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种子有什么特征呢?它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过受精后长成的。种子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如右图】 2、不同植物的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种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也就是说,种子只有胚这一部分可以发育成植物。 3、子叶是储藏养分的,养分供植物长根、长茎叶用,当养分消耗完后,子叶也就枯萎了。所以,在播种前选种要选颗粒大而饱满的种子,这样,子叶储藏的养分多,长出来的苗才茁壮。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如南瓜、蚕豆等。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 4、取一粒干的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是:椭圆形、扁的、较大、绿色。并用镊子解剖浸泡了的种子【注:只有浸泡一天后的蚕豆种子,才能比较容易用镊子解剖。】,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内部结构即观察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注:选择蚕豆种子观察的原因是因为蚕豆种子较大,可见度大,容易观察。】 5、为什么要选择饱满、没有受伤的凤仙花种子播种?因为饱满的凤仙花种子,子叶储藏的养分多,能充分供给长根、长茎、长叶的需要,使凤仙花茁壮成长。没有受伤的凤仙花种子,它的子叶、胚根、胚芽没有损伤,才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 6、凤仙花的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凤仙花种子发芽需要 适量的水分、空气以及 适当的温度 三个条件。【注:种子发芽的时候不需要阳光,萌芽出土后要进行光合作用时,才需要阳光。这是最容易错的地方,切记!】 7、怎样才能做好凤仙花生长的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家里用花盆去种植凤仙花,才能做好凤仙花生长的观察记录。【种植方法见下图所示】 观察的方法有: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等。 8、想办法观察种子在土壤里的变化:就是把种子放在卫生纸和透明的杯壁之间,浇适量的水,让我们能隔着透明的杯壁看到种子的变化:先长根,后长芽。根向下长(向地性),芽向上长(背地性)。 9、拓展: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能用其他部分繁殖,如茎繁殖(如扦插茉莉花、用土豆块茎繁殖),根繁殖(如红薯、蒲公英),叶繁殖(如秋海棠、虎耳草)。 10、为什么有些播下的种子没有萌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原因 有:①种子受到损伤,特别是胚根或胚芽受到损伤。②有些种子由于保管不当,变质了。③浇水太多,种子被水淹了。④可能是温度太低了等等,所以种子不能萌发。 11、根的种类有:直根、须根、变态根三种。直根——主根明显粗大,主根和侧根能明显区别出来的根,叫直根。如凤仙花、辣椒等的根。须根——由大小粗细差不多,像胡须一样的根,叫须根。如大蒜、葱等的根。变态根——有些植物的根功能发 生了变化,主根贮藏了大量营养物质,又叫贮藏根,如萝卜、胡萝卜、红薯和甜菜的根。 12、根有哪些作用?根除了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变态根储藏养分、有些根还有繁殖的作用,如前面提到的蒲公英的根和红薯的根。 13、根吸水的实验: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红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水位下降了,在标记以下了,见右图)。⑤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14、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光合作用)和蒸腾水分(运输养分的动力和降温)的作用。为了更多地吸收阳光,凤仙花的叶都是交叉、平展着生长。 15、叶吸收阳光的实验:在凤仙花的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正反两面用黑色纸遮住,用回形针夹紧,使它见不到阳光。3天后,观察这片被遮住光的叶子发生什么现象?【现象:这片叶子由原来的绿色变成了白色。它没有了叶绿素,加上没有阳光,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出“淀粉”,滴碘酒在它上面,不会变成蓝色。】 16、植物的叶有蒸腾水分作用的实验: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叶片比较大的植物,在一片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塑料袋内壁上出现许多凝结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蒸腾,凝结成的。】 1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8、茎运输水分的试验,茎中的导管将红水运输到上面的茎叶里,使茎叶都变红了,(注:是截取一段茎来做这个实验,没有根)。 19、拓展:叶的各种形状:①带形,如高粱叶、朱顶红叶。②卵形,如桑叶、苹果叶。③心形,如红薯叶、秋海棠叶。 ④披针形,如柳树叶、桃树叶。⑤扇形,如银杏叶、棕叶。⑥掌形,如蓖麻叶、槭树叶。⑦针形,如松树叶,银杉叶。⑧刺形,如仙人掌叶、仙人球叶(仙人掌和仙人球生长在热带干旱少雨的地方,为了减少水份的蒸腾,它们的叶退化成了刺状。) 20、拓展:各种各样的茎:①木质茎,如樟树、梨树。②草质茎,如小麦、水稻。③直立茎,如高粱、玉米。④缠绕茎,如豆角、豇豆。⑤攀援茎,如葡萄、丝瓜。⑥匍匐茎,如红薯、草莓。⑦地下茎,如藕、马铃薯(土豆)。 21、凤仙花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这六部分的组成要按从下 → 上的顺序描述,特别是填空时,不按顺序乱填,是要扣分的——有的甚至六空全扣光,切记! 凤仙花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同样,凤仙花的四部分组成也要按从外 → 内的顺序来描述:花萼 → 花瓣 → 雄蕊 → 雌蕊。不要乱了顺序。切记! 22、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而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23、雄花和雌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 24、两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如上图中的油菜花是两性花。 反之 ,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是单性花。 25、雄蕊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右图】 26、雌蕊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胚珠长成种子,子房长成果实。