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个性化辅导讲义3.5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1.人体呼吸运动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的交换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1)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作用见下图和下表。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作用呼吸道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由软骨做支架,保持气体通畅,内有声带,呼气冲击声带振动发声气管和支气管保持气体畅通,支气管管壁覆盖着纤毛和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周围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膈肌和肋间肌协同活动的结果,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1)吸气过程:在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变得扁平),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2)呼气过程:在呼气时,膈肌舒张,横膈膜恢复拱形,肋间内肌收缩、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腔体积减小,肺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体外。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般指的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肺泡内的气体和血液中的气体存在浓度差: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所以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二氧化碳离开血液进入肺泡。(2)肺泡适用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较多;②肺泡外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二、呼吸作用1.什么是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过程称作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有机物为葡萄糖时,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C6H12O6)(O2)(CO2)(H2O)3呼吸作用的意义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都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十分重要。例如,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活动所需。【总结】食物燃烧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放出热量速率食物燃烧食物、氧气二氧化碳、水是剧烈、快速呼吸作用细胞内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是缓慢1.模拟膈的升降与呼吸的方法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称为肺的通气,是通过人体的吸气和呼气完成的。a.吸气具体过程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的体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强→外界空气进入肺泡。b.呼气具体过程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腔的体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大气压强→肺泡内气体排出体外。如图所示,用导管、气球、橡皮膜分别模拟人的气管、肺和横膈膜,当橡皮膜向下拉时(如图甲),瓶内气压变小,空气进入气球,气球体积变大,此过程模拟人吸气的过程;当向上推橡皮膜时(如图乙),瓶内气压变大,气球内的空气被压出,气球变小,此过程模拟人呼气的过程。【例1】(2019?滨州模拟)观察下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中D上升时,胸腔容积减小B.图甲中CE段,表示胸腔容积增大C.图乙中D下降时,A内气压小于B内的气压D.图甲中C点表示呼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常考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例1】(2018?赤峰中考)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B.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②C.声音是由④处的声带发出的D.痰形成的部位是⑥【常考2】人的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例2】(2018?烟台中考)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实验装置图。当手向上推时,人体的呼吸状况应该是()A.处于吸气状态B.膈肌舒张C.胸廓体积增大D.肺内气压减小【例3】(温州市期末统考题)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D.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例4】(2018?滁州中考)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结构为()A.肺B.组织细胞C.肝脏D.肾脏【例5】如图表示人的呼吸运动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玻璃管2.瓶塞3.玻璃管分支4.气球5.钟罩6.橡皮膜(1)气球、橡皮膜、钟罩分别相当于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A表示在__________,图B表示在__________。(3)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___,使胸腔容积__________,肺随着_________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_______,气体便被吸入。(4)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___,使胸腔容积__________,肺随着_________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_______,气体便被排出。(5)模型中1、2、3、4、5、6,直接与呼吸运动有关的应当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例6】人呼吸时,在肺的形状从图甲变成乙的过程中()A.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B.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C.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展,肋骨向上、向外移升D.肋间外肌、膈肌舒展,肋间内肌收缩,肋骨向下、向内移降【常考3】呼吸作用【例7】(2018?阜新中考)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B.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C.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注意】人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气与体内有机物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例8】下列对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B.呼吸作用属于分解反应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热点题型1】呼吸系统的组成【例9】(绥化中考)下图是呼吸系统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呼吸系统是由和肺组成的。(2)图中的①能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清洁。(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中的结构②.(4)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A.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鼻→气管→支气管→肺D.鼻→支气管→气管→喉→咽→肺【方法技巧】呼吸系统的记忆方法1.根据自身身体结构,通过想象自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它会从鼻到咽喉到肺,这一过程是可以感受得到的。2.记住肺之前是气管,气体只有经过气管和支气管才能进入肺。3.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热点题型2】呼吸过程和气体交换【例10】(2018.攀枝花中考)下列有关人吸气时的叙述,正确的是()A.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扩大B.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减小D.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方法技巧】巧记吸气和呼气的方法1.巧记口诀肌缩胸扩氧气来(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氧气等气体进入肺),肌舒胸缩废气去(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二氧化碳等气体排出肺)。2.根据气流的方向(气体总是由压强大的地方向压强小的地方移动)。(1)外界压强>肺内压强:气体由外界进入肺。(2)外界压强<肺内压强:气体由肺排到外界。(3)外界压强=肺内压强:吸气、呼气结束的一瞬间。1.我们知道生物的呼吸作用一旦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那么生命终止的根本原因是()A.得不到生活必需的有机物B.得不到呼吸作用必需的氧气C.得不到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D.不能及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2.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A.O2和CO2都增加B.O2和CO2都减少C.O2增加,CO2减少D.O2减少,CO2增加3.促使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原因是()A.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B.肋骨和横膈膜的升降C.胸腔体积的变化D.胸腔内气压的变化4.空气中的氧气能从肺泡透过周围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里,其主要原因是()A.