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全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全科8份)

资源简介

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第Ⅰ卷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惫懒 (bèi) 讪讪(shà) 盥洗(guàn)
B.錾银(zàn) 两靥(yè) 桌帏(wéi) 执拗(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吮吸(yǔn)
D.商贾(jiǎ) 喧豗(huī) 幽咽(yàn) 歆享(xī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青出于蓝 锲而不舍 杜鹃啼血 瓮牖绳枢
B、囊括四海 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同年而语
C、斩木揭杆 蓝田玉烟 苍海泣珠 庄周梦蝶
D、沸反盈天 少不更事 宽宏大量 踌躇满志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贾谊《过秦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金城——坚固的城池。金,比喻坚固〗
B、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齿,并列、排列〗
C、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飞回——(在急风中)飞回来。回,回归〗
D、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_____的倩影、_____的眉眼、_____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____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A、静谧高雅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纤细清丽
B、纤细清丽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静谧高雅
C、静谧高雅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纤细清丽
D、纤细清丽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静谧高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有网友曝料称,小沈阳是个孝子,在春晚一夜成名后就一掷千金,为其父母购置了一栋三层的别墅。
B.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一些新闻工作者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良知督促他们要站出来;另一方面,许多同行遭遇打击报复的事实又让他们投鼠忌器。
C.“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会”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
D.2008年,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灾难不断;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七的成功发射,又是喜讯频传。这一年,对中国来说真是个多事之秋。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3月2日,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京通报:成功电话竞得圆明园两兽首的竞买人是来自厦门的蔡铭超先生。
B.神七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带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C.据初步分析,已经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省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D.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
B、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C、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D、“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书生与硬汉 王开林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有一篇名诗《从军行》,其中有一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认为投笔从戎远胜烹文煮字,这是一层显在的意思。而该句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书生乃蒲柳弱质,哪有军人硬朗的精气神呢?
其实,我们从书生中也同样能找出一些硬朗的角色,这些书生一旦较起真来,拼起命来,那股子直闯刀丛剑林的狠劲并不输给任何硬汉。
比如韩愈,唐宪宗虔诚信佛,他却批鳞直谏,上《谏迎佛骨表》,指出佛只是“夷狄之一法”,“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尤其是“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八字,差不多是指着和尚骂秃子,令唐宪宗勃然大怒,若非宰相裴度等人全力施救,十个百个韩愈也被当木柴劈掉了。似韩愈这种书生,刀山敢上,油锅敢下,最有胆气。这样的古代书生还有很多,比如庄周、鲁仲连、陶渊明、嵇康、李白、苏东坡、王冕、李贽、唐寅、金圣叹、王夫之……他们都是好样的,敢发出自己不同于流俗的声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违寸心。
古代书生很难成为硬汉,原因何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古代书生的出路那么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几乎只有这一条道,人格的扭曲和尊严的丧失,就几乎是必然的。除非铁了心不怕挨饿,不怕挨整,不怕坐冷板凳,否则就必须逆来顺受,被大流同化,被大炉熔化。
我最佩服的是那些有抱负、有担当、有血性、有钢火、有浩然之气的书生,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是真正的硬汉。比如文天祥,“君降臣不降”;比如陆秀夫,难酬蹈海;比如夏完淳,视死如归;比如谭嗣同,愿为变法流第一滴血。谁说书生都是软骨头?这些书生的硬骨头足以令刽子手雪亮的鬼头刀一一卷刃!
迄于现代,书生中的硬汉并未绝种,章太炎是一个,陈独秀是一个,鲁迅是一个,胡适是一个,傅斯年是一个,刘文典是一个,闻一多是一个,梁漱溟是一个。章太炎闯入总统府大骂袁世凯是独夫民贼,陈独秀将监狱视为研究室,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胡适为使约法和宪法确立而奋笔抗争,傅斯年将两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骂到垮台滚蛋,刘文典当面怒斥蒋介石是“新军阀”,闻一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些书生,个个有血气,有胆气,有志气,有豪气,无论哪一样都不输给那些受过血与火洗礼的硬汉,当他们为捍卫道义而大声疾呼时,虽九死其犹未悔,乃是天地之间的元气和正气使然。
书生身上多软骨,多媚骨,多俗骨,乃是被御用、奴化、驯养、蛊惑的结果,当然也有性格作祟,掉片树叶就怕砸破脑袋的人不少,明哲保身的人更多。当他们把人格、尊严和良知搁弃一旁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与精神的硬朗无缘,与心灵的高贵绝缘。
8.下列关于“硬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周、鲁仲连、陶渊明、嵇康、李白、韩愈等书生都是硬汉,他们敢发出自己不同于流俗的声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违寸心。
B.所谓的“硬汉”是指那些体质硬朗、力气很大、敢于较真、敢于拼命、敢于杀敌立功的人。
C.那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那些有抱负、有担当、有血性、有钢火、有浩然之气的书生,都是真正的硬汉。
D.“硬汉”能够为捍卫道义而大声疾呼,虽九死其犹未悔,“硬汉”是精神的硬朗,是心灵的高贵。
9下列对古代书生很难成为硬汉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代书生只能走读书进入仕途这一条道,人格的扭曲和尊严的丧失几乎是必然的。
B.在那个封建集权社会,有些书生怕挨饿,怕挨整,怕坐冷板凳,只得逆来顺受,被大流同化,被大炉熔化。
C.封建统治者长期御用、奴化、驯养、蛊惑书生,导致书生身上多软骨,多媚骨,多俗骨。
D.也有书生性格方面的原因,掉片树叶就怕砸破脑袋的人不少,明哲保身的人更多。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生乃蒲柳弱质,没有军人硬朗的精气神,所以说书生中没有硬汉。
B.天地之间的元气和正气让书生中的硬汉比那些受过血与火洗礼的硬汉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C.文章运用事实论据驳斥了书生都是软骨头的论调,先后列举了韩愈、文天祥、章太炎、陈独秀等人的事迹,论据翔实,论证有力。
D.文章重点论述了古代书生中有很多硬汉的观点,概括出了“硬汉”的精神特质,目的是希望现代书生中也能出现硬汉。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5题。(15分,每小题3分)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 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臣请为王言乐
 1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 指代“毛公”、“薛公”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 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
  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第Ⅱ卷 
1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5分)
海 市
张抗抗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悠悠白云飘来,丝丝缕缕地绕在头顶,天幕有如巨幅浮雕。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
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构成了风的形状。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巨大的底版,与游曳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的行人。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戈壁,永远灿烂。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针叶状的骆驼草总是自顾自一丛丛生长着,周围聚起一个个小沙堆,略略地高出沙地,远看就像是一座座小小的绿岛,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沙海之中。却没有一棵绿树。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 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回答。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车上的人都醒了,迷迷糊糊的,都来看这海市。再是睁大了眼,也看不出这实际上虚无缥缈的海市,同实实在在的风景,有什么区别。虽然远在天边,那水中的倒影,却是明明白白的呵。
