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资源简介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学习纲提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 根)(茎)(叶)(花)(种子)(果实)六部分构成。
2.植物的根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3.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的身体)及(运输水分)的作用。
4.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观察)。
5.植物的茎的外形多为(圆柱形)形,茎与根的形态显著不同的是茎具有明显的(节 )的区分。
6.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7.蒸腾作用可以(给植物降温),还可以(促进根吸收水分、让空气变湿润)等作用。
8..苹果树上的苹果是(果实),苹果籽是(种子)。
9.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冠有许多(花瓣)组成,雄蕊由(华药)和(花丝)组成,雄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10.在植物的根吸水实验中,过一段时间容器内水量会(减少)。
11.先观察桃花的萼片和花瓣,解刨后再观察桃花的雄蕊和雌蕊,这就是(由外到内观察)。
12.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叫作(完全花),如桃花、白菜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柳树花、杨树花。
13.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第二单元学习提纲
1、根据物体的形态将物体分成(固体)、(液体)、(气体)3类。
2、固体的特征是( )。
液体的特征是( )。
气体的特征是( )。
空气的特征是( )。
3、液体无论怎样放,水面都是(平的),我们称之为(水平面)。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 ),不同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第三单元知识提纲
1.影子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 和( )。
2.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长短) 的变化,还有(方向) 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早晨和傍晚)最长, 影子(中午) 最短,并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夜晚,你向亮着的路灯走去,影子在身体的(后面),而且越来越(短)。
4.古代人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叫(日晷)。
5.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说出“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就是在(提出问题)。

第四单元练习
1、利用(加热)、(搅拌)、(将食盐研碎)等方法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
2、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实验称 (对比试验)。
3、给鱼缸充气,鱼才会活的更久,是因为有更多的氧气(溶解)在水中。
4、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5、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能力比小苏打(强)。
6、把食盐放入水中,食盐不见了,而水会(变咸),这种现象叫(溶解) 。
7、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把混合的水和沙子分离的办法是(过滤)。
8、把质量相同的两份盐,分别放在装有半杯水的杯中,用筷子搅拌一杯,搅拌的溶解速度 更(快)。加温呢?(加温的一杯溶解) 更快。
二、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中能改变糖在水中溶解量多少的是(增加水)
A、增加糖 B、增加水 C、搅拌
2、与溶解速度无关的是(物质的颜色)
A、物质颗粒大小 B、水的温度 C、物质的颜色 D、搅拌
3、我们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4、把形状、大小相同的两块冰糖放在装有半杯水的杯中,(搅拌、研碎)溶解快
A、搅拌、不研碎 B、研碎、不搅拌 C、搅拌、研碎
5、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沉在油底)
A、浮在油上 B、沉在油底 C、溶解了
三、判断题:
1、一定量的酒精溶解的物质是有限的。( √ )
2、洗衣服时,可以先用热水冲泡洗衣粉。(×)
3、油没法从水里分离出来。( × )
4、糖在水中消失,说明糖在水中溶解了。( √ )
5、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 )
6、对比试验是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要完全相同。( √ )
7、只要有水倒进的盐就能溶解。(× )
8、面粉倒入水中搅拌后变成均匀的白色,说明面粉溶解了。( ×)
9、将不溶解的物质研碎就可以溶解了。(×)
10、将烧杯中的液体直接倒在滤纸上就可完成过滤操作。(×)
四、简答题:
1、怎样把砂子和糖分离?写出过程与方法。
(1)将砂子和白糖都倒入有水的玻璃杯中(2)用过滤的方法将砂子和白糖水分离(3)加热玻璃杯,使水分蒸发,白糖结晶,从水中分离
2、冲感冒冲剂时,为什么用热水而不是凉开水?
因为热水能加速感冒冲剂的溶解
3、列举几种加快溶解物溶解的方法。并举例。
搅拌:洗衣服,冲泡洗衣粉时,用手搅拌
加热:用热水冲泡感冒冲剂
研碎:把粗盐研碎,使盐溶解的更快
第五单元提纲
1、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3、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像这样的力就是(弹)力。
4、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时,在物体和地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摩擦)力。
5、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6、轮船、游泳圈都是利用了水的( )。
7、弹簧秤、撑杆都是利用了( )。
8、轮胎、鞋底花纹都是利用了( )。
9、物体之间,接触面越大,( )力越大。
10、物体越重,( )越大。
11、物体之间的接触面越粗糙,( )力越大。
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1、(河流)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湖泊)是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聚起来的水。
2、(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水体)是水的集合体。
3、陆地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海洋的面积(大于) 陆地的面积。
4、如果将地球总面积分为(10)份,海洋面积约占(7)份,陆地面积约占(3)份。
5、(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6、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叫做(蒸发)。
7、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因为水蒸发(吸收热量)。
8、加快蒸发的方法有(增加空气流通速度)、(提高温度)、(扩大蒸发表面)。
9、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10、借助图表对沸腾现象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就是在(处理信息)。
11、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12、水沸腾时,给水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13、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是一种(凝结)现象。
14、用酒精灯给玻璃片加热时,要(来回)移动玻璃片,让玻璃片(均匀)受热。
15.将冷玻璃片放到水杯上方,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小水珠出现的原因是:
如何防止小水珠的出现:给玻璃片加热,向出现小水珠的一侧吹风
15、使用酒精灯要规范,用完后要马上用(酒精度盖)盖灭。
16、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17、水在自然界以(冰)、(水)、(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它们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1、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液体体积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符号(ml)表示。
2、量筒的整体结构包括(量程)、(单位)、(刻度)。
3、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3个标准步骤:一(选),二(倒),三(看)。
4、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平视刻度线。
5、天平各部分名称是(托盘)、(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砝码。
6、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克)作单位,用符号(g)表示。
7、天平应(水平)放置。(游码)归零。砝码用(镊子)夹取。
8、沙漏的结构包括(细孔)、(沙)、(流沙池)。
9、沙漏也叫(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
10、控制沙漏计时的关键点是(孔)和(沙子的大小)。
11、流沙池里的沙子从上面流到下面需要(时间)。使用沙漏计时前需要用计时工具测出它的(计时长度)。
12、馒头是一种(发酵)食品。
13、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就会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气体),使面团膨大、(松软),呈(蜂窝)状。
量筒的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2.倒入液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3.平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进行读书。
天平的使用:1.水平放置,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左盘放要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大后小,再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再次指向分度盘中央。(用镊子,防止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准确。)
3.先读取砝码质量,再读游码刻度值,两者相加就是物体的质量。
5.植物的茎的外形多为(圆柱形)形,茎与根的形态显著不同的是茎具有明显的(节 )的区分。
15.将冷玻璃片放到水杯上方,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小水珠出现的原因是:
如何防止小水珠的出现:给玻璃片加热,向出现小水珠的一侧吹风
15、使用酒精灯要规范,用完后要马上用(酒精度盖)盖灭。
16、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14、用酒精灯给玻璃片加热时,要(来回)移动玻璃片,让玻璃片(均匀)受热。
5、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3、给鱼缸充气,鱼才会活的更久,是因为有更多的氧气(溶解)在水中。
4、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5、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能力比小苏打(强)。
6、把食盐放入水中,食盐不见了,而水会(变咸),这种现象叫(溶解) 。
7、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把混合的水和沙子分离的办法是(过滤)。
3.夜晚,你向亮着的路灯走去,影子在身体的(后面),而且越来越(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