【左下图】 27、拓展:植物传播花粉的方法:①利用昆虫传播,如桃花、凤仙花等(虫媒花)。②利用风传播,如小麦、水稻等(风媒花)。 ③自花传粉,如豌豆当花还没绽开,它的雄蕊已经传粉给雌蕊了。④人工授粉(人工用棉签或毛笔在雄蕊上蘸花粉,给雌蕊传粉。) 28、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29、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见左下图】 30、果皮和种子的作用?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可以保护弱小而没有成熟的种子。种子是繁殖作用。 31、植物传播种子有哪些方式?①凤仙花、大豆用弹力传播。②蒲公英、槭树利用风力传播。③苍耳、鬼针草靠动物传播。④椰子、莲利用水传播。 32、植物传播种子的意义: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避免相互拥挤、相互争夺养分和阳光,有利于繁殖后代。 33、凤仙花的一生经过了:播种 —— 子叶出土 —— 长出花蕾 —— 开花 —— 结果 —— 果实裂开 —— 植株枯死等七个阶段。 第二单元 电 路 1、电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①日常生活方面,我们家里有很多家用电器,通电后,电器就能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②工农业生产方面,工农业的机器设备离不开电。③军事、科技方面同样离不开电。总之,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 2、小灯泡的构造:【如右图】①玻璃泡。②灯丝。③金属架。④两个连接点。 3、怎样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就要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当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灯丝,又回到电池的负极时,小灯泡就亮了。 4、本单元需掌握的电路方面的科学概念:①电流,流动的电叫电流。是电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形成的。②电源,产生电流的装置叫电源。有发电机和电池两类。③电路,电流经过的道路叫电路,由电源、用电器、电线等组成。④电压,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值叫电压,单位:伏特(V),如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V)。⑤通路,电流能从干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灯泡等)回到负极(-),形成闭合的回路,叫通路。⑥断路,与通路相反,电路中有断开的地方,不能形成闭合的回路。例,电灯开关一关,电路断了,电灯就熄灭了。⑦短路,电线直接正极与负极连接,没经过用电器,就形成短路。电路出现短路,电线就会发热直到烧坏,甚至引起火灾,很多建筑物起火,就是电线短路造成的。⑧安全电压,电压在36伏(V)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电压。⑨危险电压,电压在36伏(V)以上的电压是危险电压,我们家中用的电是220伏(V),所以要安全用电,防止发生用电事故。⑩绝缘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⑾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 5、用一段导线、一节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下图中有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当打开电灯开关时,就接通了电路,形成闭合的回路,电灯亮了;开关一关,电路断了,形成断路,电灯就熄灭了。 8、会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开关、灯泡、电池: 9、串联电路:“串”很形象地像串冰糖葫芦一样,两个或几个灯泡串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其特点是:①功率一样的灯泡不一样亮。②开关不能分别控制灯泡的亮、灭。 10、并联电路:“并”很形象地像并列的队伍一样,两个或几个灯泡并列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其特点是:①功率一样的灯泡一样亮。②开关能分别控制灯泡的亮灭。 11、电路出故障了,灯泡就不亮了,常见的故障有:①灯泡烧了。②导线断路。③电池没电了。④小灯座接触不良。⑤开关接触不良。⑥电池盒坏了,没有接通电路等。 12、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电路检测器”了。检测时,分别用两个检测头,来检测有问题的部分。【注意:不要用这种“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 13、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解决出了故障的电路问题,如替换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池盒、电池等。 14、家庭电路一般由两根进户线(也叫电源线)、电表、闸刀开关(现一般为空气开关)、保险设备(空气开关等其他类型符合标准的保险丝熔断器)、用电器、插座、导线等并联组成。 14、检测一个打不开的接线盒,推测它的内部是怎样连接的。 ①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记录检测结果。(检测电路前,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以检测它能否正常工作。) ②推测接线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是用电路检测器依次检测各个接线柱是通路还是断路。】 15、这是一个接线盒的检测记录,你能用示意图说明接线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吗?【如下图】 16、如果是5个或6个接线柱的接线盒,怎样才能毫无遗漏地检测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的通断情况?方法是:以5个按线柱的接线盒为例,①从1号接线柱开始,依次与其它接线柱进行检测。②再从2号柱、3号柱、4号柱、5号柱依次与其它接线柱进行检测。③重复的,省略。【从1号柱开始:1—2、1—3、1—4、1—5、1—6;从2号柱开始:2—3、2—4、2—5、2—6;从3号柱开始:3—4、3—5、3—6;从4号柱开始:4—5、4—6;从5号柱开始: 5—6 】这是一种“排列组合”的方法,以后我们在数学课会学习这一知识。 17、导体: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如金属、铅笔芯(石墨)、大地、不纯净的水等。 18、绝缘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干燥的木板等。 19、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不同的物体,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21、下图中的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这些物品都是由导体和绝缘体两部分组成:①导体起到让电流通过的作用。②绝缘体起到不让电流通过的保护作用,不会让人触电。