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乐祸。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它骗了。都以为那是真的,奔着那水去,奔着那好风景。可你走它也走,越走越远,一辈子也走不到头……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可为什么,曾有人会以生命相托,祭祀这本来虚无而渺茫的幻影呢 连同我在内。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着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但如果是一些备足了水的人,为另一些缺水的人,刻意造出一个人为的海市来呢?造出一个连他自己也并不相信、更不会以真情和生命去抵押的神话。那人造的海市,便是一种真正的罪孽了。
海市是一个陷阱。误入其中的猎物就成为海市下一个猎物的诱饵。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车迎着那片海市而行。海市始终浮游在沙漠的尽头,在我前行的左侧,固执地不肯离去。有一阵寒颤从心头掠过,不敢再看海市一眼。那时候我只剩下一个愿望:我只想快快走完这片苍凉的不毛之地。
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炽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烧起来。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17.作者开篇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戈壁荒漠的“单纯”:景物的“单纯”、颜色的“单纯”、光线的“单纯”。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司机说“我”的运气不错,而“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
19.本文写“我”看海市的经过和感受,其意图是什么?(3分)
20.作者认为海市的美是虚幻的,迷恋它毫无意义,而生活中我们也都曾有或多或少的梦想,有的梦想也是可望不可即,联系生活谈谈你对梦想的理解。(5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9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21.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具体说就是在创作手法上与李白相似。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说出具体理由。(5分)
六、默写(15分)(答案写到答题卡上)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 ___________。
(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 ________。 (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 __________。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丛菊两开他日泪, 。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9)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1)连峰去天不盈尺, 。
(12)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3)故不积跬步, ;
(14)故木受绳则直, 。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飞鸟因为有两只翅膀才能高飞,火车因为有两条铁轨才能奔驰。做人也一样,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既要精通数理化,更要懂得真善美;既要懂得学理,更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才是一个既受过教育,又有教养的现代人。
  作为中学生,由此你产生了哪些思考或联想?请以“做人”为话题,或记叙经历,或编述故事,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议论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数学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70分)
1. 高二年级有14个班,每个班的同学从1到50排学号,为了交流学习经验,
要求每班学号为14的同学留下来进行交流,这里运用的是( )
A.分层抽样 B.抽签抽样 C.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
2. 将两个数a=8,b=17交换,使a=17,b=8,下面语句正确一组是( )
A. a=b;b=a B. c=b;b=a;a=c
C. b=a;a=b D. a=c;c=b;b=a
3. “吸烟有害健康”,那么吸烟与健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相关 D.不确定
4. 计算机执行下面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
a=1
b=3
a=a+b
b=b﹡a
PRINT a,b
END
A.1,3 B.4,9 C.4,12 D.4,8
5. 甲,乙两人随意入住两间空房,则甲乙两人各住一间房的概率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6. 对总数为N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到的概率为0.25,则N的值为( )
A.120   B.200       C.150     D.100
7. 算法:
第一步,m = a.第二步,b<m,则m = b.第三步,若c<m,则m = c.第四步,输出 m.
此算法的功能是( )
A.输出a,b,c 中的最大值 B.输出a,b,c 中的最小值
C.将a,b,c 由小到大排序 D.将a,b,c 由大到小排序
8. 在等边三角形内任取一点,则点M落在其内切圆内部的概率是( )
A.       B.      C.      D.
9. 右图是某赛季甲、乙两 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茎叶图,则在这几场比赛得分中甲的中位数与乙的众数之和是( )
A 50      B 41
C 51     D 61.5
10.从一箱产品中随机地抽取一件,设事件A={抽到一等品},事件B ={抽到二等品},事件C ={抽到三等品},且已知 P(A)= 0.65 ,P(B)=0.2 ,P(C)=0.1。则事件“抽到的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 )
A. 0.7 B. 0.65 C. 0.35 D. 0.3
11. 如右图的程序框图(未完成).设当箭头a指向①时,输出的结果
s=m,当箭头a指向②时,输出的结果s=n,则m+n= ( )
A. 30 B. 20 C. 15 D. 5
12.阅读下面的两个程序:
对甲乙两程序和输出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A.程序不同,结果不同 B.程序不同,结果相同
C.程序相同,结果不同 D.程序相同,结果相同
13. 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想一个数字,记为,再由乙猜甲刚才所想的数字,把乙猜的数字记为,其中,∈{1,2,3,4,5,6},若|-|≤1,就称甲乙“心有灵犀”.现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则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 ( )
A. B. C. D.
14. 袋中有大小相同的黄、红、白球各一个,每次从中任取一个,有放回地取3次,则下
列事件:⑴颜色全同;⑵颜色不全同;⑶颜色全不同; ⑷无红球. 其中发生的概率等于的事件共有( )
A.1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30分)
15. 语句“PRINT 37 MOD 5 ”运行的结果是____.
16. 阅读右边的流程图,若
则输出的数是_ ___.
17.线性回归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必经过点 .
18. 为了解某地高一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从其中的一个学校选取容量为60的样本(60名男生的身高,单位:cm),分组情况如下:
分组 151.5~158.5 158.5~165.5 165.5~172.5 172.5~179.5
频数 6 2l m
频率 a 0.1
则表中的m= ,a= .
19.一枚硬币连掷三次,出现一次正面的概率为 .
20.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再减去3 ,得到一组新的数据,如果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为7,方差为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
高一数学必修3月考试卷
Ⅱ卷
二、填空题
15. 16. 17. 18. ; 19. 20. ;
三.解答题:
21.(本小题满分10分) 在数学考试中,小丽的成绩在90分以上的概率是0.18,在80~89分的概率是0.51,在70~79分的概率是0.15,在60~69分的概率是0.09.计算小丽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以上成绩的概率和小丽考试及格的概率.
22. (本小题满分10分)组长某校从参加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学生,将其物理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段后画出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估计这次考试的众数m与中位数n(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Ⅱ) 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和平均分.
23.(本小题满分10分)由经验得知,在某商场付款处排队等候付款的人数及概率如下表:
排队人数 0 1 2 3 4 5人以上
概率 0.1 0.16 0.3 0.3 0.1 0.04
(1)至多有2人排队的概率是多少 (2)至少有2人排队的概率是多少
24.(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边长为25cm的正方形中挖去边长为23cm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现有均匀的粒子散落在正方形中,问粒子落在中间带形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25.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商场为迎接店庆举办促销活动,活动规定,购物额在100元及以内不予优惠,在100~300元之间优惠货款的5%,超过300元之后,超过部分优惠8%,原优惠条件仍然有效。写出顾客的购物额与应付金额之间的程序,要求输入购物额能够输出实付货款,并画出程序框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C C A C B B B A D A
二.填空题(16分)
13、 2 . 14、 .
