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届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30张PPT

资源简介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掌握几种常见的审题方法
2、综合运用审题方法准确审题立意
一等
(25~21分)
二等
(20~16 分)
三等
(15~11 分)
四等
(10~0 分)





内容
25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5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特征
10 分
一等(10~8 分)
二等(7~6 分)
三等(5~3 分)
四等(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价等级中对“立意”的四点要求:




2、集中
符合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着健康的情感态度。
提出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生活的底蕴。
独到的见解、鲜活的思想。
1、正确
4、新颖
3、深刻
材料作文审题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名称
类 别
表 现






4


忽视要求, 抛却材料
误解材料,
题型不清
断章取义,
因小失大
只见现象,
不见实质
不重视对材料之后的作文提示或要求的审读,忽视题目限定的条件,甚至完全抛弃材料,任意发挥,作文主旨与材料毫无关联甚至相悖。
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或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题者的意图,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足点就开始作文,造成偏题跑题。
对那些寓含着深刻哲理的材料,简单地从表面引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材料作文引材五忌: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
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5.忌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
(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
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
7
单则材料审题立意方法:

一、找对象
二、抓关键
三、辨是非
四、查原因
例.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思想。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1、教授—权威:
2、青蛙—学生:
3、其他动物—学生:
一、找对象(定主次)
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
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
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2021/5/17
作文新颖之审题、立意
9
二、抓关键(词、句)
关键句:开头、结尾、反复出现、议论性语句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立意:
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追求是无止境的
2021/5/17
作文新颖之审题、立意
10
例2.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立意:
不可自护所短
11
三、辨是非:判断作者情感倾向
如: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立意: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
好事之徒:比喻喜欢多事和好管闲事的人。
趋之若鹜: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正确的立意应为:
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
12
四、查原因
例1、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2021/5/17
作文新颖之审题、立意
13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
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招致失败。
2、小孩为什么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
敢于挑战,不墨守成规;
勇于超越,创造奇迹等。
2021/5/17
作文新颖之审题、立意
14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第一天,在井里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
起因:
结果:
查原因:
主旨:
井里捞鱼。
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两条大鲤鱼
几只米虾
三条鲫鱼
空白
最后为什么“什么也没捞到”?
2021/5/17
作文新颖之审题、立意
15
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
可也怪!
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说明: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课堂练习一
16
一、找对象(立主次)
螃蟹


17
二、抓关键
本试题只有一句话,“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18
三、辨是非:判断作者情感倾向
材料是肯定螃蟹的发问,歌颂螃蟹;还是否定螃蟹的发问,讽刺螃蟹?或者无所谓肯定或否定,只是陈述一种现象……
立意为最佳:
讽刺螃蟹,批评具有螃蟹恶习的一类人的。
19
四、查原因(由果索因)
螃蟹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无知愚蠢?
天真好奇?
有质疑的精神?
看问题的角度单一?
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人直走可笑?
排斥异已?
……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院那里。农民在法院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时候,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
课堂练习二
审题指导:
辨是非:判断作者情感倾向
查原因:为什么哑口无言?
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面包师。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我们可以立意为:
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双鞋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100甚至几百;一双鞋材料很重要,好的材料才有好的质量; 一双鞋样式老的大多很便宜;一双鞋只有让顾客满意才能卖出去。
这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课堂练习三
审题指导:
找对象 —
材料寓意深刻,不能就“鞋”论“鞋”,要“由物及人”,挖掘字面后的深刻寓意。 从理论角度来看,有几双鞋,就有几个角度,经过提炼,我们可以确定以下立意:
四双鞋
第一双鞋:
“一双鞋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100甚至几百;”
恰当立意:
强调价值与位置的关系,即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平台,价值的实现会有所不同。
第二双鞋:“一双鞋材料很重要,好的材
料才有好的质量; ”

表层意思:鞋子的材料决定了它的质量,
强调内在素养。
深层含义: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往往反映一
个人品位的高低。
第三双鞋:
“一双鞋样式老的大多很便宜;”
最佳立意:
要学会创新,否则定会被淘汰;
第四双鞋:
”一双鞋只有让顾客满意才能卖出去。“
最佳立意:
适应环境、适应他人(需求即追求)。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8
总结:

单则材料审题立意方法:

一、找对象
二、抓关键
三、辨是非
四、查原因
作业:
(2020年全国高考卷1卷作文)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同学们,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