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 B.印度 C.苏联 D.日本 2.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由此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说:“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国政府的外交行动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5.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这里的“它”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方针 D.“乒乓外交” 6. “60多年以来,中非关系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支持到经济合作,再到全方位发展的历程。”材料中的“60多年以来”可以追溯到中国领导人与非洲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聚会,即( ) A.抗日战争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 1971年11月,两名中国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 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说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中国 C.美国急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中国不了解 9. 下面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①“乒乓外交” ②台湾问题阻止了中美交往 ③中美关系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1978年底,中美双方就建交达成协议,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下列对该公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美国( ) A.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D.认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11.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当时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是( ) A.尼克松 B.基辛格 C.田中角荣 D.尼赫鲁 12.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改善两国关系成为共同的要求 ③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 ④中日建交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下列镜头能够见证这一历史的是( ) A B C D 14.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思想;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这体现了我国外交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D.大力推行结盟外交政策 15.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照片,请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 ) A.和平发展 国际争端 B.亚非崛起 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 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 中国角色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印度曾经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声明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 (1)说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某些原则”的名称及其具体内容。 材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来的,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6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 (4)“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你怎样理解万隆精神?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摘自《共同纲领》 材料二 艾奇逊在预测中国时局发展时说:“如果森林里有一颗大树倒下来,飞扬的尘埃降落以前,人们是无法看清它损害程度的。 ——1949年2月艾奇逊向美国国会议员解释对华政策的发言 材料三 “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原因之二在于原子时代这一严峻的现实。……但无论我们还是中国,都再也承受不起为意识形态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了。 ——尼克松 材料四 下图,2009年4月1日,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英国伦敦第一次握手,第一次面晤。 材料五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的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所述的“等尘埃落定”的比喻和联系解放初期的史实,指出美国政府对新中国推行怎样的对华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认为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有那几点?(请不要照搬原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你知道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吗? (5)材料五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精神是一致的?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关系今非昔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吗? 18.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70年代时,中国的外交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开始走向世界政治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总理当年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后来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也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于2018年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这次峰会是上合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并成为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启了这一新型区域组织的新时代。 (1)中美“25年没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指出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阶段的标志。 (2)结合材料二,说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办的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经历了“逆境逢生”“走向世界舞台”“朋友遍天下”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AA 6-10CCCBD 11-15CAACD 二、非选择题 16.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周恩来;1955年;万隆;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交往,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等等。 17.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或独立、和平、友好、发展)。 (2)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在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3)苏联的威胁;与中国交往对双方都有利;与中国搞意识形态对抗对双方都不利。 (4)1979年 (5)求同存异 (6)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因素:国家利益;台湾问题(答社会性质(意识形态)、贸易争端等也可酌情给分。) 18. (1)原因:美国长期以来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中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含义:中美结束了长期对立的僵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标志: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成为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启了这一新型区域组织的新时代。 (3)①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④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