15、 5 . 16、 .
17.解 (Ⅰ)① i≤30 ② p=p+i
(Ⅱ)当型循环结构
解析:分别记小丽的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在80~89分、在70~79分、在60~69分分别为事件B、C、D、E,这4个事件是彼此互斥的,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小丽的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概率是
P(B∪C)=P(B)+P(C)=0.18+0.51=0.69.
小丽考试及格的概率,即成绩在60分以上的概率,由公式得
P(B∪C∪D∪E)=P(B)+P(C)+P(D)+P(E)=0.18+0.51+0.15+0.09=0.93.
18.解:(Ⅰ)众数是最高小矩形中点的横坐标,所以众数为m=75分;
前三个小矩形面积为,
∵中位数要平分直方图的面积,∴
(Ⅱ)依题意,60及以上的分数所在的第三、四、五、六组,
频率和为
所以,抽样学生成绩的合格率是%
利用组中值估算抽样学生的平均分

=71
估计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是71分
19.
解:设商场付款处排队等候付款的人数为0,1,2,3,4及5人以上的事件依次为
且彼此互斥,
则P(至多有人排队)
则P(至少有人排队)
20.
解:因为均匀的粒子落在正方形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
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设“粒子落在中间带形区域”则依题意得
正方形面积为: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带形区域的面积为:
21.解:设从甲、乙两个盒子中各取1个球,其数字分别为,
用表示抽取结果,则所有可能的结果有16种,即
,,,,,,,,
,,,,,,,.
(Ⅰ)设“取出的两个球上的标号相同”为事件A,
则.
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故所求概率.
答:取出的两个球上的标号为相同数字的概率为.
(Ⅱ)设“取出的两个球上标号的数字之积能被3整除”为事件B,
则.
事件B由7个基本事件组成,故所求概率.
答:取出的两个球上标号之积能被3整除的概率为.
22. 解:(1)当时,
所以输出的数列为
(2)数列是一个常数列,则有
即 ,解得:
所以输入的初始值为1或2时输出的为常数列.
(3)由题意知 ,因,
,有: 得
即,即
要使任意一项,都有,须,解得:,
所以当正数在(1,2)内取值时,所输出的数列对任意正整数n满足。
甲 乙
3 5 3 1
3 6 8 2 4 5 4
4 7 9 3 2 6 3 7 8
1 4 5 7
姓名 班级 考号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化学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 C 二氧化碳 D 悬浮颗粒
2.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3.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C.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4.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光导纤维之父”高锟。光导纤维的成分是(  )
A.Si B.石墨 C.SiO2 D.纳米硅
5..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A.FeCl3 B.CuCl2 C.HCl D.FeCl2
6.为了防止吸入氯气中毒,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这种物质可以是( )
A.NaOH B.Na2CO3 C.NH3 D.NaCl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不能溶于水的晶体 B.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
C.硫与氧属于同周期 D.硫在纯氧中燃烧生成SO3
8.区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用品红溶液 D.根据有无毒性
9.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的是               ( )
  A.SO2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红色褪去   B.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  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
10.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①过氧化钠 ②次氯酸 ③二氧化硫 ④活性炭 ⑤臭氧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
1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都溶于水 B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肥效更好
C.铵盐受热分解都会产生氨气 D.铵盐都能与碱反应,都不能与酸反应
1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14.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
15.下列反应中,浓硝酸只表现酸性的是(  )
A.浓硝酸中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B.铜与浓硝酸反应
C.氢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 D.碳与浓硝酸反应
16.常温下能在浓HNO3中溶解的金属是                ( )
A.Al      B.Ag         C.Fe       D.Pt
17.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这是因为( )
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 B、氨极易溶于水
C、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D、氨的化合价为-3价
18.在100mL、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
A、1.8mol B、大于1.8mol C、0.9mol D、小于0.9mol
19.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
A.16O和18O      B.H2O和D2O C.金刚石和石墨 D.24Mg和24Na
20.现行元素周期表中已列出112种元素,其中元素种类最少的周期是(  )
A.第1周期 B.第5周期 C.第6周期 D.第7周期
21、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B. 碱金属单质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C.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D. 都是银白色的软金属,密度都较小
22. 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NaOH、KOH、CsOH碱性依次减弱
B.Li、Na、K、Rb、Cs单质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Li、Na、K、Rb、Cs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小
D.Li、Na、K、Rb、Cs电子层数相同
23.下列关于F、Cl、Br、I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单质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C.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D.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24.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Br﹤HCl﹤HF B.原子半径:I﹤Br﹤Cl
C.酸性:HClO4﹤HBrO4﹤HIO4 D.非金属性:F﹤Cl﹤Br
25.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福岛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件,关于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碘—131、铯—137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北京四中网校
A.碘—131的中子数为78 B.碘—131质量数为53
C.碘与铯互称同位素 D.铯—137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6分)硫酸的性质有:A.高沸点;B.强酸性;C.吸水性;D.脱水性;E.强氧化性。在下列硫酸的用途或化学反应中,硫酸可能表现上述的一个或者多个性质,试用字母填空:
(1) 实验室干燥氢气_______,(2) 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_____,(3) 浓硫酸使蔗糖变黑 ____。
27.(6分)除去以下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除杂的试剂(若不需要试剂,则可用“/”表示)及分离方法。
(1) NaNO3(Na2SO4)试剂___________ __ , 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
(2) CO2(SO2)试剂_________________ ,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
(3) 氯化铵晶体(氯化钠)试剂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____ _____;
28. (8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因此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可选用 做氧化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将溴水加入足量KI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少许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出现的现象是 。
29.(6分)依据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 __。
(2)实验室检验氨气时,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蓝色石蕊试纸 b.红色石蕊试纸 c.浓盐酸
(3)工业上用氨气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________ _______
(2)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
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装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
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 ______,
可以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
3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
2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1) 形成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 ,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 。
(2) ④、⑨元素的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Y)的是 。
(3)元素的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呈两性的氢氧化物(Z)是 。
(4) 写出Z分别与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元素③与④形成的化合物有两种, 其中一种能与水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则反生
的反应为 。
座位号


班级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物理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就会出现失重现象
B.物体竖直向下减速运动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C.只要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就处于超重状态,与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无关
D.只要物体在竖直方向运动,物体就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
2、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物体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3、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线速度不变 B.角速度不变 C.是匀速运动 D.是变速运动
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 )
A.1∶4 B.2∶3 C.4∶9 D.9∶16
5.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有下列说法
①小球线速度大小一定时,线越长越容易断 ②小球线速度大小一定时,线越短越容易断
③小球角速度一定时,线越长越容易断 ④小球角速度一定时,线越短越容易断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洗衣机的脱水筒在转动时有一衣物附在筒壁上,如图所示,则此时( )
A.衣物受到重力、筒壁的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衣物随筒壁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筒壁的弹力提供的
  C.筒壁对衣物的摩擦力随转速增大而减小
  D.筒壁的弹力对衣物的摩擦力随转速增大而增大
7、两个小球固定在一根长为1m的杆的两端,杆绕O点逆时针旋转,如图所示,当小球A的速度为3m/s时,小球B的速度为12m/s。则小球B到转轴O的距离是( )
A、0.2m B、0.3m
C、0.6m D、0.8m
8、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1m/s的速度运动,现将一质量为0.5kg的小物体从传送带左端放上,设物体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传送带两端水平距离为2.5m,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经历的时间为(g取10m/s2)(   )
