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_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有学者指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亚罗号事件”是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即使没有这些事件,战争也无法避免。该学者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英国(  )
A.为了打开鸦片的销售市场
B.工业革命后军事力量的强大
C.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D.为了割占中国领土,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 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3. 近年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展开,让我们有机会目睹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如图)。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关天培
6.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以上条文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7. 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卫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头领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出征前,头领画了个避洋枪的符咒给他。傻二把符咒塞进辫根儿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其中。尽管傻二英勇无畏,但仍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A.带有迷信色彩
B.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
C.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盲目排外
8. 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9.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0.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局之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  )
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
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
11.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
A.思想文化 B.军事技术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
12.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A.康有为 B.张謇
C.詹天佑 D.梁启超
13.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湖南建立了南学会,随后上海出现了医学善会,这些团体招揽近代人才,翻译印刷书籍、进行科学实验,设立新式学堂。这些活动(  )
A.有利于传播科学和启迪民智
B.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C.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D.激发了抵御外侮的决心
14. 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变法裁撤冗官
B.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变法开办新式学堂
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5. 下表反映的是一所近代新式学堂的部分课程设置情况。据表中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是(  )
时间(年) 课程内容
1862 英文
1863 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日文)
1867 增设算学、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等
A. 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黄埔军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到1905年的66年间,中国人民一直被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之中。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几十年间,这些国家对中国不断加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屡遭侵略的根本性因素。
材料二 咸同年间(1851—1874),传统的中央集权格局受到挑战。中央与地方之间、省份与省份之间的部门利益矛盾变得明朗起来,不再遮遮掩掩。尤其是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分野,格外引人注目。面对战火纷扰及战后凋敝的困难,中央或是通过权力频频强行指派、摊征,或是通过哀求希图地方各省顾全大局,设法救济中央;但另一方面,中央对于地方的各种实际困难又往往充耳不闻、敷衍了事。与此同时,各省督抚也纷纷奏疏,要求朝廷体贴民情、推行减赋,但私下里又拼命加征厘金,截留财源,以图自便。
材料三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4),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2)依据材料二,归纳咸同年间(1851—1874)中国政府最重要病症。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3点即可)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准备举办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4)近代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学习这段历史,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表
时间 哲学、
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59.38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戊戌变法后,“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戊戌变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BCB 6-10CADDA 11-15BBADA
二、非选择题
16. (1)社会制度落后。
(2)病症:传统的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原因: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遭到农民起义(或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中央政府综合实力的下降。(其中3点即可)
17. (1)进一步,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广州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黄海大战;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侵略与抗争;入侵与反抗;近代中国的屈辱;中国人民的抗争。
(4)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努力学习,建设富强的国家。(言之有理即可)
18. (1)自强。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目的:“分洋商之利”,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3)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居多。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等。
(4)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