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2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这些话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改革封建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推翻清朝统治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 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 奕忻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湖北织布局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 下面四个选项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体现“自强”口号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轮船招商局 5. 1876年,英国人巴尔福在上海写道:“只要中国依赖无知的官员管理所有涉及兵工厂的事务,…那么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兵器、弹药,还有战舰,就必须不断地从欧洲购进。”这一材料说明了军事工业( ???) A.?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 B.?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 C.?一定程度上抵制外资的入侵???????????????????????????????? D.?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6.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认识到“自强”须以“求富”为根基,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7.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 ) A.湖北织布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8. 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培养了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9.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那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10. 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11.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部门? (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服务行业 12. 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其目的是( ) A.顺应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对外进行商战 13. 有人在光绪四年提出:“外国官与商合,商人势大,故日臻富强;中国官与商分,商人势单,故日趋贫弱。”上文的实质是( ) A.要求发展私人资本 B.要求推行政治变革 C.主张对外开放 D.主张推行洋务运动 1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是在( )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15.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有人针对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活动画了一幅漫画(如下图)。 材料三 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李鸿章晚年时对自己什么活动的评价?李鸿章为什么说练兵和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2)请根据漫画分析李鸿章的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17.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18. 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2)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请举出具体 事例。 材料三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6年 创办上海电报学堂(科技、电报、通讯)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 挑选聪颖幼童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以培实用人才而图自强。 ——李鸿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致激民变。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材料五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六 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5)根据材料五、六,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AA 6-10CDBCB 11-15BCADB 二、非选择题 16. (1)活动:洋务运动。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注定要失败。 (3)产生了中国的一批近代化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7. (1)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朝的财政紧张状况。 (3)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 (1)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强大;想要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 (2)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 (3)培养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教育内容:侧重外语、军事、科学技术。培养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 (4)目的:排斥(拒绝、抵制)列强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染指。理由:列强贪利,危害财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任意两点即可) (5)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谋生手段;解决运输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