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我们有精神(含效果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我们有精神(含效果分析)

资源简介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2、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3、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学科大阅读。
1、用一句话夸夸我们班哪位同学、那个方面最精神?
2、生生相互评价,教师肯定。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都喜欢有精神的同学,都想做一名有精神的好孩子。
2、引入新课。
三、问题导入
我们怎样表现才能有精神?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咱们共同完成三个小任务就可以了。
1、这样真精神。
2、有精神真好。
3、天天有精神。
四、多媒体出示有趣的绘本故事。
1、学生看图读文,知晓大意。
2、小组探究讨论。
3、那种小动物最精神?
4、教师小结:有精神不仅仅是外表漂亮,也不仅仅是眼睛大又明,还要包括内心的神采,声音的响亮,姿势的挺拔,唱歌的技巧等。总之,内外都有精神,做到内外统一,才能表现一个人从内而外的“精”、“气”、“神”。
五、看插图,明道理。
1、出示小学生升旗仪式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站的姿势、走的姿势、表情、服装等方面,说一说途中的小朋友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2、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才能有精神呢?
3、出示课本中三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体会。
认真地读 响亮地说 高兴地唱
4、出示《拍手歌》,我说到,我做到。体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拍手歌《我说到,我做到》
◆仪表整洁,我做到。
◆站姿挺拔,我做到。
◆认真朗读,我做到。
◆高兴歌唱,我做到。
◆响亮说话,我做到。
◆自信表达,我做到。
◆阳光笑容,我做到。
六、共同探究有精神真好,我们天天有精神。
1、出示课本插图。
2、有精神,身体好,有精神,面貌好。
3、有精神,有自信,有威风,有力量。
4、有精神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七、分组讨论,探究学习。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每天都有精神呢?
七、课下讨论,各显神通,我说到,我做到,良好习惯我养成。
说一说自己能够做到的“天天有精神”的方法,同学之间认真交流,互相学习。《我们有精神》效果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于“我们有精神”理解得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即使这样,学生也不容易做到。比如坐得端正也就能坚持一两分钟;回答问题时往往是第一句话声音很响亮,接下来的声音就小了;有的学生被提醒要响亮地回答问题时他才能够做到,不提醒就做不到了;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敢大声说话;还有的学生由于习惯的问题,无论是走路还是坐着,肩部都打不开;有的学生甚至不敢用正眼看人。这些都是我们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必须通过活动得到生成和发展,“我们有精神”这一课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评价,这体现了师生互动的原则;其次,组织实践活动在时间上不局限于一节课,空间上不封闭在教室里,实施开放教学,体现了坚持开放的原则;最后,课堂结尾,教师做了一大胆尝试,把评价的着眼点,关注点引向活动过程,引向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懂得应遵守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充分体现了这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后所达到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手段多样,形式丰富,师生共同参与,展示给人的是课程改革给师生带来的新面貌。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式教学,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学习能力,效果良好。
1、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了解有精神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怎样会有精神,我就让同学们自由结合,分成四到六人的合作学习小组,自由结合目的是让他们找同学之间合得来的,智趣相投的同伴,这样组内凝聚力强,便于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小组活动、课堂交流、生生互动的积极性高了,小组调查报告都能按时完成,同时各小组有各小组的特点,小组成果汇报展示效果较好,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增强。特别是小组交流后的归纳总结,使每名学生都深知有精神身体好,有精神面貌好,有精神很重要。本环节由普通的说教,变成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探究,每位同学都为自己重大发现感到高兴。特别是《拍手歌》环节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趣味性强,教学效果突出。
2、采用发展性学生评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性评价是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发展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显示了学生发展的方向,也构成了评价的依据,这些目标主要来自于课程标准,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评价过程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体会怎样有精神。这种活动设计,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多了,主动表达的机会多了,对有精神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上升为生活实践。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健康成长。
有精神带给别人的感受是赏心悦目,是自信,也是朝气蓬勃。有精神不仅仅是在集会和重大活动的时候我们集体的精神面貌,也是生活和学习中认真朗读、高兴歌唱、响亮说话、友好相处的精神面貌,更是在遇到困难和误解时的努力进取和乐观积极。相信每一名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行动及持之以恒的努力,必定会成为一个内外都有精神的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