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分析 单 元 分 析 第六单元《消化与吸收》 教材分析: 教科书呈现了一幅自然环境中桌上摆着多种食物的图片。图中包含了人类维持生命的两个重要因素食物和空气。食物和空气要被人类利用分别需要经过消化过程和呼吸过程。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呼吸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本单元的学习。 教科书还呈现了单元导语:“我们每天要摄取食物,要呼吸。你了解自己的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吗?消化器官有哪些?呼吸器官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这些问题分别指向本单元的研究重点:认识消化器官;认识呼吸器官;了解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分别是怎样工作的。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 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 3.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4.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知识: 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知道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人体的重要性。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3.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以及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科学探究: 1.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淀粉、脂肪、 蛋白质等。 2.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做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 3.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呼吸过程中吸人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教案 备课人 科目 科学 课题 18 食物的营养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2.能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等实验材料。 3.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4.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重 点 难 点 1.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教 学 准 备 教师 课件 课时 1 学生 预习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 【教师】视频中的小企鹅奇奇的挑食行为对不对? 【教师】进行以 下活动: 1.了解学生有无偏食行为。 2.根据学生有无偏食的情 况引入对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研究。 3.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的营养》。 二、讲授新课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师】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成分?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其中脂肪、淀粉、蛋白质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无机盐、水能调节人的生理活动。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1.碘酒是一种棕色的消毒液体。淀粉有一个特性,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我们常用碘酒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把碘酒瓶倒过来在塑料杯里滴一滴,看看是什么颜色?再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注意:使用 滴管吸取碘液,不要拿瓶直接倒入食物中。) 出示文字、图片:在馒头、面包等中分别滴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2.怎样用实验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呢? 出示文字、图片: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米,观察现象。 3.蛋白质燃烧时还会 产生难闻的像烧 鸡毛一样的气味。点 燃酒精灯把熟鸡蛋的蛋白放在火上烧,闻闻发出的气味。(介绍酒精灯及用途,边介绍边演示酒精灯的用法。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学生实验: (1)实验要求:将所带食物分成六份,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两 组进行滴碘液实验,两组进行按压实验,两组进行酒精灯燃烧实验。 食物名称 按压后纸上的痕迹 滴碘酒后颜色变化 用火烧后的气味 鸡蛋 馒头 瘦肉 花生 肥肉 面包 (2)分组进行探究,边观察边记录。 归纳实验现象: 1.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将全班结果汇总:问: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瘦肉、鸡蛋——在火上面烧了有烧头发的气味,说明其中含有蛋白质。 面包、馒头——滴碘酒了变成蓝色,说明其中含有淀粉。 肥肉、花生——在纸上按压有油迹,说明其中含有脂肪。 2.按照平时的观察和我们刚才的研究将我们常吃的食物分类: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瘦肉、羊肉、蛋、鱼、虾等…… 富含淀粉的食物:米、面包、马铃薯、馒头、面条等…… 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肥肉、芝麻、各类坚果等…… 除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外,维生素以及钙、铁、碘等无机盐也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 成分: 蔬菜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 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 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案 备课人 科目 科学 课题 19 食物到哪里去了 学 习 目 标 1.知道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 2.了解人体的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的作用。 3.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4.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5.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 重 点 难 点 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怎样保护消化器官。 教 学 准 备 教师 课件、烧杯、试管、滴管、淀粉液、碘酒、实验记录单。 课时 1 学生 有关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资料、37℃左右的温水、塑料吸管。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 [PPT 3 出示] 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食物,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 板书课题:食物到哪里去了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学生小组活动、汇报。 [PPT 4出示] 人体消化系统图。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组成员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修改自己小组画的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在不同的消化器官中是怎样被消化的?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让学生亲身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细细咀嚼会感到甜,猜想其中的原因。是馒头本身有甜味还是馒头在口腔中变成了糖?(让学生想一想在咀嚼的过程中,口腔分泌最多的是什么?) 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PPT 5出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把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是让淀粉液接近口腔里的温度) 向试管中加唾液时怎样加更好?(我们在加唾液时,可以用一根吸管插入淀粉液,然后使唾液顺着吸管流入淀粉液中。)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色。) 