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下册音乐 3 《蝴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下册音乐 3 《蝴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蝴蝶
教学内容:蝴蝶
教材分析:《蝴蝶》是人音版二年级小学音乐第三单元的内容。乐曲《蝴蝶》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钢琴抒情曲集。A大调、优美的快板,快速级进式的旋律流畅、起伏,好像花丛中的彩蝶在翩翩起舞,音乐巧妙地将蝴蝶的形象呈现在听众面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设计理念:二年级的学生全身都充满了活力,求知欲望并且活泼好动,都见过蝴蝶或者捉过蝴蝶,有一定的认知,运用他们的已有知识来感受、学习《蝴蝶》,感受音乐形象。并学会用创编、跳舞、绘画等不同方式来表现蝴蝶,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表现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培养同学们学会用更多音乐手段表现生活的愿望,并让学生通过破茧成蝶的方式,懂得、树立永不放弃的精神信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完整地聆听钢琴曲,感受乐曲中乐句的起伏波动,并跟随老师张开双臂模仿蝴蝶翩翩起舞来加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参与、探究、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旋律所刻画的蜜蜂“飞舞”的音乐形象,感受动物的可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完整地聆听全曲,感受《蝴蝶》的生动形象,并能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
教学难点: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蝴蝶》不同的飞的形象,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钢琴、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新授课
巩固拓展
小结
导入语:
同学们,上一次的课中我们一同结识了蜜蜂朋友,一起分享了采蜜的乐趣,特别的开心和充实。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相信你们还意犹未尽。不过别着急,我刚刚听说蜜蜂在回家的路上,好像遇到了她的好朋友,是谁呢?让我们来听一听,一
起寻找答案。
1.初听音乐《蝴蝶》,自由感受音乐形象。
2.作曲家介绍。
设问:
·谁刚刚留意到了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再次聆听,感受音乐形象,辨识演奏乐器。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画出蝴蝶飞行时的路线,其他同学在空中比划。
对比旋律线条。
与乐谱中的旋律线条进行对比。
与《蜜蜂》的旋律线条进行对比。
与老师双手再一同比划旋律线条。
随音乐舞动(看老师手势,起、坐表现蝴蝶飞舞时的高低变化)
设问:
·这首曲子表现了怎样的蝴蝶形象呢?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以2、1、3、5其中一个音为开头,后面再编唱三个音,形成一个小乐句,唱一唱。(看哪一组编唱的旋律流畅,唱得准确)
A.小组创编
B.分组展示
2.绘制出各自心中的美丽蝴蝶。
3.将绘制的蝴蝶图贴于身上,随音乐一起舞动。(男生站在原位,站、坐表现蝴蝶高低起伏的变动;女生围成一圈,挥着手臂转圈舞动。)
破茧成蝶的道理。
初次聆听,寻找答案。
聆听,感受蝴蝶形象。
再次感受蝴蝶形象,探寻演奏乐器。
随音乐比划蝴蝶飞行路线。
从不同角度,对所画出的旋律线条进行对比。
随音乐一同舞动,感受蝴蝶飞舞时的高低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旋律。
绘制蝴蝶。
随音乐,分组一同舞动起来,感受蝴蝶轻盈灵巧的音乐形象。

设置专门的场景及用语,不仅可以将学生尽快带入本节课的主题,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歌曲,熟悉曲调。
从不同的角度对乐曲的旋律线条进行比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而且也能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要素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旋律创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增强所学知识的弹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的发散性、创造性。
学生在听、想、说、演等活动,不仅能够自主地感受音乐的形象,还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及鼓励下,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小动物“飞”的不同形象,并大胆地进行表现。此学习过程,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