特别是钢丝钳,在剪断带电的电线时,可以使绝缘部分起到不让电流通过的作用,确保使用钢丝钳的人不会触电。】 22、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23、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开关,你都知道哪些开关? 24、做个回形针开关: 像图中那样,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开关。 25、拓展:用一个自制的回形针开关,分别控制红、黄、绿三个灯,应该怎样做?画出示意图。【将回形针转动,分别接通红、黄、绿灯的电路即可达到分别控制红、黄、绿灯亮灭的作用。】 26、现在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模拟安装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吗?要求: ①房间需要安装两盏电灯(照明灯和阅读灯),并由两个开关分别控制。 ②用简易符号画出小组设计的电路图:电池(房间电源)、两个小灯泡(两盏灯)、两个开关各在什么位置?怎样组成一个电路? ③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并联电路才能分别控制两个灯的亮灭。)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1、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想知道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的事情吗?岩石和土壤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线索。【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如化石是地球“万卷书”中的文字,人们可以通过化石了解地球的历史。】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温度的冷热、风、雨水的冲刷、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使岩石产生变化。岩石在温度、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岩石风化后产生了沙和泥土,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3、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看、摸、闻、掂、刻等。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花纹、轻重、颜色、光泽、软硬、条痕、气味等来描述岩石。 4、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的软硬。矿物的硬度可分成十个等级: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鉴别矿物的硬度在建筑、珠宝、雕塑等行业中很有意义。 5、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①花岗岩呈花斑状,主要由三种矿物组成:其中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淡黄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花岗岩很硬,其中的石英颗粒用小刀也刻不动。 ②砂岩由粗或细的砂粒构成,呈黄色、灰色或绿色,很硬。 ③大理岩颜色呈白色、红色、黑色等,具有美丽的花纹,颗粒均匀、紧密,遇盐酸冒泡。【岩石滴稀盐酸冒泡是因为有些岩石含有碳酸盐成分所致,例如石灰岩、大理岩等,这也是区分岩石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6、矿物的颜色和条痕:观察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颜色,然后分别将它们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矿物的颜色与条痕颜色不一定相同。 7、对透明度的观察:透过三种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一般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8、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①花岗岩:花斑状,有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②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③大理岩:白色、黑色、红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 9、如何观察和描述一种不知名的岩石?【我们可以用看、摸、照、刻画等方法观察。可以从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等方面对岩石进行描述。】 10、矿物的光泽:矿物的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对光泽的观察:借助其他物体的反光特性,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描述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光泽。在具体的矿物鉴定过程中,可把矿物的光泽大致分为以下4个等级:①金属光泽:矿物具有很强的反光能力,磨光面在自然光下有点刺眼。②丝绸光泽:矿物上呈现的似丝绸般的光泽。③玻璃光泽:反光能力相对金属光泽弱,似普通平板玻璃表面的反光。④泥土光泽:反光弱。 11、划分岩石的硬度的方法: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①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②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③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④硬:用铜钥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12、岩石的组成: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如花岗岩就是由三种矿物组成:石英、长石、云母。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长石有肉红色颗粒;云母有闪亮的薄片。】 13、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机械制造用的铁、中药用的雄黄,做电灯灯丝的钨,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14、我们收集了很多的岩石和矿物,怎样把它们做成标本呢?先要制作一个标本盒,岩石和矿物标本盒的制作步骤 : 第一步:准备材料; 第二步: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第三步: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和矿物,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第四步: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第五步: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内,标签对应放好。 