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公车上书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书的时间 B.上书的领导者 C.上书的内容 D.上书的背景 3. 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知新报》 C.《湘学报》 D.《国闻报》 4. 下列各项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的准备的是( ) A. 创办报刊 B. 组织学会 C. 开办学堂 D. 创办企业 5. 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时,发现了一段史料:“天朝再败于……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你认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又进一层”主要是指( )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实现军事的近代化 C.实现工业的近代化 D.实现思想的近代化 6. 由于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下列措施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7.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员 8.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9. 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0.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开启了政治领域近代化历程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近代海军 11.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则自有其成功之处。”材料肯定了戊戌变法(??? ) A.?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12. 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中文报纸。右图是中国著名报业家江苏江宁人史量才于1912年秋天,以十二万元买下了当时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请问该报创办的时间是( ) A.1840年 B.1872年 C.1895年 D.1898年 13. 近代中国人创办了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主要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它是( ) A.三联书店 B.中华书局 C.商务印书馆 D.新华书店 14.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二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康有为公然诬蔑18世纪法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为“无道之甚”,替满清封建统治者策划防治中国人民革命的方法。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载湉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戊戌变法失败,宣告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出路。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材料三 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吗?肯定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1)据材料一,指出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至少答出两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1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难、民族觉醒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一些头脑清醒的当权者,已经感受到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他们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摘编自李时岳《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与西方相比,主要的落后之处是什么?为此他们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2)材料二中图一历史人物牺牲于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与图二有何关系?这场战争和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采取的行动间有何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康有为批评洋务运动的主要理由,并指出维新派提出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DDA 6-10BBBCB 11-15BBCBB 二、非选择题 16. (1)因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戊戌变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利于变法成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3)戊戌变法的成败。 17. (1)洋务派: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种局或江南制造总局。 (2)洋物运动引进了机器,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作了努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8. (1)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洋务运动。 (2)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 (3)只停留在技术上,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 (4)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