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测试提纲(岳麓版)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开运河 创科举
1、581年, (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 ,年号开皇。
2、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 ,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A、政治上实行“ ”;创立科举制度,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到隋炀帝时又设立 。
4、隋代大运河:3——三个点,中间是 ,北到涿郡,南达余杭;4——分为四段,自北向南一次为 、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5——沟通了五大水系,即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 贞观之治
1、618年, (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 。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 ”。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 ”。
(3)选贤任能,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 、门下省。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第3课 开元盛世
1、唐太宗去世后,高宗即位,其后是中宗,大权旁落到 手中,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
2、史称武则天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 。
3、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 和筒车。(筒车是一种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5、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 ,南抵南海。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 ,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2、唐代和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获其首领 ,还授予官职。北方各组尊唐太宗为“ ”。
3、唐与吐蕃的关系:吐蕃是 的祖先。唐太宗时 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 和亲。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 。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 。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4、玄奘,又称 。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后编成《 》
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6、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1、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 》。
3、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隋朝工匠 设计的赵州桥,又名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河。
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白居易称颂李白、杜甫“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3、唐太宗创作的《 》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著名音乐家有隋代的万宝常和唐代的李龟年。
4、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5、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6、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合称“ ”;张旭、怀素擅长草书,合称“ ”。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1、960年, (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 ,史称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领 (辽太祖)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
3、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4、1038年,党项族首领 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定,史称西夏。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第10课 宋金对峙
1、1115年, (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阿骨打命人创制了女真文字。
2、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 ,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 (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 ,史称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
5、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A、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游、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
表格:辽、西夏、北宋、金、南宋对比表
朝代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
辽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1125年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1127年
金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会宁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 1276年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 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宋代人从越南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出现了新农具“ ”、牛转翻车。
4、宋代,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5、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6、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8、宋朝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
9、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13世纪初, 统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年蒙古各部落聚会,推举铁木真为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攻占 ,南宋灭亡,1279年,元统一全国。
4、元朝的统治措施:A、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B、重视农业把新增土地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条件。C、棉纺织业发展,黄道婆作出了重要贡献。D、商业繁荣。
5、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族、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
1、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了“ ”,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
2、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等火药武器。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3、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 。
4、造纸术、指南针、 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是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著名词人 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其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元曲是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是元代文学创作的主流。最杰出的剧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 》。
4、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 》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元朝的赵孟頫是当时的画坛领袖,名作有《秋郊饮马图》。
5、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韩愈、 。
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1、1368年 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同年攻占大都,元朝的统治结束。
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设立三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1、1405——1433年 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了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到南洋去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3、16世纪中期,明朝政府派 等将领组织抗倭。
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1、明朝后期,建州女真的首领 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祖名为满洲。
2、1644年,清统治者联合吴三桂进入关内,攻占北京。
3、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
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
1、16世纪开始,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者相继侵入我国东南沿海。
2、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第二年,荷兰殖民者投降。
3、1689年,清朝与沙俄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 》,这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清初,达赖五世到北京朝见顺治帝,被册封为“ ”。后来,康熙帝有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雍正时,在拉萨设 ,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清朝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 (包括库页岛),南包 ,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第22课 盛世危机
1、康乾盛世
2、闭关锁国
3、社会危机
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1、明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约6300千米。
2、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3、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撰写了《 》。该书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1、元末明初 著的《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2、元末明初 和罗贯中著的《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民众反抗斗争的长篇小说。
3、明朝 著的《西游记》是一部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
4、清朝 著的《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2011年6月22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