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2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八年级(3)班同学准备排练课本剧《洋务运动》,如果你是导演,你将从下面历史人物中选哪位担任洋务派的中央代表( ) A.曾国藩 B.奕? C.李鸿章 D.张之洞 2. 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着三千余年未有之变局:西洋人自印度至南洋而至中国,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挡,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材料表明当时中国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发展军事工业,巩固国防 B.进行改革,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 C.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D.发展民用工业,增强经济实力 3. 如图,下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 A.?①⑤???????????B.?②④????????????????????????????????????? C.?③⑤???????????D.?①③ 4.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19世纪60年代提出“外需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他对内实现主张的措施有( ) ①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③创办福州船政局 ④创办轮船招商局 ⑤创建北洋海军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⑤????????D.?②④⑤ 5.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提出的口号有( ) ①“自强” ②“民主” ③“求富” ④“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下列属于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的有(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福州船政局 ④轮船招商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 江苏. 浙江分别为84人. 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8. 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 ) A.谭嗣同 B.詹天佑 C.左宗棠 D.邓世昌 9. 李鸿章于1881年上奏说:“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入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这说明( )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思想 10.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种说法可谓是一针见血。不过,洋务运动也有它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思想,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③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戊戌变法中 D.辛亥革命后 12. 下列史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C.张謇兴办大生纱厂 D.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13. 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于( ) A. 19世纪一二十年代 B.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C.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D.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4.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5. 下表为19世纪末中国重要商办企业情况。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时间 重要企业 1895年 楼景辉在浙江萧山县创办合义和丝厂;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酒厂 1896年 严信厚在宁波创办通久源纱厂 1898年 祝大椿在上海创办源昌碾米厂;朱幼鸿在上海创办裕通纱厂 1899年 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近代民族工业已受到清政府保护 ③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 ④当时商办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材料二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一条款。 材料三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年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 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原因。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 (1)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碾轨床之森列,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 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哪些主要内容。 材料三 (3)表中所列内容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的口号有哪些? (4)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次运动进行简要评价。 18.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他们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独火器万不能及”,他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史实依据是什么?为此洋务派进行了怎样的实践?(列举两个方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列举两例)?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所说这场运动从西方文明中采纳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更为可取的东西”又是指什么? (4)洋务运动给近代化探索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ACD 6-10BBCCC 11-15BCDCD 二. 非选择题 16. (1)洋务运动。 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主张:实业救国。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救国的热潮等。 17.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内外交困)。 (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筹建近代海军和兴办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 (1)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筹建了福建. 广东. 南洋和北洋等海军。 (2)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开平煤矿等。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客观上却促使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西方政治制度。 (4)学习先进文明不能停留在表面,应深入挖掘其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等深层次的内容,改革必须要有政治和制度的有力保障才能成功,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