A. B.
C.3s D.5s
9.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A. B.
C. D.
10.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O1上两轮的半径分别为3r和r,从动轮O2的半径为2r,A、B、C分别为轮缘上的三点,设皮带不打滑,则:
A、ωA∶ωB∶ωC =1:1:2
B、ωA∶ωB∶ωC=2:2:1
C、v A∶vB∶vC=3:1:1
D、v A∶vB∶vC=3:2:2
座位号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1.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 R = 20cm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 = 0.2m/s ,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为______m/s2 ,它的周期为______s 。
12.一条河宽400 m,水流的速度为2.5 m/s,船相对静水的速度5 m/s,要想渡河的时间最短,渡河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s;此时船沿河岸方向漂移_______m。
13、某人在以a=2.5m/s2的加速下降的电梯中最多可举起m1=80kg的物体,则此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 kg的物体,若此人在一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m2=40kg的物体,则此高速电梯的加速度 m/s2(g取10m/s2)
14.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要保持斜槽末 端 ,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o=      (取g=10m/s2)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要求解答应画出受力分析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相关方程以及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水平抛出的一个石子,经过0.4s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方向跟水平方向的夹角是53°不计空气阻力(sin53°=0.80 ,cos53°=0.60,g取10m/s2 )求:
(1)石子的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2)石子抛出的水平初速度。
16.(10分)如图所示,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h= 1.8 m高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A点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其水平位移= 3 m。着地时由于存在能量损失,着地后速度变为v=4 m/s,并以此为初速沿水平地面滑行=8 m后停止,已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m=60 kg。求:
(1)人与滑板离开平台时的水平初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
(2)人与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17.(12分)位于竖直平面上的1/4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R,OB沿竖直方向,圆弧轨道上端A点距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在B点小球对轨道的压为3mg,最后落在地面c点处,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在B点的瞬时速度.
(2)小球落地点C与B的水平距离s为多少
18、(12分)如图所示,小球Q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球Q转到图示位置时,另一小球P在距圆周最高点为h处开始自由下落.要使两球在圆周最高点相碰,则球Q的角速度ω应满足什么条件?
·
·
班级 姓名 考号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英语月考试题
第 一 卷(共95分)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共两节,20分)第一节:语音知识。选出读音与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该项涂黑。(共3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0分)
1. heavy
A. merry B. ocean C. break D. metre
2. Sugar
A. Pupil B. wolf C. loose D. gold
3. watched
A. filled B. recognized C. whispered D. practised
4. breath
A. mother B. though C. clothing D. healthy
5.holiday
A.obviously B .prove C.introduce D.government
第二节:单项选择。(每小题一分,共15分)
6. The speed of cars and trucks is _____ to 30 kilometers per hour in large cities in China.
A. limited B. limiting C. limiting to D. limited to
7. Smoking is a bad habit. You should _________ it.
A. throw away B. get away with C. get rid of D. throw
8. I’m really tired _______ Tom. He had me _________ for two hours in the rain.
A. of, waiting B. with; wait C. of; waited D. with; waited
9. Bob ran the 100 meters in 9.91 seconds, and I have not seen ________ this year.
A. the best B. better C. the most D. more
10. Filled with anger, he didn’t shout or swear, but just ________ silently at me.
A. looked B. stared C. glared D. glanced
11. Must I get through the business in one evening No, you ________.
A. mustn’t B. haven’t C. needn’t to D. don’t have to
12.I often have conversations with John over _______ phone, but keep in touch with Tom by writing _______ letters.
A.\; the B.\; a C.the; \ D.the; a
13._______ breaks the law will have to face a serious punishment.
A.Anyone B.Those who C.Anyone who D.Who
14.Thousands of works of art, ________ the most famous paintings, were _______ during the war.
A.included; missed B.including; missing
C.included; missing D.including; missed
15.I've visited a lot of different places and stayed in lots of different hotels, but none of them ______ this one.
A.matches B.beats C.suits D.compares
16.- Will you join us in playing cards
-- Thank you, but _______ at the moment.
A.I'd like to not B.I'm afraid so
C.I'd rather not D.I'd better not to
17.- Have you ever seen that movie
-- Yes.When I was in Tokyo, I _______ it three times.
A.saw B.had seen C.have seen D.would see
18.The customer bargained with the shopkeeper for a long time, and finally they agreed ______ the price.
A.to B.with C.on D.at
19.We got into the car but found it difficult to ________ because of the freezing weather.
A.get it started B.get it starting C.get started D.get to start
20.He joined the firm as an office boy, but he gained rapid promotion, and _______ a director.
A.ended up B.ended up in C.ended up with D.ended up as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More and more students want to study in "hot" majors.As a21 , many students want to
22 their interests and study in these 23 such as foreign languag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law, etc.
Fewer and fewer students choose scientific majors, 24 maths, physics and biology, and art25 , like history, Chinese and philosophy(哲学).
 26 students can study in these "hot" majors, because the 27 of these "hot" majors is limited.
If 28 has no interest in his work or study, 29 can he do well I 30 this from one of my classmates.He is 31 the countryside.His parents are farmers.Though he32 biology, he chose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 33 to live a lif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34 of his parents.
In the end, he found he was not 35 in doing business.He found all the subjects to be 36 .
37 this wouldn't have happened if he had chosen his major according to his own interests.
Choosing a major in university 38 decide one's whole life.Majors 39 are not "hot" today may become the "hot" major of tomorrow.Choosing your major according to your own40 is the best way to succeed.
