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2020-2021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2020-2021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 )
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推动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2.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
A.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B.采矿、治金等部门也使用机器生产
C.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D.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 凡有煤炭的地方,就能新建工厂,工厂还可以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带,以便招募工人和销售产品。1841年,英国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占20%,从事工业的占43%。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2%,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由此可见改进蒸汽机的作用不包括( )
A.促进大工厂的出现和发展
B.促进大城市的出现
C.提高工业人口的比重
D.促进农业的发展
4. “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这段话是《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对1848年发表的某一文献的评价,该文献是(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 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6. 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 ②章西女王 ③华盛顿 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火爆荧屏,片中导演肯定女性的才能,呼吁男女平等。早在160年前,印度的巾帼英雄章西女王也“不让须眉”。她被印度人民尊崇为民族英雄,其原因是( )
A.她是印度的一位封建王公
B.她参与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C.她保住了她在章西的王位
D.她使章西地区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
8.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在给记者的公开信中说:“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如果无须解放任何一个奴隶便能拯救联邦,我愿意那样做;如果必须解放一部分便能拯救联邦,我也愿意那样做。”信中表明林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 )
A.解放黑人奴隶 B.维护国家统一
C.维持联邦现状 D.保留奴隶制度
9. “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0. 如果请你给右图中的人物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
A.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
B.他领导了宪章运动
C.他颁布了《法典》
D.他率领使团到西欧进行考察,准备改革
11.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
A.①殖民扩张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法国大革命
B.①殖民扩张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日本明治维新
C.①工业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美国南北战争
D.①工业革命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俄国1861年改革 ④日本明治维新
12.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对两个历史事件的比较,可见他比较的是(  )
相同点:①依靠最高统治者推行;②向西方学习;③制度变革;④变革虽然成功,但不彻底
不同点:事件1.面临民族危机 事件2.面临统治危机
A.光荣革命、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
C.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
D.光荣革命、明治维新
13. 引起交通领域革命性变革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电动机?????
C.飞机????? D.内燃机
14.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电的发明和应用 B.化学工业的兴起
C.石油工业的兴起 D.钢铁工业的发展
15. 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对欧洲某强国做了如下记载:“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大约是总数的20%)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④女性自主意识的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5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交通发展简表
类别 大事记
公路 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公路筑路审请。
至1800年,已建成1600条公路。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6%,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再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2年3月,日本政府为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派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宪政考察团”去欧洲考察。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给他们建议:“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近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伊藤等人对此非常信服,便决心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来制定日本帝国的宪法。
——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请完成:
(1)《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在什么时间颁布的?该宪法具有什么局限性?
(2)“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二 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一般学者认为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次“明治革命”;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明治中兴”。
(3)你认为其中更为合理的一种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4)说明其它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工业化开始后,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各个已有文明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戮和压迫弱小民族,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世界现代化进程》
(1)材料一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兴起的时间和最显著的成就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一,概述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
(2)归纳材料二中主要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对此,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什么纲领?
(3)材料三中“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特点?印度被哪个西方列强所控制?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DAC 6-10ABBDD 11-15DBDAD
二、非选择题
16.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汽船、蒸汽机车的出现。
(2)工业革命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高社会生产力,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高铁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经济交流。飞机、高速公路、快递等。
17. (1)颁布时间:1871年。局限性: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2)观点:正确。原因:《德意志帝国宪法》虽然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但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中,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权力很小,无法通过任何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3)言之有理即可。
(4)“改革”的观点:主要认为“明治维新”是由天皇主持自下而上完成的。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的观点:主要认为“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中兴”的观点:主要认为“明治维新”前,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政权,采取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18. (1)珍妮机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垄断(生产和资本集中趋势)。
(2)无产阶级处境艰难(失业威胁,剥削沉重);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共产党宣言》。
(3)起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耕文明等。英国。
(4)进步性与局限性(剥削性、扩张性与野蛮性)并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