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诗人朱琦在《关将军挽歌》中提到:“……粤关守吏走相告,防海夜遣关将军。将军料敌有胆略,楼橹万艘屯虎门。虎门粤咽喉,险要无比伦。峭壁束两峡,下临不测渊。……可怜裹尸无马革,巨炮一震成烟尘。”可见该诗反映的主要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收复新疆 2.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危害深远的割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等。材料中当时人的认识说明( ) A.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不利于经济发展 B.当时国人的主权意识淡薄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3. 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4. 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宣布: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以确凿证据证实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海战沉舰,为124年前□□海战中沉没的经远舰,同时出水文物500余件。这也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文中□□应为( ) A.庚子 B.甲午 C.甲辰 D.甲寅 5. 下图为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其创作的背景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6. 右图是反映瓜分中国狂潮时期的《时局图》,该图中老鹰代表美国,它在该时期提出的政策是( ) A.片面最惠国政策 B.“门户开放”政策 C.以华治华政策 D.瓜分中国政策 7. 义和团成员曾提出这样的口号:“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这说明( ) A.义和团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义和团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C.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8. 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由此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功绩是( ) A.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B.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C.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9.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0.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11.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2. 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13. 下图是一幅名为《日本,巨人杀手》的漫画。漫画中中国巨人被小个子的日本人掀翻在地。针对漫画中这一现象引发的民族危机( ) A.地主阶级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B.农民阶级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压迫 C.资产阶级开始尝试政治制度变革 D.无产阶级承担民主革命领导任务 14. 发生于122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15. 如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到1905年的66年间,中国人民一直被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之中。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几十年间,这些国家对中国不断加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屡遭侵略的根本性因素。 材料二 咸同年间(1851—1874),传统的中央集权格局受到挑战。中央与地方之间、省份与省份之间的部门利益矛盾变得明朗起来,不再遮遮掩掩。尤其是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分野,格外引人注目。面对战火纷扰及战后凋敝的困难,中央或是通过权力频频强行指派、摊征,或是通过哀求希图地方各省顾全大局,设法救济中央;但另一方面,中央对于地方的各种实际困难又往往充耳不闻、敷衍了事。与此同时,各 省督抚也纷纷奏疏,要求朝廷体贴民情、推行减赋,但私下里又拼命加征厘金,截留财源,以图自便。 材料三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4),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2)依据材料二,归纳咸同年间(1851—1874)中国政府最重要病症。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3点即可)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三则材料所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从清政府屡次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行为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身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中国避免这些屈辱史的再次发生?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源。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虽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了广开民智不断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变法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BBC 6-10BCDAD 11-15DBCBB 二、非选择题 16. (1)社会制度落后。 (2)病症:传统的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原因: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遭到农民起义(或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中央政府综合实力的下降。(其中3点即可) 17.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8. (1)“祖宗之法”:封建专制制度。努力:公车上书;创办报刊;提出和宣传变法理论;组织学会;实施百日维新。 (2)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失败;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康有为所受的教育和经历。 (3)维新时期的学堂、学会,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改革人才及智力的摇篮;维新时期的一些思想文化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萌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