21.A.person B.way C.teacher D.result
22.A.give up B.pick up C.take up D.make up
23.A.places B.subjects C.areas D.schools
24.A.for example B.such as C.as to D.as well as
25.A.images B.majors C.features D.museums
26.A.Only a few B.Quite a few C.Perhaps few D.The few
27.A.number B.power C.level D.degree
28.A.that B.those C.one D.ones
29.A.why B.where C.how D.when
30.A.suggested B.guessed C.searched D.heard
31.A.above B.off C.in D.from
32.A.studies B.likes C.learns D.fails
33.A.wants B.starts C.refuses D.stops
34.A.what B.that C.which D.one
35.A.rich B.clever C.interested D.easy
36.A.lovely B.valuable C.simple D.tiresome
37.A.So B.Then C.Just then D.Maybe
38.A.does B.does not C.will D.can often
39.A.what B.in which C.which D.when
40.A.interests B.experiences C.mind D.skill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下列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part of teenage life.
A new report on 3,375 students aged from 10 to 18 in seven Chinese cities found that 38 percent of them believe they use the Internet often.While most of them get useful information and use the Internet to help in their studies, some are not using it in a good way.In order to help young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in a good way, a textbook on good Internet behaviour has started to be used in some Shanghai middle schools this term.The book uses real examples to teach students all about good ways of using the Internet.The book gives useful advice such as it's good to read news or find helpful information to study.
Some students also make online friends.But if you are meeting a friend offline, make sure your parents know.Teachers and parents all think the book is of great help.A teacher said the book would be a guide for teens using the Internet.She believes it will keep students away from bad sites."Many students are using the Internet without guidance from their parents," she said."The book will teach students how to be a good person in the online world."
41.The textbook mainly tells us ______.
A.why we should use the Internet
B.how to study using the Internet
C.how to use the Internet correctly
D.how to get help from others
42.What's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towards the textbook
A.They are against it. B.They are for it.
C.They don't care about it. D.The passage doesn't mention.
4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eenagers are NOT encouraged to _____.
A.read online news
B.make online friends
C.find helpful information online
D.meet a friend offline without letting their parents know
44.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_.
A.more and more students have given up visiting bad Web sites
B.schools and teachers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use of the Internet
C.no more homework will be given in Shanghai middle schools
D.less and less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on line
B
I was very disappointed not to be able to go to the jazz concert last Friday.The advertisement in the paper said that you could buy tickets at the theatre box in Richland Hills any day between 10:00 and 4:00.Since I work from 9:00 to 5:30, the only time I could go to the theatre was during my 45-minute lunch break.Unfortunately, the theatre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own, and the bus service between my office and Richland Hills is not very good.But if you are lucky, you can make the round trip in 45 minutes.Last Monday.I stood at the bus stop for 15 minutes waiting for the bus.By the time I saw one come around the corner, there was not enough time left to make the trip.So I gave up and went back to the office.The same thing happened on Tuesday, and again next day.On Thursday, my luck changed.I got on a bus right away and arrived at the theatre in exactly 20 minutes.When I got there, however, I found a long line of people at the box office, I heard one man say he had been waiting in line for over an hour.Realizing I would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wait in line.I caught the next bus and headed back across the town.By Friday I realized my only hope was to make the trip by taxi, it was expensive, but I felt it would be worth it to hear the concert.The trip by taxi only took 10 minutes, but felt like an hour to me.When I got to the theatre, I was relieved to see that nobody was waiting in line.The reason, however, I quickly discovered, was that they had already sold all the tickets.
45.The man learned that there would be a concert last Friday.
A.from his friends B.from one of his work-mates
C.over the radio D.from the newspaper
46.He tried to go to the theatre every day but managed to get there only _______.
A.once B.twice C.three times D.four times
47.One day the man took _______ to get to the theatre by bus.
A.forty-five minutes B.fifteen minutes
C.just twenty minutes D.over an hour
48.The underlined word "relieved" may best be replaced by ___________.
A.surprised B.pleased C.puzzled D.sorry
C
Most musicians agree that the best violins were first made in Italy.They were made in Cremona, Italy, about 200 years ago.These violins sound better than any others.They even sound better than violins made today.Violin makers and scientists try to make instruments like the old Italian violins.But they aren't the same.Musicians still prefer the old ones.No one really knows why these old Italian violins are so special, but many people think they have an answer.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the age of the violins.They say that today's violins will also sound wonderful someday.But there is a problem here.Not all old violins sound wonderful.Only those from Cremona are special.So age cannot be the answer.There must be something different about Cremona or those Italian violin makers.
Other people think the secret to those violins is the wood.The wood of the violin is very important.It must be from certain kinds of trees.It must not be too young or too old.Perhaps the violin makers of Cremons knew something special about wood for violins.
But the kind of wood may not be so important.It may be more important to cut the wood in a special way.Wood for a violin must be cut very carefully.It has to be the right size and shape.The smallest difference will change the sound of the violin.Musicians sometimes think that this was the secret of the Italians.Maybe they understood more than we do about how to cut the wood.
Size and shape may not be the answer either.Scientists measured these old violins very carefully.They can make new ones that are exactly the same size and shape.But the new violins still do not sound as good as the old one.Some scientists think the secret may be the varnish, which covers the wood of the violin and makes it look shiny.It also helps the sound of the instrument.No one knows what the Italian violin makers used in their varnish(漆).So no one can make the same varnish today.
There may never be other violins like the violins of Cremona.Their secret may be lost forever.Young musicians today hope this is not true.They need fine violins.But there aren't very many of the old violins left.Also, the old violins are very expensive.Recently, a famous old Italian violin was sold for about US $ 300,000!
49.This passage is about ________.
A.making violins B.musical instruments
C.scientific ideas D.the old Italian violins
50.The best violins ____________.
A.are made with modern techniques B.were lost many years ago
C.were made in Italy 200 years ago D.were made by scientists
51.Some people think that modern violins __________.
A.will sound better in the future
B.will sound worse in the future
C.sound wonderful naturally
D.will never be as old as those from Cremona
52.Violins made today ________.
A.look the same as the old ones B.sound the same as the old ones
C.are better than the old ones D.have the same varnish as the old ones
D
People believe that climbing can do good to health.Where can you learn the skill of climbing then If you think that you have to go to the mountains to learn how to climb, you' re wrong.Many Americans are learning to climb in city gyms(体育馆).Here, people are learning on special climbing walls.The climbing wall goes straight up and has small holding places for hands and feet.
How do people climb the wall To climb, you need special shoes and a harness(保护带)around your chest to hold you.There are ropes(绳索)tied to your harness.The ropes hold you in place so that you don' t fall.A beginner's wall is usually about 15 feet high, and you climb straight up.There are small pieces of metal that stick out for you to stand on and hold on to.Sometimes it's easy to see the next piece of metal.Sometimes, it's not.The most difficult point is to control your fear.It's normal for humans to be afraid of falling, so it's difficult not to feel fear.But when you move away from the wall, the harness and the ropes hold you, and you begin to feel safe.You move slowly until you reach the top.
