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说:“香港的回归,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3. 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于( ) A.“一国两制”政策的推出 B.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 C.内地大力支持香港的发展 D.香港地区保持稳定繁荣 4. 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被英国侵占的香港 B.被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被英国侵占的澳门 D.被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5.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超过8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 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 6.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歌词当中的“MACAU”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的怀抱( ) A.1997年12月30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12月20日 D.1999年12月30日 7. 习近平指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 ①“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④台湾、香港、澳门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了《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中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使得 ( ) A.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B.“九二共识”达成 C.《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D.两岸“三通”实现 9.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协会成立 B.海基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汪辜会谈 10. “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的同时,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人民针对台湾岛内一些势力……蓄意制造分裂的阴谋,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坚决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材料表明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 ( ) ①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 ④“台独”势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30多年来,从最初的探亲,到旅游、经商、求学,再到实行全面“三通”,两岸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往格局。2019年,两岸人员往来的总量维持在900万人次规模。这说明( ) A.统一是两岸当局的共识 B.大陆是台湾投资的首选 C.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D.交往为统一扫除障碍 12.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将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④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13.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14. 如表,这些措施( ) 时间 措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15. 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2016年以来第4个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的“友邦”,以上史实说明了( ) A.台湾地区经济逐年下滑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D.一个中国的原则深入世界各国人民人心 二、非选择题 16. 为了对香港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 环节一: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从1841年1月26日“米字旗”第一次插到香港岛起,香港与祖国分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1)“米字旗”第一次插到香港岛是在哪一战争期间?英国通过哪一条约的签订割占了香港岛? (2)从香港被侵占的过程中你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环节二:大英帝国从海上走 同大英帝国第一次踏上香港土地一样,1997年7月1日香港交接仪式完成后,英国皇室成员乘游轮离开维多利亚港,黯然回国。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湾人士时,首次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是最早提出“一国两制”。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材料三 1995年6月,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推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封面专题——《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Kong)》。2007年《财富》杂志承认“在1997年7月1日回归后的10年,香港……并没有死掉”“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 (1)结合材料一思考,“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这一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邓小平怎样的立场?他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3)材料三中,香港在回归后“比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这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和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峡两岸交流简表 时间 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88年 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余万人次 1990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05年 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2015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材料一表中所列事件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有前途,广大台湾同胞才有光明未来。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两岸关系好,台湾有前途”?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3)目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请就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DC 6-10CAACA 11-15CCBAD 二、非选择题 16. (1)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南京条约》。 (2)近代中国主权被侵犯主要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综合国力的落后。 (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基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等。 17. (1)台湾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立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坚决收回香港。根本保障:中国的独立、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 (3)说明了祖国是香港强大的后盾;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原因:①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力;④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任答两点即可) 18. (1)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落实好“一国两制”;增进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3)“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