氧气分子在做热运动B.肺泡中氧气的浓度比血液中高C.氧气拥有与血液结合的能力D.毛细血管对氧气有吸收能力5.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入的氧气最终被用于()A.在肺泡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B.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C.在组织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D.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5.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A.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B.呼吸运动 呼吸作用C.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D.呼吸运动 扩散作用6.回答下列人体呼吸过程中的问题:(1)如图所示,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后者包括以下器官:_________。(2)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_________(填字母).A.肺泡B.组织液C.血液D.组织细胞(3)下列关于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氧气分子的扩散过程是鼻腔→气管→肺泡→血液B.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在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可以自由运动C.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气浓度降低(4)人体呼吸时,膈肌顶部的升降造成胸腔容积的变化.人处于吸气状态时,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_________.吸入的气体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后,吸入的气体中_________含量明显降低.7.如图是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__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_____.1.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下列不符合打嗝时状态的是( )A.胸廓容积扩大B.肺收缩C.膈肌收缩D.肺内气压小于外界2.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物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气管、支气管、肺泡B.气管、肺泡、支气管C.支气管、肺泡、气管D.肺泡、气管、支气管3.如图所示a表示人体的膈肌,据此判断甲、乙两人所处的呼吸运动过程分别是( )A.甲、乙都吸气B.甲呼气、乙吸气C.甲吸气、乙呼气D.甲、乙都呼气4.在呼吸过程中,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A.②④⑥B.①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5.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③与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B.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D.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位置上升6.人体的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 )A.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7.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各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a>bB.a>b>cC.a>c>bD.b>c>a8.如图是人体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这里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进入肺泡,肺泡内空气中的__________进入血液。(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环境中的气体/%78210.030.070.9呼出的气体/%781641.10.99.如图甲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_____段;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___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和上下径由______变______。(2)图乙中______(填序号)过程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完成的。10.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呼吸处”作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试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试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________(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_______________2.动植物的呼吸一、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跟人一样,也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释放其中含有的能量,供给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因此,动物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①提出问题:动物也要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那么,动物吸人和呼出的分别是什么气体呢?②方法步骤:a.按照下图安装好装置,装置中的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NaOH和生石灰CaO组成的混合物)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两装置中的碱石灰的量应该相等。b.试管B起对照作用。c.观察并记录:实验开始时,A、B两个装置中的红色水滴的位置;10分钟后,两装置中红色水滴的位置,并将结果填入下面的记录表中。试管开始时红色水滴的位置10分钟后红色水滴的位置AB③实验现象a.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与橡胶塞的位置基本相同,实验大约10分钟后,可以观察到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水滴没有移动。b.A试管中色水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动物也要呼吸,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气压减小。④实验证明:动物也要进行呼吸,吸收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也会呼吸。植物通过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和高等动物使用呼吸器官的呼吸不同,植物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气孔的扩散,没有一呼一吸的过程。【总结】①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动物呼吸作用的区别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会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②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人、动物、植物在生活过程中都要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研究证明,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呼吸作用的实质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2)植物通过扩散作用,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进行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3)微生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大多数微生物是吸人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采用夜间适当降温的方法,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产量。(2)种子的储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3)在果实和蔬菜的保鲜中,常通过控制呼吸作用以降低它的代谢强度,达到保鲜的目的。【例1】(2019嘉兴模拟)粮库中为了将储藏的粮食保存更长时间,可采取以下条件中的()A.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B.高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C.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D.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常考1】动物的呼吸作用【例1】(2019?宜昌模拟)如图所示的是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10min后A试管中的红色水滴向左移动,B试管中的红色水滴位置无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A.试管B的设置起着对照的作用B.A试管中的红色水滴左移,说明试管中的气压降低C.该实验证明了动物也需要呼吸D.昆虫在试管内可以长时间存活【例2】在大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虫”一生都不需饮水,也吃不到含水丰富的食物,可它们仍然正常生活,其原因是()A.“米虫”的生命活动不需要水B.“米虫”能从空气中吸水C.“米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D.“米虫”消化淀粉时产生水【常考2】植物的呼吸作用【例3】(2018?