Climbing attracts people because it's good exercise for almost everyone.You use your whole body, especially your arms and legs.This sport gives your body a complete workout.When you climb, both your mind and your body can become stronger.
53.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People are fairly interested in climbing nowadays.
B.It is impossible to build up one's body by climbing.
C.People can only learn the skill of climbing outdoors.
D.It is always easy to see holding places in climbing.
54.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do in wall climbing is _______.
A.to tie ropes to your harness B.to control your fear
C.to move away from the wall D.to climb straight up
55.The word "workout" underli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means
A.settlement B.exercise C.excitement D.tiredness
56.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is passage
A.To tell people where to find gyms.
B.To prove the basic need for climbing.
C.To encourage people to climb mountains.
D.To introduce the sport of wall climbing.
E
Some people think that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televisions in their homes, fewer and fewer people will buy books and newspapers.Why read an article in the newspaper, when the TV news can bring you the information in a few minutes and with pictures Why read the life story of a famous man, when a short television program can tell you all that you want to know
Television has not killed reading, however.Today, newspapers sell in very large numbers.And books of every kind are sold more than ever before.Books are still a cheap way to get information and enjoyment.Although some books with hard covers are expensive, many books are printed today as paperbacks(平装本), which are quite cheap.A paperback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for example, is always cheaper than an evening at the cinema or the theater, and you can keep a book for ever and read it many times.
Books are a wonderful provider of knowledge and pleasure and some types of books should be in every home.Every home should have a good dictionary.A good encyclopedia(百科全书), though expensive, is useful, too, because you can find information on any subject.Besides, you can have such books as history books, science textbooks, cookbooks, and collections of stories and poems.Then from time to time you can take a book of poems off your shelves and read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your favorite poets(诗人).
57.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A.TV programs are a chief provider of knowledge
B.cinemas are the best choice in getting information
C.reading is a cheap way of learning and having fun
D.newspapers are an expensive way to enjoy oneself
58.What does the sentence "Television has not killed reading, however" underlined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suggest
A.People only need reading, though.
B.Reading is still necessary today.
C.Reading is more fun than television.
D.Watching television doesn't' help reading.
5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A.Types of books. B.Kinds of dictionaries.
C.Lists of history books. D.Collections of stories and poems.
60.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Fewer and fewer people will buy books.
B.A good dictionary should be kept in every home.
C.Books with hard covers sell better than paperbacks.
D.More people like TV programs about famous men.
第二节 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多余选项。并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71---75的位置上。
----- Can you help me
----- Sure, what's the problem
----- 71
----- Well, how about San Francisco We went there last year and had a great time.
----- 72
-----Well, there is Golden Gate Bridge of course, and Golden Gate Park.It's a really big park.You can go for long walks or take a rest in the Japanese Tea Garden.It's beautiful there.
----- 73
----- There is also a place called Fisherman's Wharf.That's really popular with tourists.There are lots of shops, cafes and restaurants.And from there you can go on a boat trip to Alcatraz.You know, it's a small but very beautiful island.
----- 74
----- No, you can't stay on the island; there aren't any hotels.You can only go for the day.I think I've still got a book about San Francisco.I can lend it to you.
----- 75
A.What can you do there
B.Oh, great! What a great place to stay in!
C.What an idea! What is the best time to go there
D.I can't decide where to go for the holiday-----any ideas
E.Thanks a lot.San Francisco, here I come!
F.Hmm, that sounds good.
G.How can I go there
第 二 卷
第三部分:写作(共三节, 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 在句子后边的横线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76.C_______drove her inside and she wanted to know more about the hotel.
77.What's the _________(标题)of the passage
78.What will be done in _______(准备)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79.You must have your luggage _________(称重量)at the airport.
80.If you try hard enough, you will ________(成功).
81.The film _________(使想起)him of what he had seen in China.
82.Many people think that Christmas is a western ____ (庆祝),but in fact it isreally a worldwide holiday
83.It makes no _______(差别)to me which side wins or loses.
84.The woman scientists has ________(献身于)herself to protecting wildlife.
85.The police are offering a 6000 yuan r________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killer.
第二节 短文该错(共10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15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做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勾(√); 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 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 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 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 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 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 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If I have the honor to be chose to work for the 86.___________
29th Olympic Games, I will at first improve my 87.___________
English so that I can talk easily about foreign visitors. 88.___________
Second, I will learn more about history of the 89.___________
Olympics as good as the 2008 Olympic Games.Third, 90.___________
since I was familiar with Beijing, I can help visitors find 91.___________
their ways in the city.Finally, I should able to tell 92.___________
visitors about our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show 93.___________
them their great achievements.In short, I will do 94.___________
my best to help making the Games a success. 95.___________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为了学生的进步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但学生中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赞同,有的反对,有的无所谓。
赞同 原因 1.家长可以了解老师的要求 2.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不赞同 原因 1.对学习没有帮助。 2.因为成绩不太好,会受到家长的责备。
请你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要求:1)可以适当的增加细节。 2)字数:150左右。
3)不要逐条翻译。 4)要有适当的开头和结尾。
参考词汇: 家长会: parents meeting
参考答案
单选1-5 ABDDA 6-10 DCABC 11-15 DCCBA 16-20 CACCD
完型填空:21-25 DACBB 26-30 AACCD 31-35DBABC 36-40 DDBCA
阅读理解 41-44CBDB 45-48DBCB 49-52DCAA 53-56 ABBD 57-60 CBAB 71-75 DAFBE
66.curiosity 67.title 68.preparation 69.weighed 70.succeed
71.reminded 72.reduce 73.diffenrence 74.devoted 75.reward
76.chose-chosen 77.去掉at 78.about-with/ to 79.about 后加the 80.good-well
81.was-am 82.ways-way 83.对 84.their-our 85.making-make
One possible version
Parents meeting is a good wa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It means to improve the study of the students.But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
Some are for it, some are against it and others don't care about it.
My opinion is that parents meeting is of great value.Because the parents can know more about their children; besides, they can also follow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s better.
So I'm for the idea and my parents take great delight to take part in it.And usually we talk a lot about it.
