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范文澜说:“这一伟大行动,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少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作者旨在说明( ) A.林则徐反对封建统治的坚定决心 B.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官吏腐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D.清政府闭关锁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2.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3. ]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洋纱等日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4.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描述:“两支舰队于9月17日在鸭绿江口外的海面上相遇,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而日本只损失了1艘军舰。”此次战役的直接影响是( ) A.京津地区被列强武装控制 B.日本控制了黄海海域制海权 C.激发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 下图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日本鸡”在此战争中( ) A.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B.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C.火烧圆明园 D.侵占香港岛 6.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 ) A.台湾 B.辽东半岛 C.澎湖列岛 D.香港 7.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8.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9.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10.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11.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 ) 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 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 1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分布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非常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整体实力来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由此可见民族工业的缺点包括( ) ①分布不均衡 ②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整体实力较弱 ④一直发展缓慢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13. 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右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思想 B.儒家思想 C.近代科学 D.法家思想 14.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5. 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受南方农民大起义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义。在此情况下,恭亲王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咸丰三年,他被任命为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接近破产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南方农民大起义”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商议。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图片相关的三次战争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两大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何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代中国饱受屈辱的原因。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0 59.38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戊戌变法后,“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戊戌变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DBA 6-10BCDCB 11-15AAADB 二、非选择题 16. (1)清政府的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太平天国运动。 (3)内外交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 17.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18. (1)自强。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目的:“分洋商之利”,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3)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居多。 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等。 (4)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