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场战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揭开了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历史 D.从此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2. 条约规定:“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由此可见,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3.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实际上没有可行性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4.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曾接到李鸿章的电文:“有警时,丁提督应率船出傍台炮线内合击,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这一命令直接导致清军( ) A.黄海海战失利 B.丧失黄海制海权 C.北洋舰队覆没 D.丢失九连城等地 5. 一位曾到重庆游历的外国传教士在日记中写道:“这里已经和上海、广州一样成了我们的天堂,我们的商船不再受盘查……”传教士的记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时 B.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时 C.宝岛台湾被日本割占后 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后 6. 大清朝败给了“蕞尔小国”日本,在中国及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撼……大清国却陷入了世纪末的恐慌,而且背上了2亿两白银的沉重包袱;列强则更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趁火打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材料主要论述了( ) A.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B.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 C.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D.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7.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清议报》(1898年12月创立的旬刊)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 沙俄外交大臣曾经得意地说:“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 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中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1.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12.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致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 000万元,然而自1895年到1898年不完全统计,这四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 24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小浪潮。这种局面出现的内部原因是( ) A.通商口岸增多,工业利润增大 B.《马关条约》签订,外国企业刺激 C.“实业救国”提出,爱国热情迸发 D.公车上书成功,维新思潮引领 13. 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22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害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14.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他们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15.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达到扩大侵略权益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有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如果没有巨大的技术优势确保帝国的建立,再强的动机也不能使帝国主义者在世界行使统治权。19世纪30年代英国海军工程师将工业革命中的蒸汽动力应用于军事,建造了火力强劲的大型铁甲舰。1842年英国军舰“复仇女神”号进入长江江面,导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不久,蒸汽动力军舰将欧洲势力带入亚非两洲的内陆。 (1)据材料一,回答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清政府战败后于1842年被迫与英国签订的条约名称,并列举该条约中使英国“动机”得以初步达成的相关内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上述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 1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高效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小英绘制了一张历史图表。 (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 (2)材料二第三个方框中的条约里最能体现“完全”二字的内容是什么?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含义。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许多“邓世昌”式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个。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0 59.38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戊戌变法后,“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戊戌变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DBC 6-10CDDDA 11-15DBDBB 二、非选择题 16. (1)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主要原因:英国巨大的技术优势。条约名称: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7. (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探索。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林则徐、关天培。 18. (1)自强。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目的:“分洋商之利”,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3)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居多。 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等。 (4)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