答案: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右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背面图案,图案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4.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C.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D.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异常严峻
6.2009年7月5日,以热比娅为首的“疆独”分子在乌鲁木齐制造了“7 5事件” 。
①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 ②不利于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③遭到了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的强烈谴责 ④不会动摇党在新疆地区的民族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 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8.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选举法的修改列入2008年立法计划,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建议反映了
A.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B.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其职权由人大常委会行使
C.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人大常委会享有国家立法权
9. 台湾《 中国导报》刊载周玉埕《读近代史感言——兼谈中国统一》的文章,指出:“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窃感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够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愤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这充分说明
A.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B.近百年来台湾屡遭欺凌
C. 炎黄子孙渴望中国强大 D.台湾民众拥护“一国两制”的政策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曾生动地讲到必须“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他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 比作一个大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倒清洁了、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毛泽东所说的“打扫干净屋子”是指
①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②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 ④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③
1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苏建交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 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1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其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改变世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 B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C. 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良好环境 D.进一步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5.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1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2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3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6. 2010年 1月13日,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八名人员牺牲在海地的地震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①表明中国是一个勇于担负国际责任的大国 ②说明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反映出中国已逐渐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④是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 D.③④
17.2007年5月22—23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在增强和深化双边经济关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这体现了
①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中美两国存在合作的基础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中美是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 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 ②政治联合加强 ③法德实现和平 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②宣告了美国霸权政策的破产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④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0.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
A.资本主义仍处在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要经历失败与挫折
21.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
22. 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深林、渔业资源
24.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道:“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导致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A.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25.2009年4月5日,朝鲜发射试验通信卫星“光明星2号”,引起了韩国的强烈的不满。朝韩矛盾由来已久,它的根源是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导致当时朝鲜半岛分裂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侵略 B、美苏冷战 C、朝鲜内部矛盾 D、朝鲜内战
2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27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28、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A. 曲辕犁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
29.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
A.商行 B.柜坊 C.票号 D.商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材料三、《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是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⑴材料一丘吉尔的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3分)
⑵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的出现的表现有哪些?(3分)
⑶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变化?(2分)“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1分)为什么?(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
材料一 《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 ——于右任
材料二 “ 大家都知道,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都以中国的富强、康乐为目标,但是不幸的日本铁蹄的侵略阻碍了、终止了这个国家文明的建设以及现代化的进程。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对于国家所应该走的总路线又有不同的看法,它的结果是以内战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到今天,一个台湾海峡,一条海峡阻隔了两岸,不晓得阻隔了多少的家庭,造成了多少的不幸、哀怨,尤其还形成了若干民族之间的嫌隙,尤其到今天回荡不已。” —连战北大演讲《坚持和平,走向双赢》(2005.4.29)
材料三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人民网(2005.3.4)
材料四 台湾最新一 期《投资中国》杂志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年中,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家数累计已经有68115家,累计合同台资金额已达1295.4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金额773.57亿美元,已向800亿美元逼近。台商到大陆投资使两岸贸易额大幅增长,而台商目前在大陆雇佣的数万名台籍员工,也降低了台湾的失业人数,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的薪金也都由其家人在台湾消费。……台商的投资行为也增加了大陆的就业机会。因此,为台商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经营环境,对两岸是一种双赢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谈谈这个问题是怎样形成的?(4分)
(2)新时期我党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4分)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问题的解 决将有着怎样的伟大意义,谈谈你的看法。(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5)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口号,其标志是1983年中曾根首相提出的“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即在“多边管理时代”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中曾根以后的日本历届政府都继承和发展了“政治大国战略” -——《军事博览报 》
材料二 日本首相小泉日前表示,在9月下旬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他将表明日本在不修改宪法的条件下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向。和以前相比,小采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因此,日本能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环球》杂志2004年9月
材料三 福田康夫……在16日在自民党总部演讲时公布了自己参选的政策纲要:外交政策以联合国、日美同盟和成为亚洲一员为中心。争取根据《日朝平壤宣言》解决绑架问题和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支持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 ——人民网东京2007年9月23日电
材料四 布什首先强调美日同盟关系是两国安全与和平的基石,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这一同盟关系。布什肯定了日本在解决朝核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福田指出:“布什总统对日本支持国际社会反恐活动表示赞赏,他希望供油行动能够尽快重启。”他同时表态说:“……我将尽己所能,(敦促国会)早日通过恢复日本在印度洋上供油活动的法案。” ——人民网2007年11月19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 社会出现了什么新特征 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新特征的国内和国际原因。(4分)
(2)上述日本社会的新特征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日美两国的关系如何 (2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日友好合作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当前日本外交政策突出联合国和日美同盟的中心地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5分)
(4)“成为亚洲一员”是福田康夫外交政策的中心之一。你认为日本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作出怎样的努力 (4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B 2C 3D 4C 5C 6D 7C 8A 9C 10C 11C 12D 13A 14C 15C 16C 17B 18A 19C 20C 21A 22B 23B 24D 25B 26C 27D 28C 29B 30B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13分)
⑴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⑵①日本和欧洲共同体的崛起。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3分)
⑶变化: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总趋势是多极化。(2分)
不能(1分)原因:①因为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②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③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任答两点,4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
班级 ----------- 姓名 ------------ 学号---------------嘉峪关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地理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认真涂在答题卡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2.大西洋面积不断加大,是由于地壳的
A.垂直运动 B.水平运动 C.上升运动 D.下降运动
3.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槽型
B.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字型
C.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槽型
D.在发育初期,对河谷的侵蚀主要是以侧蚀为主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 向斜 B.山脊 背斜 C.山谷 向斜 D.山谷 背斜
5.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6~7题。
6.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图中④所示地质构造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褶皱山 B.风蚀地貌 C.河口三角洲 D.高地或谷地
8. 关于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中纬度地区体现最明显 B.在地表沿经度变化方向有规律更替
C.因水分条件在东西方向差异造成的 D.以热量为基础造成的
9.选择坝址时建筑水库的关键之一,除地形等因素外,下列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10.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
A.铁路和公路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 B.山麓和湖畔水草较为丰美的地区
C.盆地边缘或山麓有水灌溉的绿洲上 D.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13.环境承载力是指                     
A.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
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D.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14.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
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15.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16.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         
A.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 B.死亡率和出生率进一步下降
C.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不变 D.出生率、死亡率同时上升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7~18题。
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① 3.8 3.2 0.6
② 3.8 2.4 1.4
③ 2.9 1.7 1.2
④ 1.3 1.0 0.3
17.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 ②自然环境 ③社会福利 ④文化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 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19~20题
19.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
A.青壮年劳动力充足 B.人口老龄化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0.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有1.6亿人,那么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及未来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 ②我国目前劳动力严重不足 ③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④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可能会上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右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为背斜成岭
B.图示地区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②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2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Ⅲ B.乙—Ⅱ C.丙—Ⅳ D.丁—Ⅰ
25.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C.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26. 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读中纬度理想大陆自然带图,回答27~28题
27.该图反映的自然带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垂直地带性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8.图中B区域的植被类型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9. 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
30.水土流失能使土壤肥力降低,但枯枝落叶却能提高土壤肥力。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平衡功能 B.生产功能 C.统一的演化进程 D.不稳定性
综合卷(40分)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分析珠峰南坡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
(2)珠峰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高还是低,简述原因?
