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2.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其中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3. 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4. 下图为 19 世纪末出现的报刊,它们宣传的主要观点应该为( )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民主与科学 D.新三民主义 5.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技术创新”转向“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7.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这次运动的代表是( ) A.林则徐 关天培 B.洪秀全 洪仁玕 C.李鸿章 张之洞 D.康有为 梁启超 8. 史学家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的,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9. 就义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0.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1.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12. 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你知道近代中国历史最长的报纸是什么吗? ( ) A.《民报》 B.《时务报》 C.《申报》 D.《国闻报》 13. 小明保存着一本英汉辞典,据说是由近代社会全国最大的新式出版企业印刷的,此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京师同文馆 C.同文书局 D.南通博物苑 14. 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它是( ) A.时务学堂 B.经世学堂 C.白鹿书院 D.京师大学堂 15. 假如你生活在1907年,下列可以做的事有( ) ①从《申报》上了解时事 ②报考京师大学堂 ③考中状元光宗耀祖 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 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的大潮中。中国先进分子在艰辛的摸索中,进行着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请根据下列图片,回答后面的有关问题。 图一 林则徐 图二 康有为 (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提出了学习西方的什么主张?将这一主张付诸实施的是什么运动? (2)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上学习西方的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主张,他们采取了什么方式?结果如何? (3)请你谈谈对以上先进人物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想当年印度、土耳其等大小守旧之国,没有一个能保全自身的;而普鲁士有强国会,终于打败法国报了一箭之仇,日本有保国会,终于完成维新变法。我们四万万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希望呢? ——强学会宣言(1895年8月,作者康有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成立强学会的背景。 (2)“要使四万万中国人有希望”,康有为认为应该怎么办? 材料二 1898年6~9月,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①发展农工商业;②开办新式学堂;③开放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④训练新式海陆军;⑤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⑥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⑦修筑铁路;⑧采购西洋枪炮。 (3)请把材料二中的变法法令按类别填在下表(只填序号)。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材料三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鲁迅先生对这种科举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笔下的孔乙己就是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产物,不过鲁迅先生是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近代社会对科举制度作出的中肯的批判。 材料二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时形成的? (2)请简要分析“鲁迅先生对这种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原因。 (3)材料二是哪一个文件的内容?这个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材料三 (4)图一和图二与中国近代的哪一所著名的学府有关?它的成立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5)该学府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特殊地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AAB 6-10DDBCB 11-15DCADD 二、非选择题 16.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运动:洋务运动。 (2)主张:君主立宪。 方式:改良或维新。 结果:失败。 (3)有利于中国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探索是不断进步的,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这些探索都失败了,说明开明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难以完成救亡图存和民族振兴的双重任务。 17.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实行维新变法。 (3)③⑥;①⑦;④⑧;②⑤ (4)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8. (1)隋朝。 (2)明清以后,这种制度脱离实际,不能培养有用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3)《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4)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 (5)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新式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