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 “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要建立资产阶级( )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政体 D.三权分立制度 3. “戊戌变法历残害,赤心肝胆辉百日。”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这是谁的名言( ) A.康有为 B.严复 C.谭嗣同 D.梁启超 5. 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6.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广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员 8.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9. 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10.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C.慈禧太后、袁世凯 D.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11.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本质区别是( ) A. 是否要发展民权 B. 是否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 是否要自强求富 D. 是否要学习西方政治体制 12. 《申报》曾发表过这样一则新闻:“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然皇上已批准和约,且日人已有还地之议,想诸公可降气平心矣!”对于这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该报道应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②该新闻主要报道了公车上书事件 ③该报刊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④该报道支持维新变法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3. 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的近代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知新书店 D.世界书局 14. 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作出过重大贡献。这所大学的前身创建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5. 清末读书人张山的目标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而从哪一年开始这一目标再也无法实现( ) A.1840年 B.1862年 C.1905年 D.1912年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材料二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材料一中“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17. 为了纪念戊戌变法运动,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戊戌变法人物图片展,分类展出了与戊戌变法有关的人物图片。识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请你替博物馆工作人员完成以上三幅图片的分类工作。(请在类别右边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图片序号) ①主张变法:_____________ ②支持变法: ____________ ③反对变法: ____________ (当时清朝的大权掌握在以其为首的顽固派手中)。 (2)如果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请你主要说明:在主张变法的人物多次上书痛陈变法重要性的情况下,图一人物有何举动? (3)小虎和妈妈一起参观了这次图片展,他指着图二对妈妈说:“她可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罪魁祸首。”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吗? (4)参观了图片展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成变法的看法。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船炮之利,其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材料三 谭嗣同临刑前的壮语 (2)“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为什么“无力回天”? (3)“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出什么精神? 材料四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4)根据材料四所述,梁启超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顺应了梁启超关于“开学校”“变科举”的要求和主张? 材料五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BDC 6-10BBDDA 11-15DDABC 二、非选择题 16. (1)《马关条约》的签订。 (2)康有为认为当时中国处于被列强瓜分的处境。 (3)目的: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起到了作用。康有为的上书打动了光绪帝,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不久,光绪帝下诏,宣布开始变法。 17. (1)①图三②图一③图二 (2)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1898年6月 到9月,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3)由于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逮捕并杀害谭嗣同等六人,戊戌变法失败了。 (4)维新派的变法旨在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在当时是符 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与顽固派之间 的实力差距大,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18. (1)李鸿章认为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及侵华列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 (3)彰显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4)兴民权、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变官制这几个方面。 措施: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5)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