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 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2.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
3.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把________介绍到了中国。(  )
A. 西方先进科技      B. 西方进化论学说
C. 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D. 民主和科学
4. 近代史上著名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
A.“自强”和“求富”
B.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C.“除旧”和“变法”
D.推翻封建,建立共和
5.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6. 宋琦非常喜欢看历史小说,可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各种小说对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说法不一。请你帮他选择一个符合史实的说法(  )
A.1898年6月“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B.公车上书
C.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出版
D.《马关条约》的签订
7.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谋求对现有制度的变革???????????????????????????????????????
B.?依托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C.?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注定其会失败??????????????????
D.?康有为没有反清,只是进行改良
8. 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  )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9.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10. 献身变法,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裁快哉!”的湖南维新志士是(  )
A.宋教仁 B.黄兴
C.谭嗣同 D.蔡锷
11. 近代报刊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A. 鸦片战争前后  B. 甲午战争前后 
C. 洋务运动时期  D. 戊戌变法时期
12. 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13.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京师同文馆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报社 D.《申报》报社
14. 1902年的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属羊)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表明(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迷信守旧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 2019年3月,《北京法源寺》亮相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化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版块。这部戏截取了戊戌变法最具戏剧冲突的十天,用舞台的形式展开一段澎湃的故事。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军队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废除科举制度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a)]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至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b)]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商国是。[图(c)]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1)图(a)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
(2)指出图(b)中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4)图(c)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为什么他说自己 “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5)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1)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什么?
材料二 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2)“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现的重要报刊
时间 报刊名称 报刊的主要内容或宣传的主要思想
1872年 《申报》 社会新闻、时事评论,宣传新闻自由的思想
1895年 《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变法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申报》与其他报刊的区别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BCD 6-10ACACC 11-15ABBCD
二、非选择题
16.(1)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阶级矛盾激化。
(2)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17.(1)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康有为和光绪帝。
(3)戊戌政变。谭嗣同。
(4)他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民族的振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5)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8.(1)优先发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2)废科举。商务印书馆。
(3)《申报》属于大众传媒,受众广泛,其他报刊属于政治报刊,受众单一;《申报》报道社会新闻,传播新闻自由的思想,不局限于某一政治观点,其他报刊传播某一特定的政治思想。(意思接近即可)
(4)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推动了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丰富了报刊传播的内容,刺激了有识之士创办报刊的热情,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