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皇帝和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彻底打破这一规则的皇帝是(???

A.?康熙帝????????????????????????????????B.?明太祖????????????????????????????????C.?汉武帝????????????????????????????????D.?宋太宗
2.“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
A.?市舶司????????????????????????????????B.?中书省????????????????????????????????C.?锦衣卫????????????????????????????????D.?军机处
3.“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巩固皇权????????????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4.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坊坑者……“”八股之害”(???
)
A.?钳制了人们的思想???????????B.?削弱了儒家地位???????????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
5.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B.?八股取士??????????????????????C.?开创殿试和武举??????????????????????D.?设置明经科
7.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

A.?丞相导致王朝灭亡????????B.?丞相不尽心尽职????????C.?丞相平庸,形同虚设????????D.?丞相专权,威胁君权
8.《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强化封建皇权??????????????????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C.?监视官民??????????????????D.?控制国家兵权
9.明朝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骗我。这一故事说明(???

A.?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B.?明朝高官也受特务监视
C.?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D.?宋濂仅仅是皇帝的奴仆
10.《明史·职官制》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1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A.?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B.?主要工作是画葫芦
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地工作
1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
13.内阁的出现是明朝的政治大事。下列关于内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宰相制度废除后???????????????????????????????????????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明成祖时期正式出现???????????????????????????????????????????D.?内阁不是法定决策机构
14.军机处设立于(???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15.《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大六部权力??????????????????B.?改革丞相制度??????????????????C.?扩大地方权力??????????????????D.?加强君主专制
16.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

A.?秦朝?????????????????????????????????????B.?隋朝?????????????????????????????????????C.?明朝?????????????????????????????????????D.?清朝
17.明朝老儒钱宰上朝后低吟的诗、吏部尚书吴琳回老家后在田间插秧的事明太祖都了如指掌,这种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因为明朝实行了(???

A.?废除行省?????????????????????????B.?废除丞相?????????????????????????C.?八股取士?????????????????????????D.?厂卫特务机构
18.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清代的极权政治》、《从南书房到军机处》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论分封制的功于过?????B.?八股文的危害之我见?????C.?浅谈科举制?????D.?浅析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二、问答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411事。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做了哪些改革?
(2)有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3)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三、材料分析题
2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明朝政治结构
?????
图2军机处值班房
材料二:“自贡举(科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唯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若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
——(明)宋濂《銮坡后集》
材料三:“(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年(1757)??????????
(1)材料一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明清实行什么政治措施?共同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反映中国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个措施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弊端?
(3)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巨变时,古老的中国仍然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请你根据材料三,归纳出“使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的相关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可知,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相权力的平衡。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明太祖彻底打破题干规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废除丞相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
D
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而这里的“执政之府”是军机处。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军机处是题干里的“执政之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立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掌握清朝封建君主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基础知识。
3.
B
分析:根据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可知,材雍正帝时因用兵西北,设军事房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来改为军机处。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是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4.
A
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朝的八股取士,使参加科考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A项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
C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文化专制的有关知识。
6.
B
分析:A设置进士科;C开创殿试和武举;D设置明经科,都发生在我国隋唐时期,都推动了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而开始于明代的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故答案为B。
【点评】理解并熟记八股取士的历史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7.
D
分析:依据材料信息“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以看出,明太祖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即威胁皇帝的权利和地位,因此他废除了丞相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加强皇权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8.
A
分析:根据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承相”的信息可知,这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皇帝的君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9.
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察,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因此,题干中的这一故事说明明朝高官也受特务监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明朝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
10.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君权与相权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消彼长,总的趋势是君权不断得到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归六部,君相斗争以君主取得完全的胜利而告终。A选项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与题意无关。C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朝君主权力强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11.
A
分析:解题时紧扣题意“依样画胡芦”,说明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据此分析可知A的表述符合题意,B的表述与史实无关,C错误,丞相职务在明代就已经废除,D的表述不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清朝雍正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军机处。
12.
C
分析: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熟练掌握清朝雍正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军机处。
13.
B
分析:明太祖时期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等。
AC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太祖时期加强君权措施的准确识记能力。
14.
C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时期,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C符合题意;顺治、康熙、乾隆与军机处设立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立的机构,军机处的内容,需要学生加以记忆,本题难度小。
15.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根据题干信息“事皆朝廷总之”可知朱元璋罢丞相反映的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ABC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朝君主权力强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16.
C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锦衣卫。故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明朝,故C符合题意;秦朝、隋朝、清朝与锦衣卫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锦衣卫。
17.
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明朝老儒钱宰上朝后低吟的诗、吏部尚书吴琳回老家后在田间插秧的事明太祖都了如指掌”,由此判断这与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朱棣时又增设了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内容,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置了锦衣卫和厂卫特务机构,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君主专制。
18.
D
分析:根据题干“《康雍乾三朝史录》、《论清代的极权政治》、《从南书房到军机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文字狱”也是君主专制在文化方面的表现,由此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项符合题意;ABC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意扎实掌握明清强化君权的主要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二、问答题
19.
(1)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权分三司。
(2)内阁大学士。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制约了,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及影响。学生需要具备通过材料,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了解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联系教材中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和明清时期历史阶段及特征作答。明初,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权分三司。创设内阁制度。影响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制约了,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0.
(1)明朝: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进一步强化)
(2)八股取士
加强了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3)闭关锁国①积极影响: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②消极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分析:(1)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表现,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示和图片信息。根据图1“明朝政治结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根据图2“军机处值班房”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加强皇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本题考查明朝“八股取士”,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自贡举(科举)法行……唯四子一经之笺”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在沿袭宋朝科举考试文体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用八股文取士的方法,即历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依据材料二“自贡举(科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唯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若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可知,明朝统治者“八股取士”限制了人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八股取士有一定的考核规定,比较规范,但规范随后变成了死教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3)本题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三“(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不准入浙江海口。”及所学知识可知,“使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的相关政策是闭关锁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故答案为:(1)明朝: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进一步强化)。
(2)八股取士,加强了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3)闭关锁国①积极影响: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②消极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表现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