第六步:展示制作完成的标本并交流。 15、给标本制作标签,标签的内容有: ①岩石编号、名称; ②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 ③岩石的颜色、大小等特征。 15、注意事项: ①采集岩石及把岩石砸成小块时要注意安全。 ②贴标签时要及时,以防贴错、贴乱。 ③装进盒子前要看看岩石上的水是否已经干了。如没有干要待水干之后再入盒。 ④标本盒应选择高度4-5厘米左右的塑料盒或纸盒,用硬卡纸把内部分隔成5×5厘米左右的方格。 16、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它破碎后会形成什么? 它和砂以及黏土又有什么关系呢?【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17、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①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岩石是灰黑色的,形状不规则,最大;沙是棕黄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浅黄色的。 ②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发现:岩石无明显气味;沙无明显气味;黏土有明显气味。 ③摸、捻: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发现:岩石颗粒最大,沙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细密。 ④团球散落: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发现: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从而说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⑤涂痕: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土壤,在白纸上图痕,用手抖一下纸。发现:沙掉下来了,没有留在纸上,黏土牢牢粘在纸上,没有掉落,再次证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18、观察:把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再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残体变成的腐殖质、一些小动物以及水和空气等。【注:死亡的小动物和植物的根叶子,统称为动植物残体,它们落到土壤里会不断发生变化,并且腐烂,变成一种黑色物质,我们统称为腐殖质。】 1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沙砾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20、沉积实验: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土壤是由多种物体构成】 ①搅拌时产生气泡,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②沉淀的顺序是先重后轻:按沙砾(小石子)、沙、粉沙、黏土、植物残体的先后分层。 21、观察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点?【这里的土壤渗水能力适中,可以存贮水分,其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腐殖质多、肥沃),最适合植物生长。】 22、我们知道了土壤里面有砂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那不同土壤之间有哪些差别呢?下面是成分含量不同的三种土壤,分别给它们标注记号。 这三种不同的土壤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①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土壤,比较相同和不同。发现:1号土壤颜色是棕黄色的,颗粒较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2号土壤颜色是浅黄色的,颗粒最小,摸起来非常滑腻。3号土壤颜色是黑色的,颗粒大小不均。 ②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发现:黏质土最易成型,砂质土也可成团,壤土不易成型。 ③比较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预测哪种土壤渗出的水最多。预测:1号>3号>2号。 ·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保证三种土壤所取量相同),确保达到同一高度。 ·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 ·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 通过比较,发现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是:1号>3号>2号。【注: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中等,黏质土的渗水性最差,即保水性好。】 23、根据以上研究,说一说三种土壤的主要特点: 24、我们知道了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不同的土壤各自的特征不同,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较好;黏质土保水性、保肥性好,但是渗水性和透气性差;壤土保水性、保肥性、渗水性,透气性都比较好;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如壤土适合西瓜的生长,沙质土适合花生的生长。 25、用图表表示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 26、岩石和矿物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人生产生活中用途很广。 ①岩石可以建造雕塑等艺术品。 ②岩石可以铺设道路、烧制水泥。 ③岩石可以建造房屋和桥梁。 ④一些矿物可供我们制作食物食用——石膏。 ⑤煤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⑥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是由硅制成的,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 27、动物、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壤。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下去的是种子,收上来的是粮食。人类不但在土壤中获取食物,还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资源。动物也离不开土壤。 28、保护自然资源 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人类开采这些资源以后,它们就不能再生了,因此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