学生猜想加了唾液的淀粉液遇碘为什么没变蓝色? [PPT 6出示]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师生小结:馒头进入口腔,经牙齿咀嚼,跟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加上舌头的搅拌,馒头经历了初步的消化,一部分淀粉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嚼一会儿就会觉得有点甜。 2.食物在其他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是隐形的,我们看不见。那么食物经口腔咀嚼吞咽后在人体的其他消化器官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PPT 7出示]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 在胃里,吃进的食物经过充分的研磨、搅拌,同时通过分泌的胃液分解,变成了粥样的食糜状态进入小肠。 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 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小肠分泌肠液。胆汁、胰液、肠液在小肠内会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食物在小肠内消化过程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 大肠没有消化作用,仅有一定的吸收功能。食物残渣在大肠内被肠壁吸收了水分后,就变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师生小结: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使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把食物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溶于水的营养物质。 重新确定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肛门。 (三)科学与生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定量;不吃变质的食物;吃饭时不要看电视;饭后不要剧烈运动等等。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PPT 8出示]出示健康饮食儿歌。 小朋友,长身体,饮食天天要合理。 一日三餐很重要,定时定量要记牢。 偏食挑食要不得,暴饮暴食最不好。 早餐必须要吃好,午餐一定要吃饱,晚餐别忘吃得少。 从小养成好习惯,身体健康壮又高! 三、课后拓展 [PPT 9出示]老师课下做过一个吃早餐的调查报告,发现一部分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科学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课下请同学们了解吃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改变不吃早餐的习惯 板 书 设 计 19 食物到哪里去了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肛门。 食物的消化过程 保护消化器官 教 学 反 思 教案 备课人 科目 科学 课题 20 我们的呼吸 学 习 目 标 1. 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 2. 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做到珍爱生命。 重 点 难 点 1.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认识用塑料管向石灰水和清水 吹气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教 学 准 备 教师 课件 课时 1 学生 课本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 游戏:我能坚持多久 【教师】呼吸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我们却很少关注它,下面我们就一起用心体验一下呼吸。请大家坐端正,闭上眼睛,调整好呼吸,听我口令:吸——呼——吸——呼 ,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吗? 【学生】按教师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师】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感觉可能会怎样?我们来体验一下吧!现在请大家来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气(教师示范)但要注意安全(出示安全警示:①调整好自己的呼吸②听从老师的口令③以自己的身体适应为宜,不可逞强坚持,防止发生意外)。下面我们一起深呼吸,憋住。刚才有什么感受? 【学生】按教师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大家只是憋了一小会儿时间就感觉那么难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我们每时 每刻都在呼吸。 二、讲授新课 (一)吸入和呼出 【教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蒙头大睡会感到气闷。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呼吸就是吸进来,呼出去,那你猜一猜我们吸入的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怎么不一样?那我们吸进来的是什么?呼出去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要想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是最好的方法。 【教师】出示实 验方案:①1号烧杯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用塑料管往里吹气 ②2号烧杯中盛有同样的石灰水,我们用橡皮囊往里打气,观察实验现象。2名同学做实验,其余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记录员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实验。 【学生】小组汇报实验结果: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是不相同的。 【教师】总结实验结论,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剂。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空气中氧气的成分最多,所以我们吸进的气体是氧气。 【教师】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蒙头大 睡会感到气闷吗? 【学生】蒙头大睡的时候,被子里的氧气会变少,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越来越多,因此会感到气闷。 【教师】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蒙头睡觉。 (二)人体呼吸系统 【教师】(课件显示人体呼吸系统 图)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学生】回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教师】你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吗? 【学生】同桌间互相合作,试一试,指 一指。 【教师】我们再次进行深呼吸,感受一下 肺的工作。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进行深呼吸。 【教师】为了进一步了解肺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就让我们做一个肺模型来探究一下吧。 【教师】课件出示制 作步骤:①用剪刀把塑料瓶的底部剪掉,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②用橡皮筋把一只气球在圆珠笔管上扎好 ③把捆扎好的带有气球的圆珠笔管从瓶口处通过,并用橡皮泥固定 ④把另一只气球剪去一部分,思考剪去是一大半还是一小半 ⑤用细绳把剪去的气球系牢 ⑥用另一根橡皮筋把这只气球捆在瓶子底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做完后,与小伙伴交流:肺是怎样呼吸的? 【学生】全班汇报、交流: 吸气时,胸廓扩大,腔内气压减小,气流进入肺部。 呼气时,胸廓缩小,腔内气压增大,气流离开肺部。 (建议使用资源: 【知识解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保护呼吸器官 【教师】我们平常做的这么简单的呼吸竟然是由这么多的器官的共同合作、协调完成的,缺一不可,这样重要的 器官值得我们去保护吗? 【学生】值得。 【教师】我应该怎样保护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学生】不吸烟,拒吸二手烟。 【教师】吸烟时把烟里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吸入肺里,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我们要尽力保护肺。 【 教师】人们已经认识到烟对我们呼吸系统的危害,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戒烟日。 【学生】有雾霾天气要带口罩。 【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多做运动,如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 【教师】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教师】老师收集了几个案例,你来分析一下冬天天冷门窗紧闭正确吗? 【学生】不对,要经常开窗通风,空气交换。 【教师】晨练时不注意周围的环境,在垃圾池旁,工厂旁边晨练正确吗? 【学生】不对,选择风景优美的公园,花池旁边。 【教师】让我们从今天今时起珍爱生命,健康呼吸!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