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这种变化与下列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有关(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4. 大清朝败给了“蕞尔小国”日本,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动……大清国却陷入了世纪末的恐慌,而且背上了2亿两白银的沉重包袱;列强则更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趁火打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材料主要论述了( ) A.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B.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 C.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D.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5. 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6. 如图的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辽东战役 C.巴黎和会 D.三国干涉还辽 7. 孙中山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说:“庚子年发生义和团,他们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伤亡枕藉,还是前赴后继……经此血战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材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美联军 D.联合国军 8.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礼物”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反映了( )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10.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1.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12.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 ) A.金融业 B.交通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13. 1898年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他们所说的皇上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14.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表明此运动的作用是(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15. 清末读书人张山的目标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而从哪一年开始这一目标再也无法实现( ) A.1840年 B.1862年 C.1905年 D.1912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完整、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任人欺凌、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就必须进行革命,反帝反封建,推翻这些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摘编自《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材料一中的“变局”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是什么。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令“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材料三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它遭遇了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都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3)材料三所述的起义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 《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这些主张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17. 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诉说着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图三这场战争,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列举1条该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4)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请举例说说近代史上中国农民阶级的哪次反抗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枪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 类别 变法诏令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思想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谁(举出两人即可)? (2)从材料一、二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洋务派先后提出了什么口号? (3)材料三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著名变法?说出这次变法的两位领导人物?这次变法的最终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CC 6-10DBDCD 11-15BCCBC 二、非选择题 16. (1)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没有实现。 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3)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 (4)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私人建立银行,发展近代金融业;建立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征收关税。 进步性: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17. (1)《南京条约》。影响: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18. (1)洋务派。奕?、张之洞、左宗棠(任意两人即可)。 (2)维护清朝统治。“自强”和“求富”。 (3)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囚禁光绪帝,戊戌变法失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