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和颜色(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光源, 2.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学会光线的画法; 4.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光速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教具 PPT课件、蜡烛、火柴、激光灯、玻璃砖、水、牛奶、烧杯、玻璃水槽、镜、白纸、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投影的光下做不同形状的手影动物。 问:手影动物是怎么形成的? 预设:由于有光的照射,光从哪里来?——投影机 问:还有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可以完成手影表演? 师:可以将这些都称为光源。尝试得出光源的定义? (1)光源 活动: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它们之间各自发光的特点,并思考,哪些属于光源? 定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 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 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问:光是如何从光源传到我们的眼睛里的? (2)光的传播 问: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光? 预:空气、水中、固体中。 师:你能否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怎么传播的? 演示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不明显) 演示2: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不明显,看不清) 演示3: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明显可见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光路变得更明显?在弥散的粉笔灰的灰尘中观察光路。 师:在水中我们也看不见光传播的路径,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往水中加点牛奶 得出初步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按直线传播的。 演示4: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的路线(不呈一条直线,有弯曲) 补充更正结论 结论: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按直线传播的。 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 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科学模型法) 能否举出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实例?并加以解释? 影子的形成、树林里的一缕缕阳光、军训时排队必须看齐前面同学的后脑勺、日食、月食的形成、 隧道挖掘机的激光、射击运动员射击时瞄准(以我国射击运动员朱启南射击瞄准时为例) (超级链接)_???é????????é???????????_ 师:课前演示的手影的形成原因是否相同?改变手离光源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如何用光线画图来演示? 我们在学校里还经常看到树叶的影子,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树叶的影子呢? (图片展示) 发现问题:树叶间的间隙不是圆形但是在地面上却会呈现出圆形的光斑?(图片展示) 活动:小孔成像实验演示 结论:所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蜡烛实验验证小孔成像所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 (3)光速 师: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光,但还有一种光代表着危险的信号——闪电发出的光。 思考: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雷声?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并填空: 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其值为 ,合 。 并要求学生了解:光在空气中:约3×108米/秒;在水中:真空中速度的3/4;玻璃中:真空中速度的2/3 (生)算一算: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路程?(速度以真空计算) 1光年 = 9.46 ×1012千米 (展示图片)光速、声速与火箭的速度的比较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的小孔成像原理图(可四人一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及原理 课堂练习: 1. 打雷时,为什么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分析】实际上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速是3×108米/秒,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仅为340米/秒,所以打雷时,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2. 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为什么见到发令枪冒烟时就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的形式_____。 才计时? 【分析】发令员发令时,枪声和烟同时发生并在空中传播。运动员与发令员相距很近,可以认为在发令的同时起跑。记时员在终点,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可以认为发令的同时记时员看到了冒烟,记时员听到声音要稍后些。 3. 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 参考答案:D A.?影子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看不见高墙后面的物体? 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4.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参考答案:A A、太阳 B、月亮 C、蜡烛 D、眼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