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说:“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下图中哪个地区不适用“一国两制”,请你把它找出来( ) 3. 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而1997年香港却顺利地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构想的高明 C.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D.英国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4. 2017年4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表示,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6.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超过8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 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 7.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9. 下列对“汪辜会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②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写入协议 ③就开展两岸经济. 科技. 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④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③④ 10. 台商企业富士康落户淮安,成为我市招商引资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体现。下列将“加强两岸经济关系,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是( ) A.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 “九二共识” C. 汪辜会谈 D.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11. 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④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 12. 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直接实行通邮. 通航. 通商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13.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海运直航. 空运直航. 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历经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 通商. 通航的构想基本实现,两岸关系掀开新的一页。两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 ) ①表明两岸基本实现了和平统一 ②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③有利于两岸经济. 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④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②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③胡锦涛会见连战 ④“九二共识” A.③①④②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1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 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的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邓小平的话表明了中国收回香港的坚定态度。邓小平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这段话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和平统一大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这些成就的取得,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实现祖国统一有何现实意义?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 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 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乡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3)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18. 2008年05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在机场发表讲话时说,希望两岸在“九二共识”下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回首国共曾经走过的坎坷路: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 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三封电报:毛泽东先生勋鉴:……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是利赖之。……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蒋介石先生勋鉴:……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材料三 “台独”主张伤害两岸人民情感,不利台湾与大陆发展正常的互利合作关系,更严重破坏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双方对任何推动“正名”.“公投制宪”等破坏台海现状的“台独”活动,均坚决反对。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二月二十四日重申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和不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的承诺。只要台湾没有朝向“台独”发展的任何可能性,才能有效避免台海军事冲突。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 材料四 请回答: (1)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为什么他还要接连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呢? (3)毛泽东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呢?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 (4)内战的最终结果如何?遗留下的什么问题至今还未解决? (5)材料三.四中,台湾有关政党领导人访问大陆并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会谈有何意义? (6)通过以上资料和问题的解决,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ABB 6-10CDCDC 11-15DACDD 二、非选择题 16.(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2)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应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 (3)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总之,“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大意相同即可) 17. (1)《马关条约》;抗日战争。 (2)“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3)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 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 (4)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18. (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国内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对国民政府有政治压力;蒋介石希望通过谈判为掩护,取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3)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谈判虽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是使人民充分认清了蒋介石的阴谋,中共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祖国未完成统一。 (5)有利于台湾和大陆的经济. 文化等交流,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发展。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