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 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伴随能量的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热量的变化,如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过程中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电解性等
区 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 合 反 应 分 解 反 应 置 换 反 应 复 分 解 反 应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类型 A+B→AB AB→A+B+ …… AB + C→A +BC AB + CD→ AD+ BC
特征 反应物为多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即“多变一” 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即“一变多” 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两种,且都是单质和化合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化合物
(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
①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时有条件的: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④盐与碱、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除要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还要求反应物中的盐、碱必须都溶于水。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①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注意: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④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⑤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⑥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优先发生。
7、质量守恒定律
①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②解释: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
“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上: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改变,分子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③注意:在验证质量守恒实验中,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2011·广东清远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 D.粮食酿酒
2、(2011·山东济南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 切割金属 C 滴水成冰 D 汽油挥发
3、(201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4、(2011·山东济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5、(2011·湖北宜昌中考)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铜导电性良好,可作电线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
6、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 + 2HCl=MgCl2 + 2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 Br2+2KI=2KBr+I2; I2+Na2S=2NaI+S↓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12+2NaI = 2NaCl+I2 B.I2+2KBr = 2KI+Br2
C.Br2+Na2S = 2NaBr+S↓ D.C12+K2S = 2KCl+S↓
9、(2011年江西中考)有等质量的A、B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显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消耗A的质量
10、(2011年山东潍坊中考)把金属镍(Ni)、锰(Mn)分别放人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如下表:
盐溶液金属 MgCl2溶液 Ni的盐溶液 CuSO4溶液
Ni 无金属析出 — 有金属析出
Mn 无金属析出 有金属析出 有金属析出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Mg Ni Mn Cu B.Cu Ni Mn Mg
C.Cu Mn Ni Mg D.Mg Mn Ni Cu
11、(2011年山东德州中考)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到足量的Cu(NO3)2、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该金属是( )
A、Fe B、Cu C、Ag D、Mg
12、(2011.威海市中考)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13、(2011.哈尔滨市中考)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
14、(2011年山东威海中考)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给水通直流电;
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或: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组成)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A 6、C 7、D 8、B 9、C 10、D 11、D 12、C
13、(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
(2)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14、(1)①②③④ ⑤
(2) ② ④
(3)H2和O2 Zn+H2SO4=ZnSO4+H2↑ H+ 和Zn
锌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 H+、OH- 不相同 ③是化学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⑥是核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4)②
复习要点
专题演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