈其在新时期建设中的指导意义,还要联系现实,具体地论述应该如何将长征精神贯彻到今天的事业中去。总之,文章应包括“感悟长征魂”和“开启新征程”两方面的内容,只谈长征精神,不提未来发展或只谈时代使命,不提长征精神都是不可取的。 (3)“毕业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明确了写作的场合、身份和体裁:发言稿的格式要正确,要有题目、称呼语和问候语;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发言对象是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因此,要注意场合,要在文中明确地表达出“毕业在即”的时间点,要对即将毕业的同学加以勉励并发出号召,呼吁大家“感悟长征魂,开启新征程”。 【立意】 1.悟已往之鉴,追来者可追; 2.发扬革命传统,共筑时代大业; 3.不畏艰险,未来可期; 4.艰苦奋斗势难挡,少年追梦不言愁。 【素材】1.【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精神】“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这是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说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1933年15岁的他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夜袭扇子队,一战成名。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出来。” 2.【忠于本职、不辞艰辛的精神】在绵延数百公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20年,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邮件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时代发展的声音和外面世界的变迁不断地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就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一个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共产党员——王顺友。 3.【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精神】63岁的“燃灯校长”张桂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一直扎根在云南贫困山区一线,拖着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梦想,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张桂梅一生无儿无女,却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的心里装着更大的家和国。红土高原一枝梅,铁骨丹心傲雪霜。一个人该如何坚持理想,如何恪守德行,如何自我超越,张桂梅做了最好的注解。人民教师为了谁?怎样当一名好教师?怎样培养好学生?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张桂梅以行动做出了有力回答。 范文展示 道阻且长,吾辈共征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赤心赴长路,不教风凋赤旗;碧血染征途,哪管冰封碧波。历时740多天,经历600余次激战,长驱二万五千里,属于86年前的红军长征的一连串数字在历史的星空永恒闪耀着,也在不断带给后人感动与激励。那么,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又该从长征之魂中感悟哪些精神,以便面对自己未来的新时代长征路呢?下面请允许我谈一谈:道阻且长,吾辈共征。 首先,感悟长征魂,要去看那一双双始终仰望理想的眼。是什么支撑着红军面对险恶的环境、惨烈的战斗,依然无畏无惧,高歌猛进?我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之语所言,是根植于心、从未动摇的理想。于是,我们有了那一双双面对风刀霜剑依然谈笑从容的眼,有了那一双双面对激烈炮火依然刚毅坚定的眼,有了那一双双面对残肢断体依然凛然决绝的眼。昨夜西风凋碧树,感悟长征之魂,需要我们仰观红军望尽天涯路的理想之眼。 其次,感悟长征魂,要去看那一双双始终踏实前行的脚。汪国真曾落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险峰,长征开辟出的每一条路,都烙印着红军踏实前行的足迹。且看,那是金沙江畔潮打不掉的脚印,里面写着“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是大渡桥头锈染不朽的脚印,里面写着“死节从来岂顾勋”;那是岷山峰顶雪埋不没的脚印,里面写着“留取丹心照汗青”。衣带渐宽终不悔,感悟长征之魂,需要我们俯察红军消得人憔悴的踏实之脚。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感悟历史,在长征之魂中,有仰望理想,有踏实前行,而这些精神,也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时代征途中内化于心,落实于行——既要同上高楼,用眼仰望理想星空;又要不惧坎壈,凭脚走出踏实命途。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千百度的追寻之后,让自己的人生在新时代长征路尽头的灯火阑珊处闪耀价值,无憾无愧。 那一年,漫漫征程,西风啸赤旗;那一年,铮铮铁骨,寒冰凌碧波。当86年前的神州大地被黑暗笼罩,那些赤心赴路、碧血染途的红军将士以理想之眼和踏实之脚穿越荆棘,慨然前行,终令希望存续,火种不灭。看今朝,毕业在即,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已在前方绵延,各位同窗,让我们带着长征精神之魂,昂首向前,去走向那未知而迷人的星辰大海,狂风怒涛。 目视星空足踏地,道阻且长吾共征。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