(3)珠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
3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逐年增加,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21亿。(12分)
(1)描述图A中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
(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从前些年熙熙攘攘的“民工潮”,到近几年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呼喊“民工荒”,凸显民工对城市不可或缺的作用。试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33. 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读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读图,简述该地区地貌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2)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简析所示地区的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特征。
(3)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4.该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如何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判断甲的地质构造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丁处构造地貌上是_______ ,原因是_______ 。
(3)图中甲乙丁三处,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地,若该区有石油分布,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如果想找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应选择在 处。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时间
自然增长率%高一年级月考政治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和各阶级之间的差距。为此,我们必须要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④加快城镇化建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①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②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渐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建设。这是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
A.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C.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5、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6、近几年来,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统筹
A.区域发展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城乡发展 D.经济社会发展
7、《人民日报》报道,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将加快立法进程,研究起草循环经济法,并抓紧制定相关专项法规。我国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举措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④有利于不断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8、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5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实现程度为93.18%。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
③三大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首先必须
A.搞好经济发展 B.健全民主制度
C.繁荣教育文化 D.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特点是
A.全面小康就意味着全国各地同步小康
B.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同,也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特点
C.东中西部标准相同、时间同步的小康过程
D.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
12、中央关注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的真正原因是
①农业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产业 ②“三农”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 ③“三农”始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没有农民和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各国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长期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的国家只能持续处于边缘化的贫困之中。据此回答13~14题。
13、各国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
B.商品生产本身具有全球竞争的特征
C.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D.市场的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唯一表现形式
14、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应
①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②充分认识其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③加强自力更生、不参与全球化 ④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放在第一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
①生产的全球化 ②资本的全球化 ③生产资料占有的全球化 ④贸易的全球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伴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瞬间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动力是
A.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心技术革命 B.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C.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D.资本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报道,由中国制造的新一代波音737尾翼目前正在美国西雅图波音737飞机组装工厂组装。据此回答17~18题。
17、这一现象反映了
A.生产的国际化 B.市场的国际化
C.资本的国际化 D.科技开发与应运的国际化
18、上题材料中中国为波音插上新尾翼表明
A.我国的科技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B.我国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C.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
A.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B.借鉴他国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C.有步骤地推进服务领域的开放,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
D.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国内出口或合作开发资源
20、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效益差,竞争力弱,将面临严峻挑战。有关专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结果,更多的将是“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我国企业如果能坚持“以快制慢”,就能做到“以小胜大”。“快鱼”所以能吃掉“慢鱼”,主要是因为
A.“快鱼”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
B.“快鱼”技术更先进,劳动生产率更高
C.“快鱼”产品创新速度快,更能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D.“快鱼”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1、2008年是我国对外开放30周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对此,我们要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 ②制定应对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的策略 ③了解行情,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④优化进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当前,西方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先进技术的60%~70%,国际直接投资的80%~90%,而我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为数不多。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尽快发展壮大我国企业规模 ②要以多元化的形式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③必须推进国有、民营资本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中整合 ④要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的现代化、国际化跨国企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海尔的发展目标是:走国际化企业道路,在国际市场打出中国民族企业名牌产品的旗帜,亮出我们的“中国造”。据此回答23~24题。
23、海尔走国际企业之路就是
①要创造国际名牌,以不等价交换床最大经济效益 ②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③要在对外开放中实现民族工业发展 ④要更多的引进先进技术,要增强经济实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
①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②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③是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国家具有多种属性,其根本属性是
A.主权属性 B.社会属性 C.阶级性 D.全民性
26、“在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中,需要一个为共同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就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取社会的福利。”这段话
A.肯定了国家出现的历史进步性 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
C.指明了国家的各种职能 D.确认了国家是一个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27、下列对“民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
B.民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实现对国家的管理
C.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在民主制的国家里不存在专政
28、近年来,人们对济南市的形象交口称赞,大大提升了各地投资者在济南的投资信心。其中的奥妙之一就是定期让济南市34个部门的“一把手”面对各行各业的评议代表轮流过堂,向代表们述职并接受现场打分。这说明
A.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
C.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 D.我国公民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9、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也应依法获得相应的权利。这意味着
A.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C.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权利即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30、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是
A.积极行使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
B.参加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C.参加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D.就环境污染问题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建议
31、任何人都离不开政治生活,因此我们应当以热情的态度参与政治生活,自学成才。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需要学习和懂得政治知识
③要重视政治生活实践 ④把权利和义务完全统一起来
座位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A.置身于政治生活,崇尚民主和法制
B.参与政治生活,投身社会会管理活动
C.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3、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是公民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正确态度是
①政治生活是政府的事,青少年学生参不参与无所谓 ②增强权利和义务意识,自觉投身政治生活 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能力 ④激发热情,自觉参加政治实践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4、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从人类出现才产生了国家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③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政治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⑤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⑤
35、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
①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③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④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据此回答36题。
36、这里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
A.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B.在劳动人民范围内实行的
C.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的 D.在被统治阶级内部实行的
37、下列各种行为属于我国公民监督权的是
①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与建议 ②依法向我国有关机关提出申诉 ③依法在公共道路上游行示威 ④对以权谋私的国家公务员进行揭发、举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8、被称为“智勇神警”的武警北京市总队副支队长席栓柱,入伍23年来,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庆阅兵以及党的十六大、亚运会、世妇会、庆香港回归等多项重大节会的安全警卫任务,参与了20多次重大事件的处置任务。这些业绩是
A.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体现 B.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
C.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D.捍卫国家主权的表现
39、“让世界了解真相。”达赖集团操纵的西藏暴乱发生后,针对部分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许多网民奋起反击,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揭露。这样做是
①公民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表现 ②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
③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重要表现 ④公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要体现
40、下列属于公民的政治生活内容的是
①关注我国医疗队在东南亚的救灾活动 ②举报个别干部的违法犯罪活动
③选举镇人大代表 ④参与社区“文明在行动”活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4道题,共40分)
41、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辨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依法保证公民自由地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8分)
42、简要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哪些内容?(10分)
43、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是什么?(10分)
44、材料一:为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把过去投入到流通环节的补贴直接发到粮农手中,变“暗补”为“直补”,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
材料二:随着北京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占用农业用地成为必然趋势。如何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成为北京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课题。北京丰台区某村结合本村实际,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把七、八条公交线路直接引进村,使该地区成为一个交通枢纽,不仅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而且盘活了地区经济,提高了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2)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高一年级3月份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B A D D C D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A B A A C D C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C B D C C A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C C C C C C A D
班级 姓名 考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