张家界中考)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经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会()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例4】如图是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你的实验体验,8小时后温度计的示数将有何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预测U形管中的有色液体液面将会出现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根据图中所示装置,简要说明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设计验证装置中萌发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小明为了探究植物也能呼吸,做了以下实验:把装有吸干外表水的黄豆芽的塑料瓶A放在暗处24小时;导管T处用夹子夹住,不让外界空气进人;24小时后,观察塑料瓶壁;把T处夹子打开,用力压A瓶,让瓶内气体通入到右侧烧杯内,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A瓶放在暗处24小时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小时后,塑料瓶壁上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T处夹子打开,用力压A瓶,让气体通入烧杯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可发现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该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考3】呼吸作用的应用【例6】小黄同学设计了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若甲中红色液滴左移,乙中红色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若甲中红色液滴不动,乙中红色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若甲中红色液滴左移,乙中红色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若甲、乙中红色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例7】广东珠江三角洲河岸边,常生长着一些类似松柏的树木,喜欢生长在浅水中,人们叫它水松。水松的树干周围会向水面伸出许多像竹笋一样的根,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根露出水面是为了更多地吸收阳光B.水面上的温度较高,有利于生长C.可以吸收到充分的氧气,维持呼吸作用D.可以避免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使根腐烂【热点题型3】验证生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例8】(平凉中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的气体成分,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装置中有一株长势良好的绿色植物)。请根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要想使实验成功,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将甲、乙两个装置一同放在_________环境中,否则会因为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作用而影响实验结论。(2)经过7小时后,轻轻挤压甲装置的塑料袋,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挤压乙装置的塑料袋,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甲装置中放人一只小白鼠,拔掉连通管,扎紧袋口。要想让这只小白鼠在短期存活,必须把这一装置放在_________环境中,原因是小白鼠的存活需要植物在该环境条件下产生的_________【方法技巧】判断石灰水、氢氧化钠在探究呼吸作用实验里的作用1.在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在实验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2.在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去通入实验装置中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结果不受通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影响。1.用保鲜袋封装新鲜水果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强B.无论有光还是无光,活着的植物体各个细胞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C.晒干、未萌发的活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如图是一个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将该装置放在室温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着色水滴将()A.向试管方向移动B.向远离试管方向移动C.先移向试管后远离试管D.保持不动4.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A.白天B.晚上C.有光的情况下D.昼夜5.某学生在常温下用图所示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试回答:(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8小时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B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植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7.要证明“孑了呼吸需要氧气”,某同学准备了两个烧杯,盛相同的水,取大小与数量相同的孑了,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且放置于相同环境下,其中甲烧杯内有一铁丝网,使得烧杯内的孑了无法露出水面,而乙烧杯不加铁丝网.试回答:(1)甲组加铁丝网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哪一烧杯中孑了的活力减退甚至死亡?_____________.1.下列有关生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樟树只能在太阳光下进行呼吸作用B.绿藻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C.草履虫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D.袋鼠日夜均进行呼吸作用2.如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随动物呼吸的进行,试推测玻璃管中的红墨水珠的移动方向是()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先向右再向左移动D.先向左再向右移动3.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D.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处4.根据图来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5.山芋、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 )A.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B.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C.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D.都有可能6.将100g绿豆种子培育成300g的绿豆芽(幼叶未长出)的过程中,绿豆中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7.下列做法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将水稻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B.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C.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D.雨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8.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封,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8.9.10.9.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B.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D.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10.如图所示装置为模拟呼吸系统某结构运动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运动方向,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①代表呼吸系统的______.(2)图中②代表胸廓,该结构的横向扩张和回缩与______________的收缩和舒张有关.(3)图中③代表呼吸系统的_______,它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人体与外界进行______________的场所.(4)图中的④代表人体的______________,该结构正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5)从图中可知,图中③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如果呼吸系统正处于这种状态,则呼吸系统正在进行_____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过程.11.(衢州中考)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解释.12.如图所示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装置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13.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考古学家在一个古代的墓葬内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小麦粒。为了解这些小麦种子目前的生理状况,某科学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1)首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若红墨水滴向__________移动,说明古代小麦仍有生命力。(2)上面是通过检测小麦的呼吸作用来了解其目前的生理状况的。如要设置该实验的对照组,应该将对照组的小麦种子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些小麦播种后仍能正常萌发,但它们在地下墓葬内长时间没有萌发或腐烂,其环境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第1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