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860年)清帝国丧失了最东北的广袤而宝贵的土地,因为清政府没有看到这些土地的价值。”材料中提到的“土地”(  )
A.鸦片战争后被割让给英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被俄国强行割占
C.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本割占
D.《北京条约》签订后被英法联军割占
2.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3.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展现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C.陈化成战死吴淞 D.天京事变
4. 一个满身疮痍、风雨飘摇的没落王朝,一个刚经历维新革命,急于扩张的新兴国家,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只是一向被“天国上朝”所不齿的倭人,竟然全歼了北洋水师,拿走了巨额赔款,割走了大片领土。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参与对日作战,光绪皇帝下了几道诏书去调遣南方的部队和军舰,都调而不动。普通百姓对战争要么毫不知情,要么毫不关心,许多前线官兵的家属甚至来信叮嘱“善自为计,勿当前敌”。这表明(  )
A.指挥失误导致中国战败 B.武器落后是战败的主因
C.清廷不断强化地方控制 D.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6.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7.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8. 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9.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10.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最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11. 李鸿章曾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12. 下列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B.“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之一
C.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3. 如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4.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
15. 1902年的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属羊)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表明(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迷信守旧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完整、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任人欺凌、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就必须进行革命,反帝反封建,推翻这些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摘编自《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材料一中的“变局”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是什么。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令“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材料三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它遭遇了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都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3)材料三所述的起义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 《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这些主张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1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高效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小英绘制了一张历史图表。
(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
(2)材料二第三个方框中的条约里最能体现“完全”二字的内容是什么?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含义。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许多“邓世昌”式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个。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主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戊戌变法发生的战争。
(2)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4)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BCD 6-10ACCAC 11-15BABCC
二、非选择题
16.(1)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没有实现。
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3)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
(4)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私人建立银行,发展近代金融业;建立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征收关税。 
进步性: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17.(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探索。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林则徐、关天培。
18.(1)甲午中日战争。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3)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
(4)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里,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