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这一时期,德意志( ) A. 高度统一 B. 有统一的货币. 度量衡 C. 还处在严重分裂状态 D. 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2. 有“铁血宰相”之称,领导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的是( ) A. 拿破仑 B. 沃尔波尔 C. 俾斯麦 D. 威廉二世 3.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这一时期,德意志( ) A. 高度统一 B. 有统一的货币. 度量衡 C. 还处在严重分裂状态 D. 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4. 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 ) ①统治阶级实力雄厚 ②民族的认同意识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④领导人的卓越才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南北战争中南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分裂违背全国人民的意图 B.南方武器装备落后 C.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 林肯代表的美国共和党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表明林肯( ) A.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 B.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C.废除黑人奴隶制的主张 D.与南方奴隶主妥协的主张 7. 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这表明林肯( ) A.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 B.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 C.寻找向南方妥协的借口 D.把解放黑人奴隶作为维护国家统一. 赢得战争的措施 8.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 ①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④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巩固统治 10. 下图是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的漫画。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 ①“文明的火炬”与废除农奴制有关 ②改革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③“文明”的传播主要靠沙皇专制的推动 ④“文明”进程的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12.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强藩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13. 19世纪中期,最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14. 下列图片信息体现出明治维新时期的哪项主要措施( )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地税改革 D.殖产兴业 15.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 方针. 政策等迅速传人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治维新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1月纽约州议会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纽约法院深知统一的可贵,坚决维持国家统一不受损害……统一赋予了美国人民繁荣和幸福,为了捍卫这种统一……我们准备牺牲我们的财产. 生命以及我们的荣誉。 材料二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 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来。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无须解放任何一个奴隶便能拯救联邦,我愿意那样做;如果必须解放一部分奴隶便能拯救联邦,我愿意那样做;如果必须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才能拯救联邦,我也愿意那样做。” ——《林肯给记者的公开信》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的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2)比较材料一. 二,两者有何一致之处? (3)材料三表明林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林肯政府的措施对我国的统一大业有何借鉴意义? 17.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舞台上,有两个国家异曲同工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农奴的反应: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相媲美。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向我十岁的儿子尽可能简单地解释这个宣言的本质,祝愿在他的心灵中能够永远刻上3月5日这个日子,以及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摘编自《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 951 327 610 1891年 171 994 992 210 材料三 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于是,他将这场内战变成了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从而得到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似乎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这一宣言鼓励大批奴隶离开他们南方的主人,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 材料四 南北战争后,由于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劳动力问题,美国经济出现了迅速发展。在1860-1913年间,生铁的产量由84万吨增长到3146万吨,煤的开采量由1818万吨增加到5亿多万吨,钢的产量在1860年只有1.2万吨,1913年达到3180万吨。 ——于涛《浅谈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材料一反映了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一个农奴的反应”说明这个农奴对此次改革怀有怎样的心情?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1861年改革有什么联系?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一“宣言”是指哪部文献? (4)阅读以上四则材料,试从方式和结果两个角度分析俄. 美两国“异曲同工演绎自己精彩”的含义。 18. 识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内忧外患话危机】 材料一: (1)图一. 图二反映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哪些危机? 【弃旧图新倡改革】 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 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 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 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它在政治. 经济方面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变革余波遗后世】 材料三: (3)为什么说中日之间从“同是天涯沦落人”变为“相逢已经不相识”? 【“以史为鉴”谈感悟】 (4)日本这次改革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CCDA 6-10BDBDA 11-15CCBBA 二. 非选择题 16.(1)国家分裂问题。 (2)都力图通过立法的手段来维护国家的统一。 (3)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统一;通过南北战争或者美国内战来解决的。 (4)立法和战争都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效手段。 17.(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欢迎。 (2)俄国1861年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俄国1861年改革以改革的方式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以战争的方式使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8.(1)内忧——幕府统治面临危机;外患——日本国门被打开,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险。 (2)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3)因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中国就是其侵略的主要目标之一。 (4)改革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教育;增强国防力量;和平崛起,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